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精英 > 正文
山东高速路桥集团党委书记周新波:攻克路面绿色养护技术
2019-09-23 来源:齐鲁壹点
  21世纪初,当大多数同行还沉浸在大规模公路建设的浪潮中时,山东路桥已然布局路面绿色养护产业,并在随后的发展中重点攻克相关技术。目前,山东路桥承揽着省内外3600多公里高速公路、桥梁的日常养护任务;2019~2020年度,由公司设计施工总承包规模中标养护专项工程量近20亿元……多年来,山东路桥围绕主业攻科研,延伸绿色路桥产业链,其投入与成效,时间都知道,数据能证明。

  山东路桥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新波接受《山东国资》采访

  7月23日,由山东高速集团下属单位山东高速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路桥”)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智能驾驶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机组正式投入使用。对于这项填补国内行业空白的技术,日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山东路桥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新波介绍:“这只是我们攻克绿色路面养护技术征程中的一个小节点。”

  领跑路面绿色养护

  对于非路桥行业人士来说,乍一听到路面绿色养护(以下简称“绿色养护”)这个概念,可能感觉有点蒙。事实上,它跟我们的日常出行息息相关。简单来说,绿色养护就是在公路养护及运营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坚持“修旧利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安全运营、提升服务”原则,以实现控制资源占用、减少能源消耗等要求,确保公路养护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

  《山东国资》:山东路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涉足绿色养护的?

  周新波:21世纪初,我国公路产业开始迈入大规模建设时期,“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那时候喊得格外响亮。山东路桥没有沉浸在行业兴盛的浪潮中迷失方向,而是对路桥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更加长远的研判,认为随着我国公路里程数的日益增加和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绿色养护将成为可持续的潜力产业。所以,我们早在2001年就组建了养护事业部,对绿色养护相关技术及设备重点关注。当时,国内对绿色养护的关注度还比较低,即使是一些业内人士,也只是停留在概念认识层面。而那个时代,对于破损严重的道路一般就是铣掉重建,费时又费力。2005年,我们就花2000万元重金引进了加拿大的一种路面再生热风循环设备。之后的几年,我们利用承建省内和天津、内蒙古等省外项目的机会,积极开拓绿色养护市场,这种设备在我们的客户中迅速获得认可,路面再生技术也被逐步推广。

  《山东国资》:山东路桥为何这么看重绿色养护产业?

  周新波:从宏观背景来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近年来,我国公路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但随着公路建养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凸显,道路发展正由建设高峰期朝路面养护转变,绿色养护势在必行。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公路养护里程从2006年底的268万公里跃升到2017年底的477万公里,大规模公路养护时代已然来临,可以说绿色养护产业前景广阔。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看,绿色养护无疑为我们路桥企业提供了业务拓展和转型升级的巨大空间。打个比方说,修路架桥相当于盖房子,养护产业则相当于提供物业服务。绿色养护产业的可持续性不言而喻。

  《山东国资》:目前,山东路桥在绿色养护产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背后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周新波:目前,山东路桥承揽着省内外3600多公里高速公路、普通等级公路和桥梁的日常养护任务;2019~2020年度,由山东路桥设计施工总承包规模中标养护专项工程量近20亿元。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我们对绿色养护技术的重视。在我们绿色养护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引领的效应突出。作为国内第一批进军绿色养护的企业,山东路桥自涉足绿色养护产业伊始,就非常重视对相关技术的关注与研发。一开始是引入国外的先进设备;2008年组建了自己的再生设备研发团队;2010年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套多步法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机组;2013年组建了山东省沥青路面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5年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落户路桥,也是在这一年,我们提出了“举集团之力发展再生”的新战略;2019年4月,我们自主研发的2.0版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机组下线,7月23日,国内首台智能驾驶系统通过专家组验收。

  目前,我们已经参编了国家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山东省地方标准《公路沥青路面就地再生施工技术规程》,起草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标准《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指南》和《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施工技术指南》;复合式浇注沥青混凝土铺装技术,编制形成鲁苏两省地方标准,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

  围绕主业攻科研

  近年来,山东路桥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研经费方面的投入逐年递增,用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其中,仅2019年上半年,就已经投入研发经费8000万元,享受税收优惠1500万元。

  《山东国资》:山东路桥为什么在绿色养护产业方面投入这么多的科研力量?

  周新波:现代企业的竞争,主要还是科研能力的竞争。路桥产业是我们的基础产业,“围绕主业攻科研”是开展科研工作的战略性指导思想。多年来,我们在路桥承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客户源,这些客户源也是绿色养护的潜在客户群。我们通过修路建桥,树立起“山东路桥”的金字招牌,如果在绿色养护技术方面又走在前列,客户本身就有这方面的需要,我们从这些客户手里拿到绿色养护业务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有些客户就跟我们说,看你们修的路这么好,养护工作交给你们做也放心。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

  《山东国资》:您觉得“围绕主业攻科研”这种科研思路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周新波:首先,这种科研思路有利于我们在行业当中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先发优势;其次,这种科研思路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自然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比如,我们自主研发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就地冷再生、厂拌热再生、厂拌冷再生等四大类绿色养护技术,都是基于对市场需求的满足与引领。目前,就地热再生技术的效果最好,厂拌热再生技术最成熟,厂拌冷再生技术因为成本低而使用最广泛,就地冷再生技术我们也已经掌握。不过,就地冷再生技术并没有进行重点突破,原因是目前使用范围太小。这正是我们基于市场需求导向而做出的科研决策。我们会持续关注和研判行业发展态势,从而对科研侧重点做出相应调整。还有我们自主研发的路面清扫车百公里耗油量只有30升,而之前引进的清扫车则需要80升。这也是我们“围绕主业攻科研基于市场做改进”的一个很好佐证。

  《山东国资》:下一步,在绿色养护方面,按照“围绕主业攻科研”的战略思路,山东路桥将有哪些新的布局?

  周新波:目前,在绿色养护运作机制建设方面,我们已经制定了《绿色养护基地布局规划初步方案》,并有一些成功的案例。比如,在浙江嘉兴设立的绿色养护站,达到全国一流水平。下一步,计划围绕绿色养护业务重点区域,与掌握站点场地资源的企业或机构合作,进行养护站布点,以点带面,逐步连成片,从而形成山东路桥的绿色养护“地图”。

  这样规划主要是基于两大原因:一是目前的环保压力大、要求严,土地稀缺,自己走场地审批流程耗时又耗力,而我们有技术优势,跟拥有场地资源的伙伴对接后,能够迅速提升双方在绿色养护领域的实力;二是我们非常看好绿色养护产业的持续性,路就躺在那里不会跑,周期性养护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就近布点是降低成本的一种有效策略。具体的合作方式,我们正借助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契机,通过股权合作等方式进行一些探索,预计今年年底可以新增养护点10多处。

  延伸绿色路桥产业链

  6月18日,山东省首个钢结构桥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落户山东路桥,标志着省内钢桥梁技术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正式启动。这是山东路桥“围绕主业攻科研延伸绿色路桥产业链”发展模式的一个典型缩影。

  《山东国资》:围绕主业,山东路桥在科研方面有哪些规划?

  周新波:路和桥是我们的主业。目前,我们在路面绿色养护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相对来说,在桥梁的养护方面实践要少一些。所以,下一步准备将绿色养护业务也重点延伸到桥梁方向。

  《山东国资》: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划?

  周新波:作为始建于1948年的老牌路桥企业,我们对行业的发展有着一种天然的敏感。早在多年前,我们就有这样一种研判: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深入,在承建的路桥工程中,好修的平坦公路占比将越来越少,难修的山区公路占比将越来越多,桥隧的比例将越来越大。因此,在深耕公路业务的同时,一直没有放松对桥梁技术的投入,其中也包括对桥梁绿色养护的关注。2000年,在南京二桥项目中,我们就创造性地在钢桥面上铺设环氧沥青,这在全国是第一家。南京二桥的桥面设定使用年限是15年,到现在还在使用,已经安全超期服役好几年。

  近年来的路桥行业发展趋势,印证了我们当初研判的准确性。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新建道路桥隧比逐年递增。在感叹施工难度加大的同时,我们也非常庆幸地意识到:多年来我们在桥梁技术方面的耕耘也将迎来集中收获期。这无疑进一步增强了我们追加桥梁技术投入的信心。今年6月份,山东省首个钢结构桥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落户山东路桥,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个中心是我们联合山东大学等多所高校共同设立的,将发挥产学研示范效应,集钢桥梁设计、科研、咨询及产业化运作于一体。这是我们针对省内钢桥梁技术资源整合、成果转化、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

  现在钢桥梁业务方面,路桥已经可以提供从生产到安装的一体化服务。我们在济南章丘区拥有占地7万平方米、年生产量达10万吨的钢结构产品加工制造基地。钢桥梁是国家非常提倡的一种桥梁材质,具有可再生利用的巨大潜力。后面桥梁的维护业务,我们也要跟上去,市场潜力很大。事实上,我们已经跟同济大学合作成立了专业化的桥梁加固公司,专注于桥梁特别是大型桥梁的绿色养护。

  《山东国资》:在设计施工一体化渐成趋势的今天,对路桥业务的赢利模式,您有哪些思考?

  周新波:设计施工一体化对路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大好的转型升级机遇,围绕路桥主业发展全产业链是我们的基本商业思路。多年来,我们完成了国内沥青再生设备框架体系搭建工作,自主研发生产了一系列非常实用的路桥作业及养护设备。但在未来发展中,路桥不倾向于直接出售这些生产设备,而是通过技术工艺输出、股权合作等方式,整合市场优质资源,突破内部资源约束,拓展上下游产业链,从而扩大企业规模和效益提升。客观来说,我们自身在设备生产方面的能力不够,因为我们并非专业的重装设备生产商,在批量生产方面,还应该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主观上,山东路桥也更加倾向于轻资产运作的技术智力输出模式。我们认为,最宝贵的资源是通过技术智力输出掌握的市场资源,而相比卖设备,这种智力输出具有更强的可持续性。

  从更加宏观和长远的角度说,绿色概念并非仅针对建设环节,而是对路桥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养护管理全过程的整体要求。围绕绿色路桥产业,展开全生命周期的探索和实践,正是我们现在和未来的业务主攻路径。

  深挖广大职工创新潜能

  “围绕主业攻科研”的过程中,山东路桥水到渠成地收获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和科技表彰。其中,仅2018年,山东路桥就取得授权专利20项、公路工程工法6项,3项绿色养护科技成果入选交通运输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还有省部级以上创新成果29项,其中“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及低碳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沥青路面厂拌再生标准化施工技术研究”分别获得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因为这些成绩,山东路桥被评为中国公路建设行业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周新波被授予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研平台主任联席会议十大创新人物,张建民、吕新建等员工被授予中国公路建设行业“科技创新英才”。而在周新波看来,山东路桥的创新潜能尚没有完全开发出来。

  《山东国资》:您觉得目前山东路桥开展科技工作的最大“痛点”是什么?

  周新波: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认为每一位员工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关键看企业如何调动,特别是基层员工。基层员工是最接近项目现场和市场需求的群体,虽然目前我们的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主要集中在一些典型个人身上,还没有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基层的创新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山东国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周新波:我觉得还是观念的问题。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只有在观念上真正接受并认可,才能在行动上有所体现。不仅仅是科技创新工作,其他工作的推动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想要推动的工作在员工看来与己无关,那他们肯定就不会在意。所以,作为管理者,要想办法让员工明白企业工作与其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并且要给予广大员工实实在在的实惠,即在企业与个人之间建立起一种“利益共同体”的关系。

  《山东国资》:针对科技创新工作,山东路桥准备采取哪些措施,调动广大职工的创新积极性,构建起“利益共同体”?

  周新波:坦白说,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反思和改进这方面工作。其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奖励,是比较有效并在持续加力的关键措施。2015年,我们印发了《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管理办法》,通过制度化激发和保障广大员工参与创新的热情和权益。2018年,我们拿出近百万元,奖励科研人员。今年3月份,根据这几年的发展趋势,制定了创新研究开发费用管理办法,同时对科技创新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主要集中在大家最关心的奖励额度方面,同时还增加了标准和质量奖的奖励。我们致力于绿色路桥的全产业链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从创新导向上抓起,从观念上渗透。6月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成立了“杨荣泉创新工作室”,意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把技术人才个体优势发展为群体优势。

  非常感谢山东高速集团对我们的支持,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方面,山东高速集团本身就非常重视相关工作,在制度建设、资源引进、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都给予了我们很多指导和鼓励。

  数说山东路桥

  多年来,山东路桥围绕主业攻科研,延伸绿色路桥产业链,其投入与成效,时间都知道,数据能证明。2016~2018年,山东路桥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1.47亿元、123.85亿元、147.68亿元,年利润总额分别为6.04亿元、7.71亿元、9.02亿元,年人均产值分别为307.25万元、455.99万元、518.73万元,年人均利润额分别为22.78万元、28.4万元、31.68万元;价值50万元以上的作业设备保有量分别为557台/套、633台/套、682台/套(2019年上半年,这一数据跃升为829台/套)。

  目前,山东路桥完成了绿色养护再生设备框架体系搭建工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工法38项,专利授权61项,省部级奖励上百项。就地热再生机组累计完成再生路面施工约1500万平方米,折合单车道接近4000公里,节约石料100多万吨。厂拌热再生拌和楼累计生产再生混合料30余万吨,间歇式厂拌冷再生拌和站实现了设备工作单元的高度集成、间歇式搅拌和环保升级。在钢桥梁制造领域,山东路桥承接了平阴黄河大桥、青岛海湾大桥胶州连接线等合计36000吨各类型钢桥梁的加工项目;在钢桥面铺装领域,已先后完成南京长江大桥、二桥、三桥、四桥,苏通长江 、胶州湾跨海大桥等15项国家重点工程,累计施工面达60万平方米。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