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工匠精神”常常见诸报端,成为一个“高频词”。虽然各行各业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各不相同,但将“工匠精神”落地到广州地铁,就是一种情怀、一种执着、一份坚守、一份责任。在广州地铁六号线二期、七号线的工地,从施工工艺、施工管理到技术创新,无不体现着广州地铁建设者爱岗敬业、守正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新快报记者牟晓翼
通讯员鲁亢李俊贤蔡梓瑜
爱岗敬业
工匠精神的力量源泉
今年7月初,六号线二期已顺利实现“轨道通”、“电通”的里程碑目标,作为六号线二期机电工程进度管理的负责人,广州地铁建设总部机电中心的邓忻可谓是倾注全部心血。
身为“80后”的邓忻曾负责多条地铁线路的车站设备安装工程管理,多年的经验让他深刻认识到,如何在轨道工程稳步推进的情况下,高效推进供电、车站设备安装等工程是六号线二期急需解决的问题。按照以往做法,供电设备安装一般需要在完成轨道工程后才能进行,但六号线二期工期非常紧,供电施工必须与轨道施工同步,才能把时间“抢回来”。而该条线路当铺轨作业由植物园站到达高塘石站后,邓忻就主动和土建沟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高~黄区间中间风井设置下料口,在晚间用于为轨道工程输送混凝土,同时为供电施工腾出植物园站至柯木塱站路段的作业面,让供电的施工时间由原来每天上午的4个小时增至12个小时,让供电更快地“追上”铺轨进度。
待植物园站、柯木塱站等车站进入机电施工阶段后,如何运输车站的设备材料又成了一道难题。对此,邓忻主动与土建协调,在植物园站封顶前将主要的设备材料运入站内,同时,优化植物园站铺轨基地的工序,利用轨道车为车站运输大型设备。这一难题的解决,使得植物园站、龙洞站、柯木塱站三座车站的供电系统关键设备房得以提前完成装修并移交至供电施工,为提供后续系统设备调试所需的正式电源奠定了基矗
科技创新
工匠精神的时代气息
六号线二期是广州地铁第一条广泛应用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施全线机电工程管理的线路。广州地铁在建设阶段的BIM技术应用正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这离不开一线建设管理人员科技创新,刘昶正是其中的一员。
“80后”的刘昶是建设总部机电项目工程师,肩负着六号线二期金峰站、暹岗站等5座车站机电安装及装修工程的建设重任。“应用BIM技术,我们能在施工之前利用三维的建筑模型模拟施工过程,更精细地指导施工,让我们的工程管理不会忽视任何一个细节。”刘昶结合5座车站超过20万个三维模型,仔细审核了车站内所有专业的施工组织计划并预判各类风险。为了强化BIM对施工一线的指导作用,他牵头制定了全线统一的车站设备安装及装修工艺工法标准,并且和同事们共同探讨与BIM应用配套的管理措施。“现场看到的工程实体和三维模型的质量要求一模一样!”每当检查完工情况时,刘昶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刘昶严格把控BIM应用细节,BIM技术“所见即所得”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施工人员、设备材料、工器具、作业空间等资源得到精准配置,施工安全和质量有了保障,施工组织水平和效率有了显著提高。
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
今年2月,一篇《德国工程师弱电系统完美布线图》的文章在网络热传,精湛的工艺在各行各业的朋友圈引起热议。广州地铁运营总部新线建设与筹备中心宋云说,六号线二期信号工程也能做到!
经过不懈的努力,六号线二期信号系统精湛的施工配线工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吸引了广州地铁工程50多家参建单位,以及武汉地铁、昆明地铁、兰州地铁等多家兄弟地铁单位来参观和学习。
在实施六号线二期信号工程时,宋云采取了大量的新举措,追求工程管理精益求精:在设备房水泥地面铺设地板革,既防尘又干净;线槽的拐角采用整块压拐后钝化处理,并贴上胶条,“呵护”线缆的“皮肤”防止划伤;不同颜色线缆分开绑扎,绑扎带间距一致、方向一致,整齐划一。在六号线二期设备安装期间,宋云经常下现场亲自动手整理工艺,在有了好的想法后会与工人师傅现场试验和研究,他经常对队友说,“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跟着我干活会很辛苦”,仔细品味这句话,体会到的道理是“不追求完美哪能出精品”。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最为称赞之处,具备工匠精神的人,对工艺品质有着不懈追求,以严谨的态度,规范地完成好每一道工艺,广州地铁新线建设者们正是凭着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技能,做事坚持标准,态度严谨,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他们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孜孜以求、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以灵巧的双手,匠心筑梦,书写着广州地铁新线建设和筹备的传奇。
(原标题:工匠精神,锻造广州地铁精品工程)
本文来源:金羊网-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