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建筑出奇特 古桥之最荟萃
2012-08-24
潮阳置县于东晋隆安元年(397年),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如今,境内仍有不少古代桥梁,不但建筑奇特,还流传着许多故事和传说。
潮阳最长的古桥,是位于练江下游的和平桥。和平桥全长108.8米,宽3米,属石木结构,桥分19孔,桥墩基用规格松木条作筏基,然后用石板筑成菱形桥墩,桥面铺平板石,建筑严谨坚固。
和平古桥为宋代高僧大峰禅师倡建。大峰禅师原名林灵噩,浙江温州人,宋绍圣二年中进士,曾任绍兴知县。林灵噩学识渊博,精通医学、建筑,因不满朝政腐败,弃官为僧,在潮阳蚝坪乡(今和平镇)灵泉寺当住持僧,自号大峰和尚。大峰和尚为当地民众施医赠药、并倡建蚝坪桥,这位高僧和学者亲手绘就大桥设计图纸,并远赴福建聘来建桥名匠。宋建炎元年(1127年),蚝坪桥建成,练江两岸变通途。
和平桥还和南宋丞相文天祥连在一起。据史料记载,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率兵抗元,于是年10月来到潮,屯兵蚝坪桥村,文丞相晨昏常到蚝坪桥漫步,其女儿在桥上练武,遗失一把宝扇,乡民拾后送还,还踊跃劳军,文丞相深为感动,把蚝坪乡改名为“和平里”,蚝坪桥便从此更名为和平桥,如今,和平桥头仍竖立着文天祥手书“和平里”石刻。
潮阳最古老的桥,是位于西胪镇乌岩村的无水桥。据明嘉靖年间的《潮阳县志》记载:“唐大颠曾居梅峰寺,筑石梁架两山之间,称无水桥。”无水桥在潮汕古建筑中不但年代久远,且因奇特建筑闻名海内外。桥为南北走向,全由石块砌成,分为二孔二墩,桥墩四方形,由方石块砌成,桥面为15块石板铺砌,石块各长5.53米,宽0.56米,桥高19.3米,建筑严谨坚固,历千余年而巍然不动。而更奇特的是,无水桥下的山坑,千余年来未见滴水,纵使暴雨倾盆,山洪暴发,无水桥下的深坑仍然只见坑底怪石,未见水流,此一奇特现象,曾引起有关专家学者关注。据专家实地考证,山坑怪石下尚有深坑暗流,暗流深达10余米,故山洪再大,洪水也不会涌到上面。民间传说,元末明初,道人何野云(俗称虱母仙)曾从无水桥下乱石缝隙中向石下暗流钓鱼,常有银鳞金鲤上钩。传说并不可信,但无水桥坑底无水,地下有暗流早在明代已有传闻。
潮阳最具传奇色彩的古桥是贵屿桥。横跨练江的贵屿桥建于宋大观二年(1108年),桥长35米,仅有两个桥墩,分成3孔,桥板由30条大石组成,每条大石板重达5吨多,桥面距离江面10米。当年建筑,在没有机械施工的情况下,这么重的大石怎样从10多里远的小北石运来,又怎样吊装在10米高的江面,至今仍是个趣题。大桥故事和传说引人入胜。相传明朝嘉靖年间,贵屿人陈北科在朝任大理寺少卿,告老回乡在贵屿桥边的华美村定居,峡山乡名卜周不错曾为陈北科算命,被陈北科戏弄,并将其放在贵屿桥下浸水。故事诙谐,妙趣横生,被编成潮剧《周不错》,在潮汕和东南亚一带广为流传。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飞机轰炸贵屿桥,丢下几颗炸弹,大桥却安然无恙,当地民众称日机是“蚊叮牛角”。
金灶镇金沟村境内的“复古桥”,则因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的题名而远近闻名。复古桥横跨榕江支流,长仅20米,以6根竖立的石柱为墩。据史料记载,宋代,揭阳人吴远游(又称复古居士)中进士,在朝为官,与苏东坡是好朋友,后因得罪权贵,仕途失意,遂到潮阳灶浦山创建麻田寺,吴远游见山下小溪无桥,乡民往返不便,遂倡建桥。其时,远游闻老朋友苏东坡被贬到惠州,遂专程前往拜会,并述及在金沟乡建桥一事,苏东坡深表赞同,并应远游之请,亲笔题写“复古桥”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