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古桥> 正文
桥头纪念碑讲述那段“红色往事”
2016-05-23 




5月20日,我们从瑞金的沙洲坝向西南方向行走15公里,来到武阳村绵江河畔,武阳村村委会主任邹伟平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起82年前全村百姓助红军过河的事——

武阳桥原是由13个桥墩、20多块木板构搭成的,是连接武阳村绵江河两岸唯一的交通。1934年10月8日半夜,先期从福建长汀中复村开始踏上长征路的红九军团万余官兵,赶到绵江河武阳村的北岸过河。由于红军要过河人数众多,小木桥桥身单薄,大批红军通过时,桥体摇晃厉害,战士们不得不分批过河。这样慢的速度过河,影响整个部队前进的进程,对于摆脱队伍后面的敌军相当不利。天快亮时,红军过河打的火把、战士的咳嗽声、河桥板的嘎嘎响声,引来了早起的村民。村民纷纷云集在武阳桥旁,有的送来煮鸡蛋、米果、炒豆、花生,塞进战士们的手上;有的送来草鞋、斗笠和蓑衣,让红军战士带上;还有的干脆搬来家里的门板、仓板和床板,冲进河中加固桥面。武阳村在当时叫武阳区,管辖周围好几个村,人口超过4000,红军扩红时,全村有1000多青壮年参加红军,这时村里基本上没有青壮年了。可是,当村民看到部队过河桥身摇晃厉害,村里上百名上了岁数的劳动力,纷纷跳下河水,用身体顶着晃动的桥墩、用肩膀扛着门板,保证红军官兵顺利过桥。

66岁的村民邹方亮听父亲讲过,十月初的赣南有些微寒,当时,上了年纪的乡亲们在水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很多人后来生病发烧。解放后,他父亲曾经多次被邀请到学校讲村民用肩膀扛着红军过河的故事,每一次他都感到自豪。

老武阳木桥于30年前被拆除,政府投资在老桥下游修建了水泥拱桥,宽阔的桥面可行走汽车,水泥桥头立了一块“红军长征第一桥”的纪念碑,向世人介绍红军长征的往事。

从桥头回到武阳村里,邹伟平主任介绍起村里的情况很是自豪:村子虽然还不是很富裕,但村里的文明建设远近闻名。多少年来,全村连吵架、闹矛盾的事都很少发生,村里无偷无盗,家家户户有门却不锁,谁家有困难都相互帮衬。每一代人都把曾经帮助红军过河的事迹,当成全村的光荣历史传承。

特派记者汤华明何晓刚市民志愿者曹延召郭阳发自瑞金武阳村

村民邹方亮讲述“红军长征第一桥”的故事。

重走

长征路

上汽通用汽车联办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