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古桥 > 正文
古桥:兴衰过往
2013-10-11 
薛河水自北向南绵延而下,润泽一方土地、哺育一方百姓。一座座或古或今的大小桥梁横跨于薛河之上,连通薛河两岸,方便行人过往。西仓桥、罗锅桥、鲁封桥,一座座年代久远的古桥如同薛河水上的粒粒珍珠,让人们忍不住想去一探究竟。它们共同见证薛河两岸的兴衰。

  罗锅桥—

  见证中陈郝村千年瓷窑的繁荣与没落

  “山拱西东景物幽,一泊碧玉绕村流。花香回序青红艳,雾仗千峰叠翠浮。国运河通徐兖路,车装船发帝王州。”一段诗描述了中陈郝村曾经的秀丽风景、辉煌过往。“九庙十桥七十二座瓷窑”是每个当地居民都熟知的顺口溜,而今十座古桥都已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甚至记忆里。唯有罗锅桥、峄阳桥、泰山桥、漫水桥还横卧在村中的河流之上见证着中陈郝村的起起落落。

  中陈郝村位于薛城区邹坞镇,薛河支流蟠龙河就从村中穿过。不竭的河水、丰富的瓷土、充足的燃料造就了中陈郝村,成就了江北第一民窑的传奇。据了解,中陈郝村在南北朝时期就形成了居民聚落。明嘉靖年间,就以水陆交通便利、贸易繁荣、佛教兴旺、陶瓷业发达而闻名天下。当地盛产的陶瓷经许由河入蟠龙河,再入运河运往四面八方。村中的老人都说,是有了72座瓦窑,才有了9庙10桥。

  6月17日,记者一行驱车来到中陈郝村,村中随处可见已经干涸的河道,还有不经意间就错过的古桥。行至一处较大的桥时,却被桥前的两个石柱挡住了脚步。步行而上,终于在石桥的东侧找到了这座石桥的“名片”—罗锅桥,桥边的树下三三两两地坐着纳凉、休息的老人,十分惬意。

  据了解,罗锅桥是中陈郝村盛传的“十桥”中最大的一座,也是鲁南地区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拱桥。提起罗锅桥,村里随便找来一个人都能说上几句,“这桥可有年头了,相传是唐代的桥。”“这是个单孔桥,在北方特别少见。”“我们这桥特别有名,经常有人来参观考察。”

  中陈郝村的于光彩老人对中陈郝村的情况了如指掌,小到可以说出一块石板的出处,大到可以讲述村中每一孔桥、每一座庙的故事。“咱们现在看到的罗锅桥是明代初期进行了翻修的桥,是座完全采用青石结构的纵联式单孔石拱桥。全长30米,桥面宽6米,孔高5.5米,宽7米,桥两端呈斜坡状。”于老先生介绍说。而对于村民所说的罗锅桥是唐代所建的说法,老人表示在古桥翻修之前就有桥,只是损坏了,所以才重修的,至于年代已经无从考证。

  步行于罗锅桥上,可以看到,桥的两侧并没有栏杆,而桥上的青石有些已被磨得光滑如镜。据于光彩老人介绍,这座桥在建设之初就没有栏杆,但是几百年来从来没有发生过事故,说到这儿,他神秘一笑,继续道:“并不是没有人从桥上掉下去,但是就是没有伤亡。有一次一个人骑自行车从这桥上路过,不小心就栽到桥下面了。当时也是没有河水,河床是干的,他的自行车把都摔烂了,人愣是一点事都没有。你说这神奇不?我们当地人可都把这座桥当作福桥呢。”

  而在桥下,则有人支起了桌子打起了扑克,罗锅桥正好可以为打扑克的人提供一片阴凉。在桥下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整个桥都是用石块、石条垒砌而成,没有现代化的水泥做固定。“这些年罗锅桥都没怎么修整过,它还能撑得住过往的车辆及行人。只在桥面有几处有车辙的地方用水泥填上了。”于光彩老人脸上充满了对古代工匠的敬意。

  罗锅桥虽然久负盛名,也被列为市级重点保护文物,但对罗锅桥的保护却迟迟没有提上日程。罗锅桥现在虽然仍具有通行能力,但是桥面的缝隙已经越来越大,一位在树下乘凉的老人说:“原来罗锅桥至少可以承重四五十吨。现在桥面上的缝大了,我们村怕大车把桥压坏了,就在上桥的地方砌了两根柱子。这也是我们自己对这座桥的保护,我们不想让这个那么有年头的桥因为失修而消失。这也是我们给后人留的一笔财富。”

  西仓桥—

  见证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

  在薛城区陶庄镇有一座桥横跨于蟠龙河上,从表面上看像是一座现代化的大桥,完全看不出古桥的模样。然而人们提起它,却总能想到那一段烽火连天的抗日岁月,心中澎湃不已。它有一个朴素的名字—西仓桥。

  西仓桥横跨在陶庄镇西仓村的南面,整座桥长60米,宽8米,桥底宽11米。桥两头各坐立一对石狮。与之前罗锅桥所不同的是,西仓桥的两边都有整齐的石栏,上面刻有各种精美的图案,东侧栏杆上的图案多刻画了一些历史的小故事,而西侧的多为一些形状像荷花的风景。桥的最南端有一座刻有西仓古桥的石碑,这座桥同样是枣庄市重点保护文物。

  西仓村的党支部书记马元明告诉记者:“原来的那些栏杆大部分已经被漫长的岁月所侵蚀、破坏,后又掉入河中。现在看到的栏杆是在2009年时,由水务部门组织重建的。当时请的都是嘉祥的工匠在现场进行打造,做工比原来的还要精细。”

  “原来桥上的四座石狮距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了,但在2005年时,南面的两个石狮被人偷走了,现在桥南的石狮也是在2009年时安放的,所以看起来成色要新一些。”马书记说。

  桥上有两座石狮子的眼睛被涂成了红色,马元明说,被涂成红色的眼睛是开光的意思。四座石狮中,靠西侧的两座石狮体型较大,是公狮,而靠东侧的两座石狮的体型相对较小,脚下均踩有一头小狮,显然这两座就是母狮了。

  靠东侧的桥下有四面分水墙,汛期水流量大的时候,分水墙就可以把上游来的水分散开,从而分散水压,避免水流冲垮大桥。分水墙上各有一头水兽,象征着发水时水兽会将多余的水喝掉,保佑河两边的村民世代平安。

  桥的北端,有一处桥身与其他地方有明显的区别,这是战争年代,为了不让日本鬼子的坦克车从此经过,村民们就在桥的北端炸了个豁口。这段往事村里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讲上两句。一位在村头晒太阳的老爷爷提起时,显得尤为激动,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虽然炸开了豁口,但还是没能阻止日本人的坦克车,现在所看到的桥身是解放后用水泥修补的,所以看起来会与其他地方不一样。”马元明解释说。

  “现在所看到的这座桥,之前并不是这个样子。据说此处一共有三代桥,第一代桥是用桑木做的,其规模就是一个小小的木桥,所以最开始的时候这座桥也被称为西桑桥。

  “第二代桥是一座小石桥,那时也有四个石狮子,到了第三代就是现在这座石桥了,当年往皇宫进贡礼品时,都必须经过这个石桥。从此处往北走不远处就有一个驿站,很多大车也都在此停留,后来那个驿站在文革时期被拆掉了,要是能保留到今日,估计对研究西仓村的历史能有很大的推进作用。”谈起这座桥的兴衰,马元明有点遗憾。

  2008年,马元明曾组织村民用钩机打捞掉入水中的一只水兽,但没想到,从河里竟打捞上来一只石狮,从表面上看,石狮应当比现在桥上的石狮历史还要悠久,估计是第二代石桥上的一座石狮。

  “打捞上岸后,这座石狮就被放在了村内的一家小工厂门口,后来陆续有人来到村中,打算出高价买下这座石狮,但给再高的价钱我们也不能卖啊!这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遗产。”
上一篇:江南水乡桥梁文化
下一篇: 品济桥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