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服从服务于交通运输发展
2012-12-05 来源:
网
2012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李盛霖部长强调,交通运输行业应更加注重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让全行业对交通科技发展有了更多的期许。“十二五”科技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交通运输发展全局,如何更加有力地支撑、引领行业转变发展方式?近日,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赵冲久在接受中国交通报记者专访时深入阐述了他对上述问题的思考。
“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对交通运输行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的着力点和方法是不尽相同的。科技工作要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从、服务于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要求。”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赵冲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描述科技工作的定位。
认识:把握好三个规律
赵冲久认为,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在工作中要准确把握三个规律。
一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和开展科技工作时都应遵循和服从于这一基本规律。
二是政府行政管理的规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属于生产力层面,企事业单位的机关管理活动大多属于生产关系层面,而国家机关行政管理的活动大多归属于上层建筑层面。开展科技工作也要把握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各级政府科技主管部门的职能,才能有效促进科技发展。
三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科技发展的成效最终要经受市场的考验,科技发展要遵循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等。科技主管部门要引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任务:全力支撑行业发展
今年的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提出交通运输行业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科技工作面临新的重大需求。
“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对科技的需求日益紧迫。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来看,建设条件越来越复杂,建设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对科技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特别是长大桥隧、沿海港口、内河航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关键技术的需求仍然很紧迫。从养护管理领域来看,养护技术发展还远远落后于养护工作的要求,全面提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科学养护水平,科研任务还很繁重;从行业管理领域来看,防灾减灾、风险管理与应急工作等也需要科技的强力支撑;从运输安全领域来看,人民群众对出行的便捷性、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交通运输的管理越来越依赖于科技手段的帮助。
赵冲久表示,科技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和广大科技工作者都要准确把握“十二五”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重点和建管养运各个领域的重大科技需求,及时调整研究领域和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十二五”交通运输科技发展规划,全力支撑和引领行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重点:抓基础抓长远
赵冲久提出,科技管理工作要抓基础、抓长远。
抓基础,就是要基于对交通运输发展规律的认识,挖掘并准确掌握行业的科技需求,围绕交通运输的工作重点开展科技工作。除支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创新外,还应重视并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和软科学研究力度,为行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抓长远,就是要不断深化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做到举一反三,制定科技工作的长远规划,为实现交通运输行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
赵冲久认为,科技工作要通过重点项目和示范工程来带动,要不断思考并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急需的重大关键科技需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将重点支持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关键技术研究,启动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二期项目,推进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推动交通运输风险管理软科学研究等。
今年,交通运输部将继续推进部六个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并围绕行业发展需要,增设新的重大科技专项。
思考:政府如何引导企业
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探索方法,更有效地引导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赵冲久认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具有创新的动力,因为创新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因此政府在推动创新工作中要适应市场机制。
政府要完善相关政策,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更加有效地利用科技引导资金,促进企业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从而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
赵冲久认为目前的科研体制有优势,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间应建立更顺畅的联系机制,从而更高效地整合、发挥好科技资源,政府部门扶持的科研项目应侧重于行业和市场需求的领域。
政府应做好科技工作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搭建平台,组织做好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不断完善标准、规范,建立成果推广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工作中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