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精英 > 正文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从追随者到先行者
2015-08-12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重组成立10周年发展纪实
   

   福厦高铁接触网施工
 
   核心提示: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从2005年组建,到2015年称雄中国高速铁路“四电”(通信、信号、电力、电气化)市场,为中国高铁而生,为中国高铁而长的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这支生力军,像一柄历经磨砺的锋利“长剑”,砥砺风雨,披荆斩棘,刺破青天锷未残。10年间他们走过了一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追随者到先行者的创业之路;10年间他们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10年间他们开辟了一个又一个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平台;10年间他们在国内国外建造了一项又一项精品工程,铸就了企业的知名品牌;10年间他们强化内控提升管理,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经济运行质量跃升行业前列;10年间他们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10年间他们先后独立完成或参与了郑西高铁、福厦高铁、厦深高铁、宁杭高铁、汉宜高铁、京石武高铁、广西沿海高铁、盘营高铁、大西高铁、兰新高铁、贵广高铁、吉图珲高铁、沈丹高铁、丹大高铁、青荣城际等近300个铁路“四电”集成项目施工,开通正线里程28528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里程6729公里,约占全国已开通运营总里程的半壁江山,在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伴随高铁同奋进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电气化铁路建设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驶上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以时速为160公里的广深四线、秦沈客运专线建设为标志,中国高铁开始进入国家顶层设计规划。

   高铁施工作业车组

   在中共中国铁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把打造铁路“四电”集成化业务板块,高起点、高标准组建电气化局集团,列入“十一五”期间中国铁建重点发展战略规划。

   2005年,在中国高铁融冰破土的春风中,由中国铁建十五、十七、十八局集团所属电务工程公司,二十五局集团所属电务工程有限公司电气化分公司和柳州铁路工程有限公司电务工程公司整合而成的电化局集团正式亮相中国铁路市常2009年又将中国铁建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公司、十二局集团电气化公司主体划转到电气化局集团,使该集团的综合实力得到有力提升。

   10年间,电气化局集团在一次次突破重重关山的改革创举中获得发展空间。按照业内人士的话说,电化局集团的重组成立,不仅激活了中国铁路“四电”市场,优化了行业资源配置,而且为中国铁建开创经营新格局,打造又一创效板块,找到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在赛车场上,有一个“弯道超车”理念,即赛车很难在直道超车,而在弯道线路,车手则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超车。在中国铁路快速驶向高铁时代的“弯道”上,电气化局集团充分利用差异化竞争优势,捷足先登“四电”行业技术制高点,努力实现了“弯道超车”。

   如今,电气化局集团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已发展成为集中国高速铁路“四电”专业设计咨询、科研开发、产品制造、工程施工、运营维管于一体的专业化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在高速铁路电气化接触网关键设备的生产上,集团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14年,该集团市场承揽历史性地突破300亿元大关,开通高铁“四电”集成里程近3000正线公里,不仅确保了期到必成的目标,而且全部实现了安全优质无事故,受到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各有关铁路局、建设指挥部的高度赞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贡献率与2005年组建之初相比,呈倍数增长,实现了“企业无贷款、项目无亏损、职工薪酬无拖欠、债务控制无纠纷”的可喜局面。

   创新抢滩制高点

   2015年6月9日至11日,来自中国、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全球接触线行业顶级专家齐聚法国巴黎,召开IEC(国际电工委员会)铁路铜及铜合金接触线标准制定大会。电气化局集团作为参会的唯一一家中国接触线研发制造商,参与了该标准的讨论制定,并在大会上做了中国接触线技术发展状况报告。

   精良的高铁装备

   这并不是该集团第一次参与高铁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2015年4月,由该集团主导制定的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电能质量标准由IEC正式发布。

   两次在国际上的亮相,电气化局集团将相关标准提案呈现于世界面前,这意味着中国在接触网导线技术创新、质量控制等方面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十年功名尘与土,八千公里云和月”。

   10年间,电气化局集团完成了从奋力追赶者到行业先行者的跨越。以兰新等为代表的沙漠戈壁、强风沙、高温差特殊地理环境下的高速铁路;以青藏铁路、西格二线为代表的高原铁路;以时速350公里大西高铁试验段为开端的智能化中国高速……超过5000多条公里的高铁里程、错综复杂的高铁运行环境,磨炼催生出电气化局集团走向世界的中国高铁技术标准,连一向公认科技水平领先世界的美国也自叹不如。美国总统奥巴马早在2010年的国情咨文中公开承认美国高铁技术比中国落后了10年。

   新能源项目建设

   2010年5月7日,郑州火车站。

   “呜……”随着一声风笛长鸣,G2003次“和谐号”动车组瞬间提速,风一样驶离郑州,向古城西安驶去,显示器上跳出349时速的数字,让乘客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中国高铁实现了“陆地飞行”。

   面对快速起飞的中国高铁,电气化局集团以理念的更新推进自主创新,加强了对高速铁路“四电”集成的关键性技术研究。对人才资源、生产要素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整合。在科研、设计、制造、施工、维管一体化上,勾画了清晰的蓝图;在吸纳先进技术、发展核心技术方面,与诸多科研院校结成战略联盟;在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零配件生产上,形成了完备的生产链条;在“四电”系统集成、城际轨道交通、城市地铁等领域的技术储备上未雨绸缪,先行一步,增强了企业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集团董事长郑斌回顾这段历史感慨不已,他认为学习、摸索、吸收、创新是制胜法宝,而其中的核心在“创新”二字。

   其中,电气化局集团在郑西高铁建设中成功掌握并应用的世界最先进的CTCS-3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确保了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列车的快速、安全、平稳运行;郑西高铁接触网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全部实现了国产化。

   而在京广高铁京石武段建设中,电气化局集团创新研发的新建高铁接入既有高铁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改造技术,使两种完全不同的安全数据网亲密“握手”,打破了不同制式高铁之间的“门户隔绝”,填补了国内外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改造施工的技术空白,此项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创新奖。

   在兰新高铁的施工中,针对百里风区的特殊环境,研制出了高温高寒风沙地区的接触网吊弦计算软件,为今后大漠戈壁地区的高铁施工提供了成熟的“四电”施工技术。

   可以说,无论是什么样的气候环境,也无论是多么复杂的地理地貌,电气化局集团“总能研发出一款技术适合你”。目前,电气化局集团掌握并应用的高铁信号C3技术,牵引供电系统计算机设计仿真技术,设备系统集成技术,以吊弦、腕臂安装计算机工程仿真和恒张力放线工艺为主的施工技术,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检测预警与防护技术,地震车载紧急处置技术,CTCS智能运维系统技术,电子监控智能化技术,车站和调度中心行车调度智能化指挥系统(CTC)技术等,大幅度提高了高速铁路的安装性能,实现了更快、更高效、更安全的目标,为中国高铁走向世界提供了成熟的技术工艺标准。

   正如党委书记冯学彬所说:“凭借世界独一无二的庞大高铁市场,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增强中国标准和技术创新的自信,就能够更快地领先世界水平”。

   文化打造升级版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把来自不同地域和不同系统的企业,真正凝结成一支能征善战称雄“四电”市场的生力军,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锤炼熔冶,更需要思想文化的融合提升。这种磨砺把怀揣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的电化人凝聚在一起,汇聚起强大的力量,推动电气化局集团与中国高铁同生共长。

   为此,组建之初,集团领导班子就提出以“思想融合、组织融合、工作融合、政令融合、文化融合、民意融合”为核心内容的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实施了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即:突出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重点——弘扬企业精神、构建企业战略、打造企业品牌;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四个要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制度文化为根本,以良好的企业形象文化为目标,以提升企业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为基础,全面推进集团文化、子公司文化和项目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重要引领作用,激励万名职工汇聚磅礴力量,为实现“国内行业领先,国际知名品牌”战略目标,全面打造做专做强做优集团企业的升级版。

   艰苦奋斗的实践证明,10年的创业发展过程,是集团和子公司两级历届领导班子一张蓝图绘到底,接续发展不断壮大的过程,是集团全体职工攻坚克难、劳动创造的过程,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交响乐章!

   2010年1月15日,西门子亚洲区负责人登门拜访电气化局集团,提出在中国和国际高速铁路建设领域与集团展开全面合作的意愿。

   高铁零配件生产装备

   然而,令“四电”领域世界豪门——西门子公司感到意外的是,短短几年间,电气化局集团竟然系统掌握了世界一流高速铁路“四电”系统的科研、设计、施工和接触网设备制造以及安装调试技术,并在许多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重组以来,集团领导班子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巩固既有市场的同时,实现深层次转型的课题。基于当时的产业布局和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考量,企业虽然在“四电”市场站稳了脚跟,但没有形成工程设计、工业制造、工程施工、后期运营维管系列化的产业链,特别是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线材和零配件生产等产业链的中高端,被别人控制着,处处受制于人,在工程定价上没有发言权,成为集团的“软肋”。

   经反复的调研和多方论证,电气化局集团确定了“发展完善工业板块,构建产品制造与施工一体化的集成格局,逐步实现由产业链低端,向高附加值领域迈进;由单纯工程施工向研究设计、工程施工、产品制造和后期维管一站式服务转变”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由劳动密集型向管理集约型、技术创新型转变的发展之路。

   2009年5月,集团常州轨道交通器材公司在北京与德国力倍公司签署了全面合作与技术转让协议,江阴康远新材料公司也启动了高铁电气化接触网导线和承力索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与保定科技公司和西安制品公司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高铁工业制造体系。

   2010年11月,康远新材料公司研发生产的超细晶强化型铜镁合金接触网导线,应用于京石武高铁。随后,中国铁路总公司专家组对康远公司生产的接触网导线和承力索进行了考察评审,认为其性能超过国外同类产品。2014年,康远新材料公司生产的超细晶强化型铜镁合金接触网导线,与采用高精度控制装置和预变形装置生产的承力索,通过了IS09000、IS014000、OHSAS18000和欧洲CE等国际认证,分别获得法国斯特拉斯堡国际发明展银奖、全国用户满意产品、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中国铁道协会“十大创新技术奖”,拥有了5项国家发明专利和42项实用新型专利。现已广泛应用于中国郑西、汉宜、京石武、兰新、沪昆等长大高铁干线,并出口韩国、埃塞俄比亚等国。

   常州轨道交通器材公司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36大类、500多个品种的高铁电气化接触网零配件,完全涵盖了高铁接触网施工所需零配件,走俏整个高铁零配件市场,成为高铁接触网零配件市场里的一株“奇葩”。不仅一举打破了高端线材和零配件产品由国外著名公司垄断的态势,而且完善了企业产业链,实现由低层次、低附加值施工,向中高档和高附加值工程产品延伸,为企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奠定了基矗

   10年间,电气化局集团先后获得20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国家级工法。

   一带一路筑新梦

   近年来,中国高层领导在国际经贸交往中,多次主动推介中国高铁技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访国家时多次提及高铁项目,“中国高铁推销员”的称号不胫而走。

   尤其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构想中,中国高铁成为加强国际经贸战略大合作的一张“王牌”。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东风”,扬起了电气化局集团走向海外的风帆。对此,集团总经理万传军认为,要培养企业自身独有的优势,要在标准制定上下功夫;工厂企业和设计院要借助“大海外”战略机遇,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实现国际化发展。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铁路企业正面临数十年未遇的发展机遇,令人欣慰的是,电气化局集团在土耳其安伊高铁、沙特麦加轻轨、尼日利亚阿卡铁路等海外工程建设中,积累了一定的海外施工经验,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海外项目实施技术和管理人才。

   从奋力追赶者到领跑世界,中国高铁之路令郑斌无限感慨:10年间,被国外垄断的高铁技术格局,被中国创造彻底打破。幅员辽阔、气候各异赋予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适合世界任何地方铁路的条件和基矗中国高铁已经不需要靠任何进口,可以自我研发、自我生产,并自成体系带到国外去。在全球高铁项目数量快速增长之际,中国创造迅速崛起,正在赢取向海外扩展的空间。

   这,只是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志存高远,一带一路筑新梦的又一个开端……(来源于:国际商报本报特约通讯员赵守民孙秀芬)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