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市发布39项地方标准。其中,首次制定标准32项、修订标准7项;按照涉及领域分,公共安全标准18项、工程建设标准6项、资源节约与利用标准6项、农业标准4项、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3项、环保标准1项、信息化标准1项。
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发布《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设计规范》。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心城、海淀山后、丰台河西及各新城共规划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121座,总面积376.2公顷。《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设计规范》规定了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道路交通、建筑设计、建筑设备、信息化系统等内容要求,将提高枢纽设计技术发展,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为北京市公交网络的高效运转提供有力支撑。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发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规定了建设用地土壤、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的技术要求,优化了污染地块的布点采样方法和风险评估方法,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要求,更好指导地块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的开展。
助力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发布《工业开发区循环化技术规范》。《工业开发区循环化技术规范》规定了工业开发区循环化建设与改造的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高效利用、能源高效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化、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循环化指标体系,有利于促进工业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能源产出效率,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升工业开发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提升节能水平,发布《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等节能环保标准。《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规定了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室内环境参数、技术指标以及热桥处理、新风热回收等专项设计要求,创新性提出碳排放强度指标要求,首次提出建筑总耗能要求,严于欧盟标准,供暖、供冷、照明能耗要求均严于《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国家标准。《空气源热泵节能监测》是全国首个空气源热泵节能监测领域技术标准,规定了空气源热泵节能评价限值,明确了空气源热泵节能监测原则与方法,有利于促进设备用户自主关注节能监测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助推北京市节能工作实现“以退促降”向“内涵促降”转变。截至目前,本市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标准专项已累计完成59项,这些标准将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发布13项《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系列标准。针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地热矿泉水企业、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单位、石油钻井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人民防空工程和普通地下室等方面具体规定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的内容和评定细则。这些标准对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将起到重要作用。《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系列地方标准已累计发布86项。
加强电梯安全管理,发布《电梯应急呼叫及应急照明系统技术要求》。目前北京市的电梯数量已达到22万台,每天乘坐电梯人次以亿计。该标准规定了电梯应急呼叫、应急照明、应急电源以及测试的技术要求,有利于提高电梯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乘客困梯后得到快速解救,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市局标准化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