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给你的路怒熄熄火
2015-07-01 
想象一下这个情景:你正开车走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车突然毫无征兆地超车插到你的前面。或者,你刚刚发现一个宝贵的停车位,就有一辆车机灵地抢先钻了进去—在这样的情形下,你是深呼吸几次,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开车,还是按一下喇叭以示警告,抑或反复按响喇叭并摇下车窗怒吼“往哪儿开呢”,顺便纳闷这货当初是怎么拿的本儿?

如果你是第三种司机,那么你要小心了,你很可能已经成为当红关键词路怒的当事人。

“不知为什么,那些平时脾气和修养很好的人一开起车就变了一个人。”在某次搭过朋友的车后,我的心理学教授如此感慨。

的确,“路怒族”通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临床心理学家杰瑞·德芬巴彻博士发现,一些在马路上颇具攻击性的司机平常看上去非常理性。为了更好地识别身边潜伏的路怒族,德芬巴彻从攻击性、冒险行为和人格特质三方面,将路怒族司机与能够专注于安全驾驶并冷静处理干扰的淡定型司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路怒族司机往往对其他司机深怀不信任感,并更容易对其他司机品头论足或出言不逊,甚至伺机对妨碍自己的司机展开报复。

在驾驶习惯方面,路怒族司机更倾向于尝试冒险行为。他们的常见动作是快速变道或是紧追其他车辆行驶,也可能抢在红灯亮前冲出路口。他们还会更频繁地超速,每小时超10到20迈都属于家常便饭。当然,路怒族司机最典型的表现还是在行驶受阻时破口大骂,狂按喇叭或是憋着恶气追逐竞驶。

如果好意邀你搭车的司机有过上述表现,你可要长点儿心了: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路怒族”,随时可能变身为马路上的绿巨人。要知道,在德芬巴彻等人的驾驶模拟实验中,路怒族司机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是其他司机的两倍,无论是与其他车辆相撞还是冲出路基。当然,他们也会经历更多的危险时刻并收到更多超速罚单。所以,当你收到搭车邀请时,明智的做法是深表感谢,然后有多远躲多远。如果你本人的驾驶行为一一中枪,路怒导致的风险也足以让你戒骄戒躁。

美国汽车协会交通安全基金会曾在对10037份涉及路怒事故的交警报告和新闻报道进行分析后发现,路怒现象在1990年到1996年期间导致218人死亡,另有12610例伤残。而且,路怒事故在这6年间以接近7%的速度逐年递增。专家认为这与车辆数量和人们通勤距离的增加存在因果关系,因为二者都导致道路车辆的增加,提升了道路交通的复杂性和摩擦发生的几率。

此外,通勤时间过长本身也会使驾驶员的心理调解能力丧失弹性。英国国家统计办公室201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每日开私家车上下班的人和通勤时间超过30分钟的人通常有更高的焦虑水平。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研究者克莉丝亭霍纳尔等人发表于《美国预防医学期刊》的研究也指出,人们开车通勤的时间越长,越可能出现血压升高。霍纳尔分析,其背后的根源应该还是驾驶中的压力。

日益增加的生活压力加上长距离通勤的驾驶压力,足以增加司机们情绪的脆性,使他们对复杂路况和交通拥堵的忍耐能力下降。同时,尽管熟练的“老司机”在熟悉路段的驾驶活动已经自动化,不需分配过多的注意力,但驾驶毕竟是具有一定风险的活动,来自其他驾驶员的干扰将在瞬间触发驾驶员的应激反应,使他们的肾上腺素分泌骤然增加,心跳和血压迅速升高—这恰恰是进化历程留给我们迎接威胁的战斗准备。之后可能发生的冲突便全在意料之中了。

随着车辆总数的攀升,城市中生活区与工作区距离的进一步拉大,造成路怒现象的根源还在继续发展着。好在,心理学家已经想出了缓解路怒的对策。

曾有很多摸车就上火的大学生找到德芬巴彻博士要求进行心理咨询。德芬巴彻将他们分为两组,对其中的一组传授调整呼吸等基本的放松技巧,对另外一组则进行认知-放松疗法,在指导放松技巧之外,还教会学生重新解构事件、调整自己对道路上种种事件的主观认识。之后,两组学生都通过路怒触发模拟实验练习在各种突发情况下控制自己的愤怒,并尝试把这些技能运用到实际驾驶中。

八期心理干预后,德芬巴彻发现,两种心理干预方案在遏制路怒方面效果相当。虽然“路怒族”不会彻底“熄火”,但他们愤怒的频率和程度都有所降低。

除此以外,被“路怒族”证实可以缓解焦躁情绪的方式还有咀嚼口香糖、聆听舒缓的音乐或是在堵车的时间里做做原地放松操—是的,凡是可以缓解考前焦虑的方法,也都可用来压灭“路怒族”的火气,让上下班的路程愉快一点,也安全一点。

作者:韩晓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文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