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古桥 > 正文
36洞半桥的故事
2012-05-17 来源:婺源报
一说起婺源,大家都会对这乡村的美景津津乐道,品头论足。可要说婺源还有一处胜景,号称古桥村,可能还没有几个人说得上来的。

  古桥村,顾名思义,是个以古桥著称的村子。这里不仅是清一色的石拱桥,而且还清一色的都是明、清时代建造的。一个小小的村子,单这种石拱桥就有36座半。可以说是一座天然的古桥博物馆了。本来一个小山村有36座古桥就够稀罕的了,怎么还冒出一个半座桥呢?故事还得从弘治年间说起。

  话说这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整个坑头村还笼罩在轻薄的晨雾中。这时,只见有个年轻人从山后的寺庙里走了出来,一出大门,他嘴里就喃喃自语:“出门遇贵人,出门遇贵人……”这人不是和尚,正是下面坑头村的村民,名叫潘珍。你肯定会觉得奇怪,这么一大早他跑到寺庙里去干吗?原来呀,他昨天赶考回来,因想图个好前程,便遵父母之命今天在寺庙烧了头柱香。完后,他就在寺庙请大师卜了一卦,大师只对他说了五个字:“出门遇贵人”。

  此时,他抬眼忘去,白茫茫一片,这穷山沟里哪来的什么贵人?

  他摇头一笑,唉叹一声朝村里走去。坑头是个从头至尾由一条小溪贯穿的村子,名叫桃溪,自村头直下村尾,于村中分出一条支流,将整个村落划成一个完整的“人”字。溪上无桥,中间只有几块青石块垫着渡人,因长期水冲,石块特滑,人走过稍不留意就会滑下水去。潘珍正谨慎地卷起裤腿准备过溪,忽听“哎哟”一声,他一看,只见有人过溪踩石块滑倒在水里,再仔细一看,还是个老人,潘珍鞋也没顾得上脱鞋,就踩着水跑上前搀扶起了他。过溪后,老人连“谢谢”二字也没有,埋头就走。潘珍觉得奇怪,再说此人他也不认识,肯定是过路人。望着他离去的背影,他还是嘱咐道:“老人家当心点,前面还要过溪。”只见那老人头也不回,仰天说了两句话:“有轿必有桥,有桥必有轿。”

  “有轿必有桥,有桥必有轿。”这是什么意思?潘珍边念叨着边回到了家。此时父母正在家门口焦急地等着他的到来,刚想打听此事如何,只见儿子嘴里在反复念道:“有轿必有桥,有桥必有轿……”父母二人一见也愣了,便问:“大师如何说?”

  “大师说,出门遇贵人。”

  父母亲急问:“你路上遇到什么人了没有?”

  父母亲一句话猛地提醒了潘珍:“啊!他原来就是我要遇到的贵人?”

  “你遇到谁了?”

  潘珍赶紧把刚刚发生的事说了一遍。父亲一听,笑了。母亲忙问:“你笑啥?”父亲说:“有喜,你儿子有喜呀!”

  “有喜?”潘珍也惊了:“这两句话怎么叫有喜?”

  父亲说:“儿子,你不仅是遇上了贵人,而且是遇上了仙人指点啦!”

  正当母子二人处在神秘之中时,潘珍的父亲已经安排了人手在村里刚刚那老人路过之处建一座石拱桥了。父亲举动让母亲幡然醒悟,二人同时念道:“有轿必有桥,有桥必有轿。”

  果然,弘治十五(1502)年,坑头村爆出大喜,25岁的潘珍考中了进士,授诸暨知县。消息传来,全家高兴,全村沸腾。不久,村里第一座半圆形石拱桥落成。潘家为叩迎皇恩,将此桥取名为“迎恩桥”。潘珍由此扶摇直上,后升为兵部左侍郎,皇上敕封他祖父母、父母亲时,潘家在这桃溪上又建了一座石拱桥,为特别推崇感载皇恩浩荡,故将此桥取名为“崇恩桥”。

  从此,小小坑头村喜事连连,共有36人考进朝廷为官,而且每人为官后都要在村里这条小溪上建石拱桥一座。于是,坑头村官多了轿也就多了,轿多了桥也就多了。同时建桥既是好事善事福事,也可留名千古。

  再说到了清代,村里有一富商见这么多人建桥升官发家,于是他也悄悄地在桃溪上动工建桥。可此事被村里族老知道了,让他立即停了下来,一问才知,他家祖上连一个秀才的功名都没有,岂能建桥。可是,桥已动工了,族老念他知书达礼,为人处世好,为村里做过不少好事,于是通过最后商定,同意他在村中小船坑坞一股小坑溪水建桥。让他建成半圆形卷洞桥,一边沿溪岸砌成石谤,另一半边砌成90%的孤形,即做成一边是直角,一边是半圆形石拱桥。并应允他,待将来他家子孙发迹,做官之日,再改建成一座完整的桥。于是,36座半桥就是这样留传下来了。在坑头,座也叫洞,于是也叫36洞半桥。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