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古桥 > 正文
民间与官方共护古桥
2013-06-14 来源: 网
黄陂河多、桥多,尤以滠水河两岸古桥最为集中。记者随75岁的黄陂文史专家、木兰研究会名誉会长黎世炎老人走访滠水,重点参观罗汉街半河桥、长轩岭二太桥、木兰乡青石桥。

  黎世炎花两年时间行走于黄陂山乡,寻访老房子和老石桥,去年出版《守住黄陂老房子及老石桥》一书,图文并茂地详解现存于黄陂境内的6座明清古桥。由他现场向导,记者发现,除了张都桥的古桥新桥“排排坐”之外,这一带的其他古桥保护也各有特点。

  半河桥:只走行人不走车

  半河桥位于罗汉寺街河李湾西南龙须河上,修建于明末清初,桥长16米,宽4米,桥身分成东、中、西3段,共有5个孔,均采用拱圈石镶边纵联砌置法砌筑,选用打磨规整的青石条为石料,平铺顺砌,错落相衔。

  此桥兼有拱券式和石墩石面板式两种结构,而且桥身在河中部两度曲折反向,看上去桥面平面为S形,好像两座只修了半截的桥梁在河中搭接而成,故名“半河桥”。桥面呈S形,能够减轻河水对桥的冲击,增强了桥的牢固性,同时充分利用了河中的礁石走势,增强了桥基牢固性。

  黎世炎说,半河桥于1998年被列为市级文物。如今对面的河李湾人烟繁盛,买车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没有“图简便”、拆了老桥盖新桥,而是在村子的另一边修了一条马路连接大路,这种做法值得称道。

  二太桥:戴新帽穿旧衣

  二太桥位于长轩岭街鸳鸡坡,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前后,相传由一权贵的二太太捐银修建而得名。桥长20米、宽3.3米、高5.5米,由3个结实的桥墩支撑,桥墩外观形态与长江大桥桥墩十分形似。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桥桥面已铺上水泥,而桥的主体“整旧如旧”,在合欢竹林中呈现出一种新老结合的朴素美。

  黎世炎介绍,桥面为了行车进行的整修按说属于“破坏”,但是由于交通部门和施工者的小心翼翼,只动了“浅浅一层头皮”,嵌在这道河沟还算自然和谐。他告诉记者,这一带涧深水急,两岸路网、水田规制严密,要另起炉灶几乎不可能,因此,用这种“戴新帽穿旧衣”的方式确保民生方便和古桥保护,称得上态度谨严。

  青石桥:整旧如旧很有“穿越感”

  位于木兰乡的青石桥始建于明朝,长约15米、宽5.2米、高6.5米,东距今木兰湖3公里。此桥与张都桥类似,也属于桃形拱桥,不同的是它经历最近的整修后,既能行车又能走人。

  相传明崇祯末年,张献忠在武昌建立农民政权后,其部队曾与明军在青石桥一带发生激烈交战,张部炸垮了青石桥。桥被炸后,因复修银两一时难以筹措,人们只好用石板搭建了一座便桥,直到清康熙初才得以复建,道光末年又在原桥的基础上改建扩建。

  2000年,黄陂区有关部门对此桥面进行了谨慎修缮,将一些裂开的砖块略用水泥黏合,基本保持了古桥风貌,今人行走其上,很有“穿越感”。
上一篇:镇东桥
下一篇:祥麟桥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