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拍摄的济南黄河 扩建工程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8月30日上午,随着现场指挥员的一声哨响,由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投资、中交一公局集团负责建设的济南黄河 扩建工程南岸首节段钢桁梁首件开始架设,标志着本标段建设正式进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阶段,为推进项目实现“承上启下”重要转序迈出关键一步。
原建成于1982年的G104京岚线黄河 ,是当时亚洲跨径最大的桥梁,由于车流量远远超出大桥通行能力,改建势在必行。此次扩建的济南黄河 项目全长7.748公里,是国内首座五位一体多功能“超级”交通综合体工程。
创全国“跨黄”大桥“四项之最”!济南黄河 扩建工程最新进展
其中主线桥梁长6.87公里,新建黄河大桥长2518米,上层为双向八车道公路,下层为双线轨道交通。其中,大桥主桥为主跨488米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与既有G104济南黄河 (主跨220米双塔混凝土斜拉桥)并行建设,新、老桥中心间距为33.5米,为黄河上第一座并桥建设工程。值得一提的是,主塔设计为宝瓶型,塔柱斜率大,线形控制难,最高度为168.6米,每延米用钢量达34.8吨,工程总用钢量达七万吨,为黄河流域目前在建跨径最大、塔柱最高、钢桥最长、用钢量最多的公轨分层合建斜拉桥。
创全国“跨黄”大桥“四项之最”!济南黄河 扩建工程最新进展
钢桁梁架设是大桥扩建工程上部结构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管控风险大、技术精度要求高,融挑战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施工环节。中交一公局集团项目团队在按既定时间节点完成墩柱、临时支架、首轮次钢桁梁制作验收工作的基础上,动态开展设计优化及专项方案评审,直到前场和后场完全具备架梁条件为止。据了解,大桥南岸共有98个节段钢桁梁,首次架设安装的部位为引桥第32联第一节段。每节段由杆件、悬杆和面板等部分组成,一节段通常需要一周的时间才能架设安装而成。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采用原位支架拼装工艺,借助80吨大跨度门式起重机进行吊装。首节段钢桁梁最重杆件达50吨,因杆件结构形式多样,螺栓孔群密集,具有工程体量大、安装难度高、技术精度严等特点。
为圆满完成钢桁梁架设任务,项目团队始终锚定建造引领行业发展的品质工程为目标,矢志攻坚克难,坚决克服疫情、高温、大吨位吊装难风险高等现实不利因素;聚力创新攻关,勇于破解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问题。据项目副经理张俭成介绍,大桥管理团队对钢桁梁架设环节中的主要杆件,成功引入数智化、组合式三维激光扫描预拼装技术,吊装精度达到毫米级控制,最大程度规避了安全风险,保证了技术精度,为大桥钢桁梁一体化施工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技术支撑。
交通强国,创新为要。与当前钢桁梁架设同步推进的是索塔施工环节,也是搭建起大桥“四梁八柱”的重要步骤。因大桥索塔斜率大、线形控制难度大,项目技术团队针对结构特点和技术特征,经过多次信息化模拟推演,最终确定了大倾角液压爬模方案。张俭成告诉记者,这个方案的核心是“钢木组合式模板施工法”,主要采用的是落地+组合装配式支架技术管理体系。通过前期研发“组合式拉杆”、“拉杆孔修饰工装”等原创性技术,为提升索塔钢筋加工和混凝土外观质量,打造“品质索塔”、“精品索塔”专项行动赋予了技术动能。目前索塔已施工至下横梁节段,预计在2023年8月左右实现封顶。
据了解,济南市在“十四五”末,将建成26条跨黄河通道。在这些通道中,济南黄河大桥是唯一一个扩建工程,也是中交一公局集团几十年来在黄河、长江流域修建的百余座桥梁之一。该桥作为连通济南市主城区和起步区的重要通道,交通通行能力将比现在提升一倍。
记者 贾方政 通讯员 陈洪胜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