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古桥 > 正文
恬淡安详的书院小桥
2012-03-09 来源:新浪博客

  东坡先生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这句话是对竹的高度评价,也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相辅相称。自古就有梅、竹、菊、兰岁寒四友,显然是把这些植物人性化了,而竹是代表着超凡脱俗,清新高雅。苏轼最喜欢竹子,宁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作伴。

  言语之外,也说明苏轼对居住环境有着相当高雅的品味,你看,在他寓居宜兴的东坡书院里,除了一簇郁郁葱葱的竹子,还有一座古朴典雅的小桥。尽管苏轼于北宋元丰年间,因对宜兴山水怀有眷恋之情而先后三次来到宜兴,之后书院历经沧桑,多次被毁,多次重建,特别是明代宜兴人工部侍郎沈晖建造书院时,却仍不忘留有竹子和小桥。

  苏轼一生流离漂泊,除了竹子,他似乎对桥也情有独钟。他曾经在宜兴的祝陵村解下玉带作为造桥费用,留下捐带造桥的义举。而眼前这座环境清幽的书院里,称为“泮池”的小河上,明代精巧的石拱桥安详地跨立着,典型的莲花纹栏杆斑驳剥落,四根望柱上两对瑞狮南北相向,栩栩如生,桥面两侧护栏上的浮雕精美吉祥,那稍有凹陷的石阶,光滑镗亮,把书院的气场通过砖石甬道延伸至门外的世界。

  凉风习习,那簇竹子在明媚的阳光下,把影子洒落在泮池里,小桥上。苏轼就站在桥上,个子不高,却长衫飘逸,左手背在身后,右手轻捋胡须,凝望着眼前的竹林,若有所思。时而对天长叹,时而低头沉吟。此时,他的心里是有着“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是有着“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寂寞,还是有着“竹杖芒鞋轻似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感悟呢?他又或是在计划阳羡买田事项,在考虑亲属晚辈嫁来宜兴,还是在打算探访同榜学友邵民瞻时栽植海棠呢······未了,书童拎着“东坡提梁壶”,送来芬芳四溢的阳羡茶。

  苏轼寓居宜兴时间虽短,可他的才情和品位却在“山水甲江南”的宜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深深知道: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精神层次的追求要重于对物质的追求。肉是饱腹的,而竹是陶冶情操的。竹也是高尚情操的象征,于是喜吃肉的苏轼也宁肯为了精神上的愉悦而舍弃这饱腹的肉了。

  肉也好,竹也好,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桥。古桥,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建筑上升到了艺术,更是从“肉”到“竹”的最好转换,留给你我的是享受不尽的文化大餐,不是吗?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