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古桥 > 正文
桥梁史著《跨越》:夏真和王毅的梨花枪
2012-09-19 来源: 网整理
熟则心能忘手,手能忘枪;静而心不妄动,而处之裕如,变幻莫测,神化无穷。——— 戚继光《纪效新书》

  作为大桥建设历史的见证人和记载者,夏真和王毅犹如使枪的高手,他们深入建设者们的生活,投入最真的感情,他们付出的心血使

  他们的文笔有如枪法:长短能兼用,虚实尽其锐,进不可挡,速不能及。

  多年以前,宁波与嘉兴两地隔海相望,虽然其间的距离并不算长,但那时回家的路却是好长好长……

  王毅生长在嘉兴平湖一个叫白沙村的地方,离杭州湾很近,小时候他常去海边玩,但根本就不知道海那边还有一个叫宁波的地方。后来他考上了当时的杭州大学中文系,认识了一个叫夏真的女孩,他才知道宁波与嘉兴是隔海相望的两个城市。1968年,王毅毕业后回老家平湖县文化馆工作。夏真则选择跟随他来到平湖,在一所中学当教师。这对夫妻在平湖一呆就是八年,之后做为人才被引进宁波。王毅在当时的文化局创作室主编《宁波文艺》,而夏真分配到宁波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现在的宁波教育学院)继续干老本行。

  虽然宁波到嘉兴的路不算太远,可那时若要从宁波回一趟嘉兴,要费好大一番周折。王毅说,因为交通不便,每次回去就像赶集一样,在嘉兴下了汽车,你得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售票处,迟一步就买不到往平湖的车票,得滞留嘉兴。

  有一次从海上回嘉兴的经历也让夏真记忆犹新。当时,村里有一艘机帆船到宁波采购,王毅的父亲托人让机帆船带儿媳妇回家。原本以为这样少受些劳累,可没想到船出镇海口进入杭州湾,突然遇到大风,小小的机帆船根本无法前行,于是借助一个小岛作为屏障,来回不停地晃荡了一个晚上。到北岸时夏真连走路的力气也没有了。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自己驾车回嘉兴,走高速只需3个半小时。夏真还悄悄地告诉记者,大桥建成后,他们作为大桥的文化顾问曾率先 “享受”过多次,从宁波出发经大桥到嘉兴,只用了1个小时15分左右的时间,你说等到5月1日大桥正式开通之后,两岸的人们可有多方便呀!真是一次历史性的跨越啊!

  与大桥总指挥的一番“相亲”,让双方都感觉良好,这对文学夫妻凭借实力得以携手走进大桥,去记录描绘那两岸人民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跨越梦想……

  当初杭州湾大桥工程总指挥部选择夏真和王毅作为文化顾问和签约作家时,并不知道他俩分别是嘉兴人和宁波人。指挥部当时就想到要请一位作家来见证大桥成长的每一步,出一部书为大桥立传。

  当时指挥部寻找作家有三个条件:必须是在宁波工作;必须对宁波的区域经济、文化比较了解;必须有重大题材写作经验。这三条与夏真王毅俩太符合了。他俩都在宁波工作,都写过许多关于探讨宁波区域经济及文化的力作,夏真被公认的写作特点是大气、充满激情。再加上两人的经历让他们对大桥更有一种切身的期盼。一直对夏真夫妻的文采很是欣赏的原宁波市政协主席叶承垣热情地推荐了他们。

  说起签约作家一事,其中还有一段有趣的“相亲”过程。夏真说,写报告文学首先要涉及到人,而人是有感情的,若是你在这个人身上找不到感觉,那么写出来的东西肯定索然无味。尽管有市政协老领导大力举荐,但她却提出了一个“怪异”的要求:必须让他们看过总指挥后再决定是否签约。王勇倒是很能包容文人的奇思妙想,欣然接受了。那一天,大桥工程的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全都到会议室里齐齐地坐了一排,让他俩一次看个够。“相亲”结果是双方都感觉良好,合作正式开始。

  从大桥总指挥到每一位建设者,他们每个人都与大桥有着种种感人故事。我们不仅要真实完整地记录下这一切,更要从全局上来把握大桥人创世界一流工程,树历史丰碑的不世壮举,展现大桥身上非凡的历史意义与文化意义

  从2003年6月1日夫妻俩正式被聘请为大桥文化顾问、签约作家的那天起,他们就把自己与大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时,大桥总指挥王勇一句话让夫妻俩十分感动:大桥有许多技术顾问、经济顾问,但文化顾问你们却是唯一的。

  夏真和王毅深知要写好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题材,如果不能细致入微,不能高瞻远瞩,你就不能把握全局,展现大桥身上非凡的历史意义与文化意义,留下这样那样的遗憾。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历史之桥,也是一座人文之桥。它改写了 史,使中国的桥梁建设从江河时代走向海洋时代;为建造大桥,上到国家领导人、省、市各级领导,下至每一个建筑工人,都付出汗水和艰辛;它横跨的时间不仅仅是这建造的五年,而更要追朔到当初提出动议、无数次前期论证、拍板决策等长达十五年的时间,所以必须用心去挖掘,去体会大桥人那百折不挠,无私无畏的大桥情。王毅告诉记者,在跟踪采访大桥这五年时间里,他们夫妻俩平均每个月至少有1~2次去大桥,逢年过节更是要到大桥上看看,探望那整日劳作的建设者们。从2004年春节开始,每年的正月初一,他们都是在大桥上度过的。夏真说,五年来她与这些建设者们亲如一家,时时刻刻观察他们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有了这样的基础,记录下来的自然也是最真实动人的故事。夏真说到一个细节,那是大桥第一根桩打下去的时候,在这历史性的时刻,大桥总指挥王勇听到前方传来的好消息后,躲开其他人一个人在草坪上走来走去,偷偷地流着激动的泪水。而这样动人的细节在他们的记录中比比皆是。

  夏真说,人们一说起大桥建设者,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那些扎钢筋运水泥的工人们,而在大桥建设中更起到关键作用的则是大桥背后的决策者和技术专家。当碰到技术难题时、当涉及资金问题时、当出现质量问题时,往往都需要决策者和专家们来力挽狂澜,他们更是大桥的核心与灵魂。所以在她的书里不惜笔墨地给予记录。

  大桥的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活动,他们都会深入其中,他们像操作工人一样认真地向决策者和专家请教,搞懂每一个技术难题,这样才能用通俗的文学语言表达出来,让老百姓能读懂并明白其中道理。对于在大桥建设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他们一个也不放过,都要找到当事人问个清楚明白。有一次为了一个桥梁设计上的专业问题,他们还专门去了趟武汉请教相关的专家,连被采访者都感动地说,你们的敬业精神真让人佩服。

  他们将自己完完全全投入进去。当大桥建设遇到困境时,他们也会像那些建设者一样彻夜难眠,当大桥建设取得每一项进步时,他们也会与建设者一样欢欣雀跃。“只有实实在在的感情投入,你才会 体 味到建设者们的酸 甜 苦辣,才会有感情写出动人的文学作品。我们记录下的是历史!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夫妻俩很郑重地说。

  尽管他们的书已经于去年底完成了,但他们仍然时刻关心着大桥。去年的那场大雪下过后,他们本打算去桥上看看,可是由于交通不便,无法成行,只能在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大桥常务副总指挥方夏平询问,这一举动让方指挥意想不到,当时他就站在漫天大雪之中检查大桥工地呢。

  共同走过了30年文学路的夏真和王毅,谁又能想到当初只因6篇小说而改变一生。今天执着于文学梦想的他们又一次实现了自己文学事业上的大《跨越》。夏真认真地说,这恐怕是他俩一生中最“厚”的一本书……

  夏真告诉记者,他俩从1979年开始小说创作,那一年两人一共写了6篇小说,第一篇小说还被评上了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现在这些对于普通作家来说算不上什么,但在当时那可是了不起的成绩。他俩也因此作为人才被引进宁波。在这30年间,夏真和王毅一起写过许多重大题材的报告文学,共有20余部著作问世。1994年,夏真的长篇报告文学《生命之歌》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大奖。这是浙江省文学界在此奖项中零的突破。

  真实、生动、深刻,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夏真和王毅合著的《跨越》全书共有30万字,生动而真实地记录了大桥从构想到建设长达十五年的方方面面人和事,夏真认真地说,这恐怕是他俩一生中最 “厚”的一本书。书中从国家决策者到大桥总指挥到一个个普通的建筑工人都有真实生动描述,展示的是大桥人不畏艰难,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为此,他们付出的精力是巨大的。从2006年9月开始动笔,2007年11月才最后定稿,期间4易其稿,可谓呕心沥血。然而胜利的果实是甜美的。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凡看到过这部书稿的人都被深深打动,一位大桥指挥部负责人说:“书写得很生动。我看过5遍,每一次看都很感动,尤其不敢在晚上看,因为看了就睡不着觉。”然而两位作者却很平静地告诉记者,这部书不仅是他们两个人的作品,更是集体智慧的凝聚。

  他们说,《跨越》虽然还没有与读者见面,但已受到了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市委书记巴音朝鲁题写书名,市长毛光烈两次作批示。该书2003年就被省作协、市文联定为重点扶持项目;2008年又被中国作协定为重点扶持工程,这也是宁波第一次有作者得到此项殊荣。不久前,此书又被列入2008年浙江省重点精品工程、浙江省改革开放三十年重点书籍工程。

  《跨越》在出版之初先是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随后省作协与市委宣传部又组织全国著名作家进行论证。夏真说,正是专家们的集体智慧,使我们对如何把握这部作品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使作品的高度和艺术性有了更大突破。

  书名也是汲取了集体智慧。当时他们想了很久都无法确定,最后还是大桥的建设者给定的名。一位桥梁专家说过,什么叫桥,桥就是此岸到彼岸的跨越,它不仅是物质形态上的,更是精神意义上的。因此,书名就叫:跨越。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