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精英 > 正文
武维宏与刘家峡黄河大桥
2010-12-30 来源:甘肃日报
年龄不大,却在甘肃省内外参与了许多桥梁的设计与施工,有许多成果跨入国内先进水平行列。

  从业17年,以中专为起点的他,用立交谱写都市乐章,用大桥架起通途梦想,用创新绘就具有甘肃特色的桥梁……

  他就是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桥隧设计处主任工程师、公司副总工程师武维宏。

  如今,在以武维宏为代表的年轻一代设计师手中,甘肃省公路系统现代桥梁设计的空白正在被一一填补。“我们有信心在两年内成长为国内一支重要的桥梁设计队伍……”提起自己所在的设计团队,武维宏很自信。

  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裴古安说,近年来,甘肃省交通设计院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加大培养力度,一批年轻的设计师正在茁壮成长,成为交通运输系统的技术中坚。武维宏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优秀代表。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甘肃省交通勘察设计事业的未来。从一名测量工人到高级工程师,他逐步开始主持设计大桥

  武维宏是甘肃清水人。1993年毕业于武汉铁路桥梁学校,工作后取得兰州交通大学本科学历。

  参加工作以来,武维宏从一名测量工人做起,经过17年的不懈努力,逐步成长为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这期间,他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

  刚毕业时,武维宏在铁路系统一单位工作,从抄写资料、文件配送、打印文件入手,他逐步参与标准图的编制、简单墩台结构的计算分析,并参与到连续梁、拱桥等复杂结构的计算分析和设计图纸的绘制。

  作为仅简单接触过计算机、中专起点的毕业生,他经常放弃节假日,找懂计算机的技术人员、老专家、老高工虚心请教,到图书馆、书店查阅资料。

  当时计算机还是“贵重物品”,五六十个设计人员的科室仅配两台电脑,下班后他才有机会使用。他常常挑灯夜战,最终成为单位首批能够利用CAD成图的人员之一。因此,他终于有机会参与三峡对外交通专用公路莲沱特大桥的设计。这座桥,为全国第二座自锚式拱桥,难度异常高,不仅对于武维宏,而且对当时的许多设计院而言都是一次考验。

  从1995年开工,至1998年竣工,武维宏作为设计代表常年驻扎在工地现场,独立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通过这段时间的锤炼,他对桥梁设计、施工、监控、成桥后的试验有了系统的认识,也奠定了扎实的桥梁设计基础。

  从此,武维宏逐渐开始主持设计一些大桥。天水迎宾藉河大桥的设计,他印象尤为深刻。

  天水迎宾藉河大桥位于天水著名的景点南郭寺下,连接藉河南路和北路。它跨度很小,结构也很普通,却很有特色,它是武维宏独立设计的第一座大桥,也是能将其设计思想完全体现的第一座桥。对他而言,也是首次为家乡建桥。为增加桥上空间感,增强大桥景观效应,武维宏取消了横向连接,采用敞开式设计,成为天水市一道靓丽的风景,2001年获天水市建设工程“麦积奖”和甘肃省建设工程“飞天奖”。从我省第一座钢管混凝土拱桥到西北跨度最大的悬索桥,他志在建设经得起百年历史考验的桥

  近年来,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不拘一格引进人才。武维宏虽然学历低,但是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2006年,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直接聘他为桥隧设计处主任工程师、公司副总工程师。到设计院后,他先后参与了武罐、永古、雷西等多条高速公路的设计,并负责设计了祁家渡黄河大桥、刘家峡黄河大桥等桥梁。

  祁家黄河渡口于1973年建成,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曾于1967年、1969年、1971年三次进行了勘测设计,曾设想采用桥梁方案,但限于当时资金、技术方面的原因,未能修建跨河大桥,而改设成渡口。鉴于渡口造成国道213线“瓶颈”的问题,1980年到1982年再次进行了项目建设论证,但由于同样的原因而未能实施。进入21世纪,解决这一“瓶颈”的议案再次启动。对这一凝聚了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数代桥梁设计者心血和愿望的项目,武维宏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年新桥梁技术成果,提出了净跨180米钢管混凝土拱方案。

  祁家渡黄河大桥采用桁式肋拱,在桥梁宽跨比方面有所突破,并在接头形式、拱脚连接、拱肋、拱座局部加强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改进。桥梁除满足强度、稳定性外,还需对刚度进行限制,以控制其振动。但我国桥梁现行规范对桥梁振动控制还没有相关规定。为此,武维宏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桥梁频率、振动加速度和振动感觉指标等动力参数,考虑桥面粗糙度和车桥耦合效应,对桥梁的舒适度进行了评价。提出建立我国桥梁车辆震动判断标准势在必行,应使所建桥梁不仅安全,而且舒适,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得到真正的落实。该桥设计被专家评为“基本反映了目前钢管混凝土结构取得的成就”。

  该桥在建设过程中恰逢“凤凰桥倒塌”事故,使该桥建设充满疑虑。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2007年视察该桥建设时也提出了“建经得起百年历史考验的桥”和要在“实、严、细”上做文章,严格履行桥梁建设质量终身责任制的要求。为此,武维宏又负责对该桥设计进行了重新复核,单位也委托国内在该类型桥梁设计上领先的两家设计单位进行了咨询。

  在此过程中,武维宏安排年轻技术人员独立进行思考和计算分析,尽量减少自己设计思想对年轻技术人员的羁绊,又结合其他几座箱形拱桥“安全隐患排查”,使单位年轻技术人员基本掌握了大型拱桥设计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团队作战能力。

  祁家渡黄河大桥于2009年建成通车,气势宏伟,姿若虹霓,巧夺天工,是我省目前最大跨度的车行桥梁,也是我省第一座钢管混凝土拱桥。在国内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中排名前10位,且由我省自行施工、监理,带动我省在这一类型桥梁设计建造方面赶上了国内先进水平。

  刘家峡黄河大桥是武维宏来到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后主持设计的另一座大型桥梁工程。该桥为主跨536米的单跨桁式加劲梁悬索桥,这一跨度属西北第一。国内虽已建成千米级悬索数座,但该桥为二级公路桥梁,桥面在国内同规模桥梁中最窄,桥梁重量较轻,是大跨悬索桥重量的1/2~1/3,抗风问题非常突出。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桥的两岸地震动参数还不同。这些独特的条件给设计带来诸多困难。

  为了保证大桥设计的顺利进行,针对该桥设计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武维宏提出了刘家峡黄河大桥“岩体特性及岸坡稳定性研究”“抗风性能研究”“疲劳性能研究”和“抗震性能研究”四个科研课题。

  该桥由于技术复杂,采用三阶段设计,初步设计后委托科研机构进行风洞试验,试验表明该桥颤振不满足设计,需进行修改。“当时我都懵了,满脑子都是如何解决抗风的问题,建桥史上风致损毁的桥梁不少。”武维宏当时满脸愁容。

  但在这个问题上,也体现了武维宏认真钻研的狠劲儿。他随即从结构方面对提高颤振的措施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缆索体系、加劲梁尺寸、混凝土桥面板、抗风缆等影响。最终提出了一套可行性论证方案。

  该桥设计受到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邀请国内开展抗风研究的单位和科研院所进行了“刘家峡黄河大桥抗风咨询会”。武维宏的研究结论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肯定,明确了项目的研究方向。随后通过20多种启动措施的试验,确定了该桥采用的抗风气动措施。

  提起刘家峡黄河大桥的科技创新,武维宏如数家珍。深水钻探时最大水深达40余米,为我省深水钻探之最;开挖大型平硐原位测试也为我省交通行业首次采用;进行了大桥非线性地震响应时程分析,确定了适宜于本桥的粘滞阻尼器参数,分析比较多点线性一致激励、多点非线性一致激励以及多点非一致激励下钢管混凝土桥塔、主缆和加劲梁等控制截面的内力和位移响应时程结果,为强震区大型桥梁的设计积累了经验;建立4要素自动观测气象站,对桥址风速、风向进行研究,并利用桥址附近近10个地面观测站的历史观测资料,采用流体力学计算(CFD)软件进行数值风洞计算,提出合理的设计风速和风攻角,为我省首次为桥梁建设设置气象站和进行专门风参数研究;采用“水平翼板+下中央稳定板+车行道栏杆”局部封闭改变风场,提高桥梁颤振稳定性,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钢管混凝土桥塔为目前国内最大直径的钢管混凝土结构,采用伊斯兰民族建筑风格,以桥塔为中心进行了全桥景观设计,并在两岸设置了观景平台,桥梁美学在该桥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增强了大桥的社会效应。从任务以小时分解到三赴舟曲,他在抢险救灾中感到肩上责任重大在祁家渡黄河大桥、刘家峡黄河大桥设计中,武维宏体现出的是对大型桥梁设计涉及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和钻研精神,在舟曲抗洪救灾中体现出的则是一名工程技术人员的责任。“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暴发后,素有“陇上桃花源”“藏乡江南”美誉的舟曲县城满目疮痍,通往县城的国省干线公路发生严重水毁,交通被迫中断。按照省交通运输厅的统一部署,武维宏参加了省交通设计院组建的抢险突击队,他前后三赴舟曲,参与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累计在舟曲工作22天。

  在舟曲城江桥加固工作中,武维宏体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过硬的业务能力。当时,城江桥是舟曲主城区唯一可正常过江的桥梁,随着清淤工作的开展,白龙江南岸清除的大量淤积物需通过城江桥外运。城江桥离泥石流沟较近,在该桥上下游各形成了500米、700米的堰塞体。

  受泥石流冲击,大桥存在安全隐患。省交通运输厅迅速组织专家对该桥进行检测加固,武维宏负责结构计算分析、加固图设计工作。施工队伍与他们一同到达现场待命,时间非常紧迫。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前方指挥部要求24日当天完成检测加固工作报告、结构计算分析报告和加固所需的图纸,当晚即加固施工。

  这些工作是平常至少一周的工作量,要求一天完成,难度可想而知。在关键时期需要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武维宏他们在前一天仅休息两三小时的情况下,将任务按小时分解。由于吃饭时正好是两个报告的关键时刻,为保证优质完成任务,他们整天滴水未进、滴水未沾,连续工作19个小时,最终按时完成了全部任务。

  “在大灾大难面前,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我省交通运输系统职工充分发扬了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正因为有这样的榜样,我们才感觉到无穷的力量,也感觉到自己担负的责任。”武维宏说。

  2010年9月,武维宏被省交通运输厅授予“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先进个人”。从自已青春付桥到提高团队能力,他意在打造具有甘肃特色的桥梁多年来,武维宏注重知识更新,注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并在结构计算分析、新型桥梁设计中取得了一些成绩,逐步成为一名能胜任各类型桥梁勘察设计的专业技术人员。“我的知识来源于同事指导和生产实践,我更知道传、帮、带的重要性,也更善于帮助年轻技术人员完成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变。”提起对年轻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提高团队作战能力,武维宏很有信心。

  2007年初的一次意外骨折,让武维宏卧床休息达半年之久,而此时,单位承担了一座矮塔斜拉桥和一座系杆拱桥的设计。他便不时将年轻技术人员召集到家里,逐一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并指出一些应该注意和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解决疑难,提高认识,让他们在工作之初就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培养了对桥梁设计浓厚的兴趣,这些年轻技术人员已成长为单位的重要骨干力量。

  武维宏对于向年轻人压担子也有自己的理解:“起初工作困难太大,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也不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把工作作为爱好,没有人干不好,在工作中感到快乐,才有可能爱好。”为此,武维宏根据年轻技术人员不同的技术水平,合理分配任务,逐步引导,对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首先自己先完成部分工作,再交到他们手里继续完成,使任务保持在合理难度范围内,不至于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也不至于限制他们的钻研空间。

  武维宏结合开展的项目,经常召集技术人员进行内部业务学习,讲解生产中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尤其是对“设后”服务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他经常第一时间组织学习,先叫大家勇于发言,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措施,之后再逐一讲解。

  在永古路9度地震烈度桥梁设计中,在武罐路、盐锅峡水库大桥、永靖、靖远等黄河大桥深水基础设计中,在刘家峡大桥设计中年轻技术人员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南绕城高速公路柴家峡大桥单跨400余米斜拉桥设计的开展,我省公路系统现代桥梁的空白都将填补。“我们没有长江之险,没有大湖之阔,也没有海湾之遥。在桥梁跨度上无法与这些地区相比较。”武维宏说:“这就要求我们要勇于创新,要小中求精、精中求亮,建设甘肃自己特色的桥梁。同时,大力培养年轻的技术人员,做好传、帮、带工作,更好地为我省蓬勃发展的公路建设事业贡献力量。”“我的乐趣在工作中。献身大桥,痴心不改!”这就是武维宏的写照。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