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检查三万多个螺栓测量时需弯腰下蹲近200次
齐鲁晚报记者宋磊通讯员陈续荣
在济南城北,南依大坝,北枕鹊山的蜿蜒黄河之上,屹立着一座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的铁路大桥,不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总是有人在守卫铁路大桥的安全。
现在,在这座泺口黄河铁路上,每天中午利用“天窗”时间,一群铁路工人正拿着锤子、扳子、钳子……在大桥之上紧锣密鼓地检修着,只为保护这座桥和列车运行的安全。
曾有烈士为保护大桥壮烈牺牲
每当提及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很多老济南都会津津乐道,因为这座钢梁桥历史久远,保持着多项亚洲之最。它始建于1908年,1912年建成通车,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座在黄河上承担铁路运输任务的百年老桥。历经百年,承载着诸多历史印记,曾先后四次被炸,战争的弹痕依稀可见,但至今仍屹立不倒。
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早在1977年就被山东省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这座黄河铁路大桥又被国务院列定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大桥北头,还屹立着一座纪念碑,这是为了纪念在1967年为保护大桥和列车安全的王士栋烈士。1967年,年仅21岁的护桥战士王士栋为了旅客列车的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在大桥上冒死抢险,壮烈牺牲。铁路大桥之所以能够历经百年而不跨,就是与这一代代守护大桥的铁路人息息相关。
据了解,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原为老津浦铁路服务,后成为京沪铁路既有线的一部分,再后来京沪铁路改线曹家圈大桥后,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又成了邯济铁路的一部分,现在每天有28趟旅客列车从桥上经过。
因其重要的战略要塞地位,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曾一度有武警战士守卫,为的就是防止有人破坏铁路线路,保护铁路大桥和途经旅客列车的安全。
每天利用“天窗”为大桥“听诊”
2日中午11:40分,随着铁路维修“天窗”的到来,济南工务段泺口大桥养护工区的工人们就来到了这座横跨黄河的铁路大桥上。一行六人在工长李福生的带领下,轻车熟路地检查着大桥的各处连接部件和钢轨状态。春运即将结束,全国“两会”即将到来,为了保证铁路运输安全,这群护桥人每天都要来大桥巡检一次,拧紧螺栓,衡量钢轨轨距,看看钢轨状态。
这一代的大桥守护人就是在工长李福生带领下的22位工人,为保证大桥铁路运输安全,他们日夜守护在大桥边。马上年满五十岁的李福生对记者说:“春运这些天,铁路客货运十分繁忙,同时为了迎接‘两会’到来,我们每天在大桥上检查维修一次,全力保证大桥安全。”
走在大桥上时,虽然黄河水流并不湍急,但是往下看时却倍感眩晕,再加上桥上的疾风,吹得人一阵战栗。李福生说:“我们这些老伙计都习惯了,在去年大学生分配来之前,我们平均年龄47岁,最少的也在桥上干了二十多年了!”看到李福生工长认真检查线路状态的眼神,很难想象,他去年春节期间被查出胃癌,胃部切除三分之二后,休息了仅仅28天后就回到了铁路岗位上。
每日巡检大桥都需要干些什么呢?李工长如数家珍地说:“这座大桥长1235米,有3627根枕木,平均每根枕木有10个螺栓。我们就顺着一边钢轨检查过去,再顺着另一边检查回来,每隔1米左右用道尺检查钢轨轨距尺寸。”记者粗略地计算了一下,他们要检查三万多个螺栓,测量时需弯腰下蹲近二百次,看着李福生微弓的背影和工人们黝黑的皮肤,这些都是对他们平常工作最好的印证。
从这些铁路工人们工作时细致认真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们对大桥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用他们的话来说:“我们对这座桥梁不只是进行维修保养,而是把它看成一位老朋友来呵护、照顾。”
作者:宋磊本文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