虎峰岭下的守隧人
2015-02-23
大年初二,凌晨5时41分,哈尔滨铁路局牡丹江工务段牡西路桥车间朝阳隧道工辛文宝身背重达五、六公斤重的工具袋,手持打冰的竹竿,与防护员冷巨臣进入了隧道,开始了又一次的巡查。光线逐渐暗了下来,隧道壁上昏黄的灯光,象夜空中的萤火虫一样眨着眼睛,打开头灯和手电后,他们向洞内进发。
这条下行隧道长3873.5米,是1941年建成的,新中国成立前,这是我国最长的铁路隧道。因隧道建设时间早,地形复杂,工艺不完备,拱顶常年渗水,冬季结成冰柱,严重时一丛丛冰凌象倒悬在头上的利剑,威胁着运输安全。别看打冰是个体力活,但也有技巧,要斜向前往外打,这样落冰不会砸到自己。在头灯灯光下。辛文宝挥舞着长长的竹竿,打落挂在隧顶的冰柱,冰柱撞击洞壁的回响,在隧道内萦绕不绝。这样的冰点共有127处。这时冷巨臣通报列车即将进入隧道,大家迅速躲入避车洞,2分钟后,一辆长长的列车呼啸着驶入隧道,疾驰的列车贴面而过,携带的疾风寒气“刷”的一下穿透厚厚的羽绒服,冷彻冻骨。滨绥铁路承担着中俄铁路国际大通道和鸡西、七台河东北最大煤矿产区的煤炭外运任务,他们一天要与62对列车亲密接触。“现在享福了,以前蒸汽机车的时候,煤烟呛的人直反胃,巡查一次回来,煤灰熏得人比非洲黑人还黑。有一回赶上阴天气压低,煤烟在隧道内飘不出去,回到工区,媳妇吓得直喊熊瞎子来了”,说起这件往事,老辛“嘿嘿”直乐。
打完冰,老辛和老冷用力的捶捶腰和膝盖,贪婪大口地猛吸几口新鲜空气,又钻进了上行隧道。
新春佳节,虎峰岭下守隧人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用双脚丈量着,用责任守护着安全。平凡的岗位,尽责的工作,保障畅通千万人回家的平安路。(中国经济网记者倪伟龄 李智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