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精英 > 正文
无怨追求铸路魂——长治公路分局黎城公路管理段段长杜立新先进事迹
2015-07-10 
   生命本身并不特别,是价值赋予她绚丽的色彩与耀眼的光芒;人生本身并不厚重,是奉献赋予她丰富的内涵与深刻的意义。

   杜立新,一个普通的名字;公路段段长,一个平凡的岗位。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普通和平凡之中,他却用自己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让人生因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而变得分外绚丽夺目。

   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杜立新一直从事公路和桥梁的设计、施工、养护和管理工作,先后担任过长治公路分局勘测设计所副所长、沁县、黎城公路管理段段长,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他都把自己的满腔赤诚倾注到心爱的公路事业上。

   为此,杜立新先后荣获省市劳模、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并当选政协长治市委员会第十一届、十二届委员。

   创新:突出亮点打造精品工程“养一辈子公路也不见得是称职的公路人,只有养好一条公路才能算上真正的公路人;仅仅是清挖边沟修补坑槽难以称上标准养护,只有抓好预防性养护绿色养护方可推进标准养护。” ——杜立新在黎城公路管理段段长杜立新的办公桌上,堆放着一摞又一摞资料,可这些资料并不是常规性的会议文件,而是类似于《公路技术状况与交通安全课题研究》、《科学剪草在土质边沟养护中的应用》这样的课题研究报告。

   从1993年负责长治公路分局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起,作为公路勘测设计出身的杜立新,几十年来从未停下创新研究的步伐。为了搜集资料,他最喜欢徒步在路上仔细察看,无论烈日炎炎,还是风霜雨雪,人们总能看到一个头顶遮阳帽、手握花杆和卷尺的身影坚实有力地奔忙在公路第一线。

   2006年上任黎城公路管理段段长以来,杜立新延续了在沁县公路管理段时创新养护手段的做法,不仅将已有的各种革新技术运用到现有公路养护实践中,而且还提出“把路当人养”,“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的预防性养护新思路,把日常的路面挖补等“大手术”变为人工刷油、灌缝等“微创手术”。结合杜立新提出的“植被防护”理念,养护工人每年集中组织至少两次预防性养护作业,将路面病害防治在萌芽状态。

   走访调研中,杜立新发现黎城段管养公路沿线有数量相当可观的废弃片石、碎石、河卵石。“如果能将这些废弃物变废为宝加以利用,可谓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琢磨着这个问题,他开始深入一线、反复尝试,终于找到了用这些废弃物提高土质边沟与边坡抗灾减灾能力、更好地保持路基稳定的新方法。

   杜立新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大力弘扬自力更生精神,学习浆砌、干砌技术,充分回收沿线废弃的片石、卵石、旧油皮来加固边沟、硬化边坡、修筑挡墙。一系列简单实用的方法不断被推广应用,不仅提高了养护效率和质量,降低了养护成本,有效延长公路使用寿命,而且也激发出职工参与养护工作的积极性。

   接着,“边沟截水墙”、“河卵石浅蝶式水沟”、“卵石硬化路肩”、“利用滑落碎石、废旧油皮、施工挖除的混凝土块干砌边坡”等一系列项目相继付诸实施,收到了显著成效。特别是“边沟截水墙”项目荣获2009年度山西省公路系统新技术推广应用三等奖。“边沟截水墙”的成功经验也先后被《中国交通报》、《中国公路》、《交通决策参考》等媒体进行报道。

   其实,像这样的获奖项目和创新思路,杜立新远不止一个也不止一次。他牵头实施的“公路技术状况与交通安全”、“科学剪草在边沟养护中的应用”等软课题研究为做好养护工作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他所撰写的“加强对桥涵构造物的保护力度”荣获市政协优秀提案奖。

   当然,所有这些获奖项目和创新思路的背后,都凝聚着杜立新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勇于探索的实干精神和善于思考的创新精神。

   2013年7月1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导致黎城境内的国道207线洪井路段80米边坡严重垮塌,半幅路基底部被掏空,若不及时处治,必将面临交通中断危险。

   保畅是第一要务!面对强降雨带来的严重坍塌,杜立新和广大干部职工不等不靠,敢于担当、勇于克难,在征得长治公路分局领导的同意后,果断提出“临时防护与永久处治”相结合的整改思路,制定了“先修建防护支撑梁,再加固边坡”的施工方案。组织人员经过连续两个昼夜的奋战,浇筑完成了长36米、重约100吨的支撑梁,公路基本恢复了正常通行。

   在支撑梁的牢牢把控下,悬空的半幅路基暂时得到稳固,但真正的“决战”才刚刚启幕。由于坍塌路段路面至沟底落差达18米,场地狭小,大型机械根本进不去,新修便道进行成规模的施工也不现实。汛情当急之际,杜立新想出了动用人力在沟底拿编织袋装土分层筑坝分散应力,再用钢筋网装填石渣错台加固施工法,调动全段干部职工齐上阵,加班加点连续奋战,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圆满完成了抢险加固任务。

   据统计,此次回填共投入编织袋14560个、钢筋防护网片780平方米、石渣7983立方米,与原设计方案相比,节约了大量经费。针对该抢险工程总结出的“钢筋笼(网)填石渣在治理边坡坍塌中的应用”经验做法,既吻合了省厅、省局提倡的“自力更生、节俭干事”的精神,又达到了锻炼队伍实践能力的目的,并获得了2013年度省公路局养护创新三等奖,为今后类似的应急抢险积累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由于在设计、施工、监理等多岗位的锻炼,以及曾担任过红色旅游路省道南沁线改建工程项目经理的丰富阅历,杜立新再次被委任为国道207线黎城至潞城段改建工程的项目经理。

   自从接上这个工程,他就没有休过一个星期天,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白天到工地,检查质量,监督进度,征地拆迁、协调关系;晚上在办公室查阅图纸,审核报表,计算工期。

   为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工程进场伊始,杜立新就多方强化工地主要负责人的质量意识,并把长治公路人多年的老传统“照规范、看着干”发扬光大,延伸至“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工地负责人、监理在工地时间成正比”。在所有参建单位中大张旗鼓地开展了“隐患在哪里”、“两年后路的遐想”等为主题的征文竞赛,旨在进一步调动全员严把质量关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发挥自己道桥专业特长,配合设计部门实地察看,优化设计,核实工程量,确保花好项目的每一分钱。

   杜立新积极组织对已完工程开展“回头看”活动,对各单位从路基顶层开始,直到灰土、水稳、油面的弯沉值逐层进行100%检测,并把各路段弯沉值逐层绘制图表上墙,将各分部施工的结构层芯样逐一摆放展示,现身说法,对比管理,使工程质量的管控更加直观有效。工程结束后,他还把弯沉值图留给养护部门,以便为日后的养护工作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

   该工程全线有大桥6座,且施工条件复杂,最高墩柱30余米,且无施工便道进入。为加强工程管理,杜立新把每日的工作进度都标记在图表上,使大桥进度和质量随时处于受控状态。为更好地控制各施工协作队的投入情况,他还对每日各施工队投入的工、料、机,实行动态管理。

   通过精细化严格管理,保障了工程质量、进度,降低了成本,确保国道207线改建路段自通车之日起就成为一条高标准的文明示范路。

   管理:人尽其才营造干事氛围“每位职工都有闪光点,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掘,关心下属,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人人都有事干,一个都不能少。” ——杜立新“我来到这儿,就是要干好两件事。一是养好路,二是关心好职工。”

   这句话,是杜立新于2006年6月走马上任黎城公路管理段段长时,在与职工的第一次见面会上说的。

   几年来,为了这句承诺,杜立新扑下身子,扎实工作,走遍了所管养的每一处路段,走进每一个道班,深入离退休人员家中走访,倾听职工心声。而且,他每年都要抽出时间,到各个道班与道工一起吃饭,了解大家工作和生活情况,询问大家有什么困难。

   杜立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路为根”的工作理念,在单位内部提出“人人都有事干,一个都不能少”的管理思路,并创造性地实行“在快乐中工作、在工作中快乐”的心情愉快工作法和“刚柔并济”的管理方法,推出“农忙季节一线道工带薪休假规定”,让广大职工的工作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作为单位一把手,杜立新坚持常开会、开短会、多沟通,勇于放权、敢于担责,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每项工作部署后,由分管领导放手去抓,他从不横加干涉;凡遇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他都要找班子成员集体协商,共同决定。

   如今,“常开会、开短会、多沟通”的9字方针俨然成为该段一以贯之的工作准则牢记在了每位干部职工的心里。

   杜立新常说:“每位职工都有闪光点,领导干部要充分挖掘,关心下属,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为此,他不断在创新创效上下功夫,持续组织开展养护工作阶段性劳动竞赛。各道班养护工人纷纷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实现了“班班有亮点、路路有景点”的喜人局面。

   在2012年4月召开的山西省干线公路养管工作会议上,黎城公路管理段被省厅授予“十一五”全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本着“节俭、创新、和谐、高效”的工作思路,杜立新大力倡导“养护路政联合巡查”、“徒步巡路”、“带着问题上路巡查”、“预防性养管”、“柔性执法”、“换位思考”、“工程质量回头看”等实践做法,狠抓工程建设质量和路政管理,路产路权得到有效维护,赔偿率达到98%以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道路的要求不再停留于畅通、便捷,而是要求更加舒适、美观。杜立新积极顺应时代要求,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积极创建平安公路。针对弯多、视线不良路段,自力更生进行改造,通过用削坡裁弯,使视线得到改善,保证了行车安全。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加大对重大涉路安全隐患的集中整治,增设防撞护拦1150米,补充完善各类标志标牌,施划路面震荡减速标线。面对恶劣天气,事故多发路段,完善了应急保障的各类预案,建立了应急保障储备库存,开展应急演练,极大提升了所属路段的安全通行水平。

   ——积极创建文明路。在所养路段开展了文明路、标准路建设和生态保护、环境整治工程,形成了路景结合,路畅景美特色;在所养路段一切能够利用的挡墙上,书写爱路护路标语,建设公路文化风景点26处、大型文化墙3处、依托道班建立了2个小型服务区,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了临时休息等其它服务。

   ——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对过村镇路段路域进行路店隔离,修建长城式的景观墙1735米,对道路两旁的店铺门前实行了亮化、美化和硬化,既保证了道路畅通,又美化了路域环境。

   黎城公路管理段不仅让地方政府和沿线群众真正感受到公路部门的尽职尽责,而且也为公路行业树立起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服务:以身作则诠释公仆情怀“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职工。只有领导以身作则,职工才有方向和动力,才能把工作干好。” ——杜立新黎城公路管理段的一代又一代公路人,是在经年累月的默默奉献和开拓进取中,用激情和汗水铸造出铮铮不变的路魂,用一个又一个事业亮点全面诠释“更好地为公众服务”这一行业的核心价值理念。

   杜立新常说:“爱岗,是我们的职责;敬业,是我们的本分;奉献,是我们公路人的不懈追求。”

   20多年来,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带领广大员工二十多年如一日用汗水和智慧,无怨无悔地浇筑着一个又一个“公路梦”。

   2009年8月24日10时许,207线K1118+500处路基被雨水冲出了一个长3.5米、宽4米、深1.5米的方形大洞。接到报告后,杜立新迅速赶往现场,经过实地察看后,他果断地做出了不开挖路面,先用石块等杂物回填的处治方案。但这同时也带来了作业面太小,大型机械无法在路面以下进行施工的新问题。

   对此,杜立新沉着冷静地说:“机械不行,上人。”一声令下,他第一个拿起铁锨开挖洞口以拓宽工作面,并和大家一起捡石块,还不时拿着手电筒爬进洞里察看。

   期间,一位道工在扔石块时不小心砸到了杜立新的手,血流不止,大家都劝他回去休息,可他却笑着说:“这点小伤算得了什么,拿个创可贴包一下就没事了,轻伤怎能下火线呢?”

   中午吃饭,杜立新和养护工人一样,就着矿泉水匆匆吃几口面包就马上投入到工作之中。在他的带动下,养护工人有的嘴里叼着面包就下到坑里工作,有的手指被石块划破了,简单处理一下便继续工作。

   就这样,仅用了3个小时,就完成了人工砌方填筑任务。看着道路恢复通行,杜立新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每当这时,他总是对养护工人说:“当养路工人,保障道路安全畅通是硬道理”。

   哪里有隐患、有险情,哪里就有杜立新和养护工人并肩战斗的身影。正是凭着这种执着和坚定的政治信仰,杜立新带领全段职工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2009年11月10日,长治市遭遇了一场50年不遇的强降雪,积雪深度达35厘米。灾害发生后,杜立新心急如焚,每天都在除雪破冰一线度过。他除了要全线奔波,指挥全段的抢通工作,还要身先士卒,用铁锨铲除机械作业不到位的边角地段,手脸冻得通红也全然不觉。一边工作,杜立新还一边给大家提振士气。他说:“养路部门养的路不通,还要咱干什么。”

   看着杜立新这样拼命干,养护工人也干得分外起劲。黎城公路管理段在最短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了清雪保畅任务,被长治公路分局评为“抗击冰雪灾害先进单位”,杜立新也被评为山西省公路系统“抗击冰雪灾害先进个人”。

   荣誉包含的,是责任,是信念,更是锐意进取、乐于奉献的追求精神。

   近年来,杜立新累计组织完成黎城境内50余公里干线公路路面的大修改造,并结合施工实际着力为沿线群众解决“出行难、上地难、排水难”等现实问题,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一些群众还自发手捧锦旗登门致谢。

   每一次施工过程中,杜立新总是深入施工现场检查指导,跟班作业,及时发现问题,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与此同时,他还充分考虑群众切身利益,积极争取设计变更,对过村路段尽量采取下挖处理措施,通过完善排水设施、砌筑隔离景观墙、修建顺道涵、硬化平交道、砌筑台阶等方便群众出行。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黎城公路管理段连续多年来被评为全县“支持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先进单位”,沿线乡村中3个乡镇、7个行政村的代表自发送来锦旗表示感谢,真正实现了“地方政府满意、沿线群众受益”的双赢目标。

   情系公路身许业,无怨追求铸路魂。

   杜立新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一辈子都愿意像春蚕吐丝一样生命不止劳作不息的人,一个誓用自己的执着和笃定写好那个大写“人”字的人,一个少有高谈阔论但信仰坚定始终维护共产党员形象的人!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