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南京长江大桥:一代共和国工匠的不朽丰碑
2019-06-04 来源:光明日报
  由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公铁两用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经过27个月的封闭维修改造又一次投入使用后,专家对大桥“体检”后做出结论:这座已经使用了50年的大桥,再用200年没问题。

  这是一座有很多故事的“争气桥”

  南京长江大桥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走进南京宝塔桥东街16号,这是当年南京长江大桥的职工宿舍,一座座老房子在诉说着一段段旧时光。随便遇到哪位老者,都能讲出几段令人热血沸腾的大桥故事。今年84岁的张勤慎曾是当年工地上最年轻的工程师,一聊起大桥,就来了精气神,“建大桥时,每天有上千人自带干粮参加劳动,你不能想象,所用的沙石是用人工一粒一粒挑拣出来的”。

  一位当年参与混凝土灌注的老人激动地说:“那时劳动全靠肩扛人挑,只要开了盘,就一直不停,吃饭的时候也是嘴里噙着馒头,抬着杠子往前跑。冬天洗石渣就跟上战场一样,洗到后半夜,蓑衣上滴的水都成了冰棍、冰柱。”即便条件这样艰辛,上万名桥工也没有叫苦喊累。

  时间回到1960年,大桥建设开工之前,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大桥仍然如期开工。尽管在后来的建设中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但中国工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白手起家,靠着肩扛手推、人工作业,创造了人间奇迹。

  这座被称之为“争气桥”的宏大工程,创造了浮式钢筋混凝土沉井、氦氧深潜水、72米深水基础工程等一系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果,填补了诸多“中国空白”“世界空白”。《南京长江大桥建设新技术》获得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敬业报国的工匠品质让奋斗的岁月闪耀光芒。

  质量不行就推倒重来

  “我们建桥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讲质量。”73岁的徐冬生,除了是此次大桥文物修复施工的项目书记,还是工地上唯一一个曾在半个世纪前参与大桥建造,如今又继续为大桥服务的建设者。他告诉记者,南京长江大桥一开始就用高标准管理制度来保证质量,严格执行签字和层层交底制度,还立了一条规矩“不行就推倒重来”。

  建桥时有几个桥墩在浇灌混凝土时出现了渗水现象,从试件看也可以用,只是有些参数达不到理论要求,但高要求的建设者们还是将已完工的桥墩炸掉重建。“蒙混过关瞒得了一时,但瞒不过子孙后代!”时任大桥工程局局长的宋次中态度坚决明朗。这件事在大桥职工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从那以后,所有墩座、墩身就再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问题。

  当年的铆工魏则玉依然记得,那时一天要打上千枚铆钉。“我们在桥上点鼓风机的炉子,把生铁烧红,这边甩上去,那边工人接过来就迅速插进去,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无缝焊接技术。”只要铆钉间距稍有误差,就推倒重来。正是有一个个魏则玉坚持高质量的人工作业,才最终用铆钉把长江大桥的钢桁梁结结实实地联结在一起。因为这份较真劲儿,全桥155万颗铆钉,这次维修时只有6000多颗需要更换,更换率不到千分之四。

  家住大桥南桥头堡下的建桥老人罗斌峰,在大桥修缮改造期间,一直关注大桥动态。“我一开始很担心翻修质量,天天跑过去看。后来知道他们做小样进行反复对比试验,我才松了口气。”在中铁大桥局工作了一辈子的他,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大桥。

  熟悉那段建桥历史的人都知道,如果没有这份反复试验、不行就推倒重来的“韧劲”,就不会有16锰低合金钢和32米预应力梁的成功试制,就不会有惊艳世界的万米不断桩纪录,也就不会有如今的50年超负荷工作而没有一片钢梁开裂的奇迹。

  列车隆隆驶过大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令半个世纪的时光熠熠生辉。

  “我们老了,大桥还很年轻”

  大桥重新开通之前,很多老桥工来到大桥。一位专门从东北赶过来的冯姓老者,抚摸着大桥泪水纵横。他曾负责大桥钢梁的装吊。“我们老了,大桥还很年轻。”他指着修缮一新的大桥上雕塑的三面红旗说。

  很多国人的心里或多或少都有关于大桥的记忆。那个年代出生的很多人都重名,老大起名叫长江,老二就叫大桥,还有的干脆叫桥墩、钢梁、铁柱。小到粮票、烟标、橡皮,大到年画、热水壶、床单,都要印上南京长江大桥的画面,大桥成为人们生活场景里的主角。《南京长江大桥》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后,更是让大桥成为几代人心中的精神坐标。

  诞生于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南京长江大桥,折射出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社会文化、大众心理和情感的变迁。南京大学教授鲁安东表示:“大桥是活的,不能把它当作是一个远去的符号来看待。”在他看来,保护大桥必须从记忆入手,要把极为难得的工匠精神保留下来,代代传递。

  “大桥记忆”中所承载着的工匠精神,是照亮当下社会的一束光芒。在南京长江大桥南北桥堡下,有两幢普通的办公楼,这里就是英雄的建桥队伍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二和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所在地。多年来,他们始终奋斗在 建设的第一线。

  据了解,中铁大桥局如今已是世界上设计建造桥梁最多的企业,拥有国内外专利572项,在桥梁建设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优势,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工程,同样留下了大桥局职工的身影。这是一种匠心的传承,更是祖国不断走向强盛的亲历实证。

  因为传承,南京长江大桥不仅站在水里,还牢牢地站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不仅跨越了江河,还跨越了时空。历久弥新的工匠精神,书写了大桥瑰丽的时代篇章。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