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古桥 > 正文
长乐市五竹村
2015-03-10 

   五竹桥位于长乐市五竹村,离闽江不到1公里,横跨五竹溪,南北走向,原桥为石构平梁建筑,桥面由五块各长6米、宽0.6米、厚0.3米的花岗石并排铺设,两侧设石护栏,中间横刻正楷“五竹桥”。全桥长18米,宽3.5米,高6米,2墩3孔,每墩净跨4米,桥墩为条石干砌,尖头船型,桥建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至今已有931年历史,清道光九年(1829年)重建。1975年,建城关至洋屿公路时,石护栏已损,在桥墩上加筑石头以支撑桥面,在原石桥面上用钢筋混凝土加宽铺路面,改造没有破坏古桥的总体风貌

   中文名长乐五竹桥

   位  置长乐市五竹村

   属  性石构平梁建筑

   特  点有931年历史

   1简介

   地理位置

   位于福建省长乐市航城镇北部的五竹村,横跨五竹溪上。

   风貌

   桥长18米,宽3.5米,高6米,2墩3孔,每墩净跨4米,墩为块石干砌,尖头船型,桥面是五块各长6米、宽0.6米、厚0.3米的花岗石并排铺设,桥栏全石,中间横刻正楷“五竹桥”。1975年,建吴航至洋屿公路时在原条石桥面加铺钢筋混凝土。

   2特点

   历史见证

   历史见证——福州地域县界变更

   五竹桥曾是闽县与长乐的分界桥,据已故长乐文史专家张善贵在《海滨闻见录》中《五竹桥长闽分界碑》记载:“五竹桥长、闽分界碑上端横书‘五竹桥’三字,中双行书‘长乐、闽县交界处’,左书‘署长乐县正堂蒋、署闽县正堂程同立。桥东长乐县界,桥西闽县界’。右书‘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吉旦重建’。”1934年五竹溪以西地区划归长乐。五竹桥是福州地域县界变更的历史见证。

   建筑特色

   五竹桥结构设计科学,施工技术巧妙,古桥基础结构科学严密,至今完好无损;桥墩是用大石条逐层砌筑,造型为船形,南北两端均凿刻成尖角状,用作迎抵汹涌水流的冲击。上游有山溪来水,下游又有闽江潮水上涨,两面都迎水,两面船形的桥墩,保证了古桥历经千年岿然不动,体现了古人高超的建筑技艺,对建筑、桥梁、工程、地质、水务、考古及文物保护等方面都具有研究价值。

   30年来五竹桥作为长乐沿江公路桥,默默承受车辆超重碾压,超负荷运转,至今安然无恙,可见当年建桥工艺之精湛,石材加工之平整,工程质量之优良!古桥成为长乐通往侨乡猴屿、潭头镇交通要道,沿江公路的重要桥梁,为改革开放和侨乡建设作出贡献,创造了古桥作为为公路桥长达30年的奇迹。1999年新的沿江公路航猴线建成后,古桥完成了历史使命,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3相关传说

   离五竹桥不远的琴江满族村,是清廷镇守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的驻地,这里还流传着古桥美丽的传说与动人的故事。光绪十六年(1890年)当地进士黄曾成编的《琴江志》第三卷第八编《文苑》中的《钓龙》记载:“离开乡村(指水师旗营一带)东面三里的地方,有一个五竹村。村中有一个姓徐的老翁,一天,他在五竹桥边设好渔具,一会儿,水中涌起一个东西,像人一样跳到桥上,仅有几尺长,慢慢爬行后僵硬地卧在地上,顿时身体长得有九亩地那么大,顿时,风雷交加,此动物昂首飞腾,身上的鳞甲遮住了天空,消失在天际。老翁也晕倒在地,很久才苏醒。桥的栏杆柱变成了粉末状,这是道光年间的事。后来重修了这座桥,将捐钱的人名字及所捐的钱数都镌刻在桥左面的石亭里。”

   修桥人

   修桥人——赖通照

   五竹桥位置特殊,一直居于长乐交通要处,又是琴江水师旗营的战略通道,也是拱卫福建省城的战略要道,历来为水师旗营关注与保护,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正黄旗通奉大夫赖通照(1768-1832),当年是他带着大家凑钱修建五竹桥的。赖通照生平孝友成性,敬老怜幼,济困扶贫,善良慈祥,一生廉洁。将军奏请礼部,于同治元年(1862年)十二月十七日奉旨建坊,为赖通照建“孝友坊”立于旗营大街,孝友文化遂成为琴江水师旗营之精神支柱。赖通照忠义之举不胜枚举,据《长乐县志》记载,城外五竹桥坍塌,赖通照从营中劝捐修桥。《琴江志》记载:城外五竹桥,年久失修坍塌,行人苦于徒步涉水,通照从旗营中劝捐以修复之。有人劝其节用,他说:“资金既己足用而苟成之,当事人必然有私,我无私,何必节用!”五竹桥于道光九年(1829年)重修并刻字,至今桥坚如故。
上一篇:善人桥
下一篇:北辰桥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