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精英 > 正文
谱写交通运输业科学发展新篇章
2012-12-17 来源:土木科技网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基础性产业。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交通运输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影响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集中力量攻坚克难,不断探索交通运输科学发展之路,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改善民生、提高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明确交通运输为什么要科学发展

   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量不足,运输装备水平落后,运输保障能力不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从世界交通发展趋势和规律的角度审视我国交通发展,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角度审视交通适应能力,从人民群众对交通需求的角度审视交通服务,从行业外的角度审视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深刻认识到,只有把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不断解放和发展交通运输生产力,既适度超前又符合国情,才能逐步缩小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我国交通运输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交通运输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战略选择。为此,10年来,我们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懈努力,促进了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公路交通网络和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优势互补、功能完善的现代港口体系初步形成,民用航空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内河航道等级、邮政普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实现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巨变,为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明确交通运输为谁发展

   服务亿万群众,是交通运输的本质特征。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交通运输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交通运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提出“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10年来,我们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建设衔接顺畅、方便快捷、经济可靠的交通运输系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水运承担了全国9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量。公路客货运输量分别从2001年的140.3亿人、105.6亿吨增长到 2011年的328.6亿人、282.0亿吨,分别增长1.3倍和1.7倍。民航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分别从2001年的7455万人、209.7万吨增长到2011年的2.93亿人、557.5万 吨,分别增长2.93倍和1.66倍。邮政快递最高日业务量突破1800万件。积极落实惠农政策,全国所有收费公路开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农村物流和城市配送加快发展。积极推进以普通公路为主的非收费公路体系和以高速公路为主的收费公路体系“两个公路体系”建设。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骨干作用得到发挥。实现海峡两岸海上、空中通航及通邮。

   与此同时,我们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基本建立了全方位覆盖、全天候监控、快速反应的现代化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和救援体系。建成重点营运车辆监管服务系统、轨道交通监控系统,成立国家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开展“平安工地”建设,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危桥改造、安保工程成效显着。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顺利完成多项特殊应急救援任务。加强抢险救灾物资运输,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处置危急事件、保障大型活动中,交通运输保障应急救助能力经受了检验。

   明确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方向实现多种运输方式全面协调发展,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机衔接和协调运转,实现交通运输资源优化配置,更好地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这既是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现阶段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方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按照中 央的部署要求,在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和发展现代物流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推进大部制改革,不断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对民 航局、邮政局的指导,积极构建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分工明确、衔接顺畅的综合运输运行系统和服务系统。二是出台了《关于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形成了综合运输体系框架下集约的基础设施系统、现代的运输装备系统和科学的组织保障系统,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三是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加快发展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内河航运,加强专业港口码头运输系统建设,优化完善航道网络,提高船舶等 运输装备的大型化、专业化水平。四是积极探索物流业发展的科学途径,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支持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发展,提高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推进运输服务业向现代物流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五是推进重大改革。完成水监体 制和港口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成品油价 格和税费改革,取消了养路费等行政收费项目,已有19个省份取消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规范收费公路运营管理。六是完善交通运输法规体系,实现交通 运输法规的整体协调统一。

   着力解决交通运输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多年来,交通运输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结构不尽合理,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认为,走依靠科技进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创新型行业,是实现永续发展和代际公平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提出了实现“三个转变”的思路,即“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设、养 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 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由主要依靠单一运输方式发展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实现发展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 一”,取得了显着成效。

   一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取得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获得30多项国家级科技奖励,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长大桥隧建设技术、深水筑港技术、河口航道治理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电子政务、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应用管理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智能交通国家物联网和北斗导航系统在道路运输领域应用等示范工程全面启动。二是实施“人才强交”战略。公路养护技术等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港口水工建筑技术等9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获得批准建设,行业重点实验室达到 43个,涌现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学术带头人。三是大力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准入制度,2011年节约燃油142.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0.2万吨;鼓励发展甩挂运输、厢式运输、集装箱运输等专业化运输方式,加快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组织开展“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推广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完善节能减排评估体系,在10个城市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开展交通运输企业能耗统计监测。

   明确交通运输发展重点

   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积极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改善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人民群众交通运输条件,通过推动交通运输条件的平衡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一是认真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部署要求,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农村地区出行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实施“五年千亿元工程”等政策,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272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增加到356.4万公里。大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和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实施农村客运网络化 试点工程和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工程,截至2011年底,全国乡镇、建制村通班车率分别达到98.1%和91.3%。

   二是深入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先后制定实施支持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等战略的规划和措施,显着缩小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差距。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西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总投资1.67万亿元,是新中国成立后头50年投资总和的6.8倍。坚持部省协调联动,先后与10余个省区政府签署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发展合作协议,形成部省合作加快交通建设的联动机制。全力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运输发展,为实现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稳步推进国际合作。深化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交通运输合作,东北亚陆海联运合作取得初步共识,连续12次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通过推进国际公路建设、开通海陆联运通道、签 署运输协定等系列措施,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深化马六甲海峡合 作机制框架和北极航运领域相关工作。

   加强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是行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把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一把手”工程,坚持“一岗 双责”,坚持一同规划部署、一同检查落实、一同考核提高,有效提升了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作风保证。

   一是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宣传、积极践行《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组织实施交通运输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培育并初步形成了一批 优质服务品牌和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评比表彰工作。在奉献交通、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形成了“铺路石精 神”、“筑港精神”等交通精神,涌现了一 大批先进模范人物。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具有交通运输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对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情况、灾后重建资金物资使用和交通重大项目的监督检查;针对商业贿赂、工程建设领域和道德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以及“小金库”、公务用车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