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古桥 > 正文
宁波老桥之抗倭名将过憩桥
2012-02-09 来源: 网
憩桥,既是桥名,又是村名。桥既不大又不美。条石结构的石梁桥,长仅13米,宽仅3米,高不过3米,跨水4米。《镇海地名志》记载:“始建于宋,民国二年(1913)重修,民国十二年再修。”可见在千年之前这里已有名族聚居,村与桥都已成为构通东西南北的纽带。但村和桥之北,却是东海杭州湾的湾塘海涂。憩桥正处于镇海县城通向镇北慈溪龙山的官塘大道上,西边通向古慈溪县城,东离镇海县城10公里,长达百里横亘东西的中大河及古官道都从憩桥经过,因而古憩桥在宋代之后南北客商在此转道或歇宿。桥南幸存的歇山顶憩亭,老街以及古碑都证见此地曾经是浜海的市集和交通要津,在宋元时代多有名士望族迁此定居,其中重要的有夏姓和贝姓。

  夏姓原籍陇西(陕西西部),宋末(1279)从古慈溪迁入此地滨海小村,在明永乐壬辰(1412),夏时正生于桥畔的夏府。在明正统十年(1445)夏时正考中进士,曾任刑部主事、郎中,为官清正,后以大理寺卿终于朝。

  憩桥贝氏,祖籍河北清河郡。南宋晚期(1260-1277)贝氏三兄弟逃难逃荒至江南,一居苏州,一居奉化,又有一支迁居憩桥。明正统至成化间,具琳研究天文和数学,《镇海县志》列为名人。

  到了近代,贝氏家族中又有贝锦泉,从清咸丰四年(1854)起任职海上巡卫。光绪十年(1884)升为定海总兵。在中法战争中,守备于舟山,统率8个营,有力抗击了装备优良的法国远东舰队的侵扰和封锁。

  在贝氏家族中,更为著名的是1903年生于桥旁贝宅的贝时璋,是我国生物学的奠基人,现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憩桥的出名,除了以上这批文士将令之外,还有不少抗倭名将在此路过或歇息。如著名的有刘锦、卢镗、俞大猷、戚继光,以及抗英抗法的林则徐、葛云飞、裕谦、王师真、刘秉璋、欧阳利见、吴杰等。其中最著名的戚继光(1528-1587)在嘉靖三十四年调任驻守定海(镇海),大战倭寇于雁门岭,在浙东四年间多次带兵过憩桥,当地至今仍传为美谈。

  憩桥不大,也并不古,桥身也无任何雕饰,但与桥南的老街和憩亭,与桥北的夏宅、贝家和贝祠的遗存,组成了既有古韵又有浩然之气风景,刻在桥身东西的桥联更精辟地道出它的妙处:少憩不妨居近市,长桥于此影垂虹。水跨东西贯镇慈,路亘南北从龙虎。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