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脑桥横跨九曲河上,明代洪武年间建造,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长54米,宽1.9米,高5米,12座桥墩13孔,是一座集建筑造型和石雕艺术于一体的古石桥。东西两头各两座桥墩为素面,中间8座桥墩的墩首有精湛的石雕,最当中4个墩首为龙,靠龙的两外侧墩首分别雕着象和狮,再两侧依次是麒麟,计有四龙、二麒麟、一象、一狮。
龙脑桥,大概就是指雕有龙首的桥。在此座龙脑桥所在的方圆一千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河流130多条,史料记载以前共有大大小小429座龙脑桥,如今保存下来的也有140多座,而以我们所见的这座龙脑桥为最。封建社会,龙是为皇帝专用的,因此这里被怀疑曾有涉及封建帝王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过,或有帝王到此隐居过。
龙头上的眼、耳、口、鼻、眉、髯、角,龙身上的甲、翅和流云,都线条明快,清晰流畅,整体看去栩栩如生。在龙的口内,有一颗重30多公斤的“宝珠”,是运用镂空雕刻技术从整体石上凿雕而成的石球,可滚动自如,但又不能取出,妙趣横生。风起时,龙鼻发出响声。象鼻卷曲,长牙上伸,胖身下垂,神态自若,给人以安详、宁静之感。
巨龙左右两个桥墩上,一雕雄狮,一雕大象,神态自如,安详宁静。象体雕得厚重,轮廓线条简练明晰,象鼻卷曲,长牙翘伸,大耳下垂,神态自然,给人以和静、端庄的感受。
外侧两头麒麟,口衔绶带,张口怒目,两只火焰纹腿匍匐墩上。牛蹄形脚,一只踏兵书,一只踏宝剑,雄姿勃勃,气势昂然。龙、狮、象、麒麟于桥的上侧露头,下侧现尾,张牙舞爪,依次排列,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如遇河中水涨只淹没了桥板时,这些吉祥物在流水中只显露出头和尾,恰似活生生地在河中逆水遨游,可谓又是一大奇观。
中国古代桥梁有三种类型。一是
悬索桥,早期是藤索,后来发展为铁索。以红军长征经过的泸定桥最为著名。二是石
拱桥,当数闻名世界的赵州桥和卢沟桥最为著名。三是梁板桥,则以泸州龙脑桥最为著名。龙脑桥全桥构件均不用榫卯衔接,而是利用石块自身重量垒砌,桥身每单元自重就超过30吨。
清乾隆皇帝曾降旨“钦命永宁道泸州城北九十华里九曲河龙脑桥加以保护。”
美丽的事物一定有美丽的传说,龙脑桥也不例外。这个故事就是“杨戬斩龙成桥”。
话说当年哪吒闹海打死龙王三太子,得罪了龙族,李靖鞭打哪吒金身,火烧哪吒庙以后,三山五岳邪教外道,妖魔鬼怪又开始蠢蠢欲动。一时之间,瘟疫流行,山崩地裂,人死畜亡,人心惶惶。
四乡百姓无奈于李靖禁令,不敢到哪吒庙遗址去求哪吒显灵除妖镇邪,只好跑到翠屏山后面的一个小坡上,用木牌刻了一块哪吒的灵位,遥对哪吒庙,焚香祷告,祈求哪吒显圣,驱妖降怪,保佑家人平安,六畜兴旺,风调雨顺。
缕缕香烟伴着阵阵哀怨之气飘向翠屏山,飘向了真武山,惊醒了二郎神杨戬。杨戬闻民间疾苦,决心铲除领头兴奋作浪的孽龙,终于发生了一场恶战。
激战中,孽龙自然不敌杨戬,加上脖子上被哮天犬咬破的伤口,发出难熬的疼痛,使他不得不停在河畔喝水……
杨戬见状,立即用三尖两刃刀对准龙口使劲一戳,然后猛搅。以后这龙头化成了石头,人们就在这龙头上铺上石板搭成了一座桥,供人们过往,并将此桥命名为“龙脑桥”。
传说当然不可能是真的,但传说中蕴涵的精神却是值得揣摩与回味。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这个传说一是反映了古代人民铺路架桥之不易,二是饱含了古代人们对于交通便利的期盼,三是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为民造福”的架桥英雄的歌颂。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今天的交通条件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交通的重要性、老百姓对出行便捷的期盼却从未改变。
这座全国罕见的古桥,就这样凄凉地躺卧在九曲河上,除了岸上的两块记载着桥名和桥史的石牌外,没有任何保护,也没有任何实施管理的迹象。桥上,到处可见人为损坏的痕迹,重的如龙角缺失,轻的是周身划痕。
在这古老的桥面上,我静静地站立着。阵阵微风贴着远处的河面吹过来,吹过我的耳边。但我实在分辨不清,风中传响的是赞叹的圣曲还是悲切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