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精英 > 正文
桥梁专家怒斥另建新桥梦 黄河桥加固圆满完工
2011-07-06 来源: 网
1950年7月13日上午10时左右,骄阳似火,郑州黄河铁路大桥两岸那一排排挺拔的树木,清晨还在微风中抖动的枝叶,此时却被烤得耷拉不动了。

    此时,大桥上正走着一群人。走在最前面的是共和国的第一任铁道部长滕代远。只见他头戴铁路大盖帽,身穿蓝色铁路制服,佩戴着路徽,紧扣着风纪扣,衣领和背上已被汗水湿透。



 1952年11月2日,毛泽东在滕代远陪同下视察黄河铁路桥时,与郑州铁路局桥梁工程师刘鸿钧交谈
    

   滕代远高喝:另建新桥现实吗?

    滕代远是专程来黄河大桥视察第三期旧桥加固工程的,这座全长三公里的中国第一座大桥,已有五十年的历史了。这座桥原来就是先天不足的。他边走边看,不停询问陪同人员。

    郑州铁路局一位负责人告诉滕部长:“黄河大桥建于1900年,原来的工程就简陋低劣,先天不足。负责建桥的外国工程师把行车速度限制为每小时十五公里,勉强维持通车,保固期十五年。”

    另一位负责人接着说:“滕部长,去年咱们接收时,大桥被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得不堪入目,螺丝松动,枕木歪斜,远远望去,桥上的钢轨就像蜿蜒曲折的长蛇一样。机车走动时,左右摇摆,上下点头,像老牛车那样迟缓。行车速度降至每小时五公里。一列客车过桥时要分两次牵引。黄河南岸车站到黄河北岸车站的区间不到五公里,旅客在车上就得苦熬三个小时。”

    “这些情况我清楚。”滕部长打断他们的汇报,顺着他们的话题往下说:“1930年,国民党政府请来美国桥梁专家瓦德尔,他坐在火车上从桥上溜了一趟,断言说旧桥己过保固期,不堪使用,除非另建新桥!”

    “对!对!旧桥确实不能使用了,必须另建新桥。”郑州铁路局的主要领导顺势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另建新桥?”滕代远停住脚步,环视了一下陪同人员,提高了嗓门:“我就知道你们等着建新桥,现实吗?”

    跟随滕代远的警卫员杨万聚意识到首长要发火啦,赶紧上前递了块手帕,低声说:“首长,天太热啦,擦擦汗,把风纪扣解开吧。”

    滕代远瞪了杨万聚一眼说道:“咱们过去打仗下连队,能随便解开风纪扣嘛。”

    杨万聚不敢吭气了,在场的人员都不敢吭气了。
[page]


1950年7月13日,滕代远在郑州以北检查黄河大桥的加固进度,针对郑州局部分领导干部“等建新桥”的思想而一再拖延加固工程的做法进行了严肃批评

    组织加固态度消极 滕代远专程催工

    警卫员杨万聚的这一招确实起了作用,滕代远停顿了一会儿又继续往前走。他主动打破僵局:“当然啦,旧线加固工作,在苏联专家指导下,第一期、第二期加固工程任务都完成得不错,可以由两台小机车牵引着列车过桥啦,列车速度提高到每小时十公里。这当然值得表扬。”

    滕代远一路走着,不时停下来和正在桥上进行第三期加固工程的施工人员打招呼,表示亲切慰问。

    “第三期加固工程任务的目标是什么?”滕代远明知故问。

    “从5月份开工,用4个月时间彻底改造桥梁上部构建,达到运行大型机车。”

    “现在已经是7月中旬了,时间快过半了,任务完成过半吗?”

    “只完成加固计划的5%。”路局领导低声回答。

    “为什么只完成5%”滕代远严厉地责问。

    又是一阵沉默。

    滕代远明晰的目光盯住郑州铁路局负责人的脸,一字一顿地说:“你这是对组织加固工程的消极态度。”

    郑州局领导还想辩解。滕代远生气的说:“不用讲了,我就是看了你们的报表,专程来的。”

    一路谈一路议论,不知不觉滕代远已经从桥北走到桥南,接着又从桥南返回桥北。

    时间己近晌午,烈日把大家晒得汗流浃背,尽管滔滔的黄河水从脚下滚滚流过,也没给人们带来一丝凉意。

    当天,滕代远不辞劳顿,又亲自召开了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座谈会,再次认真听取了路局领导和技术人员的汇报。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滕代远觉察到加固工程进度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郑州局一些负责人存在“等铁道部另建新桥”的思想,对组织加固工程消极拖延。

    滕代远语重心长的对郑州局的负责人说:“对于黄河大桥,究竟是从现实条件出发进行加固,以延长其寿命,提高其使用效率呢?还是好高骛远地弃置不管,坐待另建新桥?新中国刚刚诞生,国家财政十分困难,你们郑州局领导的主要问题就是没有根据国家财政情况来考虑问题,一味等待铁道部另建新桥。即使另建新桥,在新桥落成前,为保持旧桥通车并提高其效率,进行加固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人民日报》1950年8月4日第2版上,刊登新华社记者写的题为“好高鹜远不求充分利用现实条件,郑州路局延误黄河铁桥加固工程。滕部长令该局局长检讨错误思想并如期完成计划”的报道 。文章还披露了:该局对铁道部拨给的打风机(钻孔铆钉用)也迟不领取,领取后又不动用,两个月来全用人工钻孔铆钉,因此工作效率极低这样一个事实。文章揭露:滕部长除已对该局负责人员进行严厉批评,令该局局长深刻检讨过去思想错误外,并责成该局立即加紧工作,务必在九月底如期完成加固计划。

    铁道部原部长刘建章在他写的回忆录《我的九十年》里讲到:“1950年7月,我调任郑州铁路管理局局长。我来郑州铁路局工作之前,黄河大桥就开始加固补强,但由于认识不统一,中间有些曲折。”那年冬天,协助我国建设铁路的苏联专家金果琏珂和西林同志来到了桥上,他们了解了黄河桥的全部经历,然后拿着铁锤,爬到桥下,仔细检查和研究了桥墩、钢梁的状况,最后得出结论:这座桥,经过加固,并好好养护,不但可提高承载力,而且可正常使用下去。这一正确判断,为当时个别领导干部及部分工程人员所强烈反对,他们说:“黄河桥已过了两个保固期,好比死去了的人,岂能复活?”“黄河桥桥桩空悬,好比蜈蚣浮在水面,怎能继续行驶火车!”

    刘建章回忆:“7月13日,滕代远部长亲自来到郑州视察铁桥加固进度,发现进展迟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的郑州局部分领导干部有‘等建新桥’的思想,对组织加固工程消极拖延。滕部长对这种思想进行了严肃批评,这件事震动了全局上下。”[page]



1950年7月13日,滕代远亲往郑州黄河大桥工地,徒步从桥北走到桥南,又从桥南返回桥北,详细了解检查桥梁情况

    滕代远敲醒各局领导 加固工程圆满完工

    滕代远一席话,使郑州局领导茅塞顿开。他们向部长作了深刻检讨,并立下军令状:保证如期完成加固任务。刘建章说:“根据滕部长指示,组织局党委一班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重新安排了加固工程计划,集中技术骨干,组织施工队伍抓紧进行加固,结果,提前12天完成第三次加固工程。”据说,随后又进行了两次加固。仅仅过去25天,《人民日报》1950年8月29日第2版,新华社记者又怀着喜悦的心情,刊登了一篇报道,题目是“郑州路局纠正拖延工程现象,黄河桥加固工作进展顺利,全部工程已完成一半以上” 曾被郑州铁路管理局延误的京汉路黄河铁桥加固工程,自经铁道部滕代远部长对负责人员进行严正批评后,目前已有显著进展。施工场所的技术人员已由三人增加到十三人,工人也由七百人增加到一千四百人。由于领导人员深刻检讨了过去拖延工程的错误,加强了领导,所以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都随之提高:如钻眼效率已提高了三分之二,铺桥面最初每天只能铺一孔,现在已提高到铺四孔或五孔。

    截至8月18日止,全部加固工程已完成了百分之五十以上,并已经铁道部派人检查认为合格。据郑州铁路管理局估计,全部工程可争取在本年九月底完工。

    11月7日,黄河铁路桥加固工程全部完工,2400吨的超轴列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安全通过,区间运输能力提高10倍,消除了京汉干线上的运输疙瘩,保证了南北运输畅通。

    当大型机车通过大桥时,工程技术人员与建桥工人看到自己亲手创造的劳动成果,欢呼歌唱:“我们熬过夏天,到了冬天,战胜了起桥、打桩、落墩、架梁的许多困难,到今天通行了大机车,咱们工人阶级有力量!”六十多岁的老工程师刘鸿钧队长逢人便说:“我们打了个大胜仗!”

    从1951年6月至1952年10月进行了第五次加固工程,以解决过去各次加固工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如修复坏墩,调整桥高,全部换新钢梁,加固桥箱等,使整个桥梁的上、中、下各部分达到均衡的强度,以提高整个桥梁的载重力,为通行大型机车而不限制速度,创造了坚强的基础。

    1952年金秋时节,毛泽东主席从山东前来河南视察黄河时,在滕代远部长陪同下,还特地步行走到铁路桥上,与桥梁工程师刘鸿钧谈话,仔细了解了大桥的使用情况。

    1952年11月12日,时任郑州铁路管理局局长的刘建章同志在《人民日报》第二版发表文章强调:“我们的祖国经济建设在飞跃发展,铁路运输效能必须继续提高,现有设备必须继续改进。黄河桥的加固给我们指出了方向。”

    经过几年的恢复,滕代远欣慰地看到,铁路运输生产面貌有了显著变化,铁路周转量和主要运营指标,都已超过解放前的最高水平。人民铁路的成长壮大,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中,有力地发挥了“先行官”的作用。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完全有理由为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而自豪,但我们没有丝毫理由因此而自满,我们决不能也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

    我们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