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漫步在长春市胜利大街与宁波路的交叉路口时,你是否知道,这里曾有座桥,是满铁长春附属地与商埠地的界桥,叫日本桥。
日本桥开始是一座木桥,1909年10月开建,1910年7月建成时,桥宽20米、长11.33米,被称为东斜街桥,车行道和人行道以7寸方木相隔分界。桥面上车行道位于中央,两侧为步行道。桥面两侧设桥栏,桥两端用方木固定桥栏,在方木上刻有桥名。东斜街桥建成后,加强了附属地与长春城内的沟通。
到1917年,木桥腐朽严重,几经修缮无法使用。同年9月满铁拆除旧桥,于1918年11月建起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单孔
拱桥,命名为日本桥。日本桥是架设在头道沟水流上的第一座永久性桥梁,设计承载能力15吨。桥基用预制桩夯打入头道沟底,桥的翼壁由桥台向外呈长方形,并与头道沟护岸相连。桥面分为车道和人行步道两部分。车道位于中央,铺装花岗岩石板,宽14米,两侧人行步道由混凝土方砖铺装,宽2.37米。桥栏高1米左右,位于人行步道外侧并与步道平行,表面由大理石装饰,两端的四角各有一座灯柱,十分华丽。
日本桥公园因是土丘沟地,不适合建筑。1908年开始,日本人开始平整土地,栽种花草树木,修缮了园中的原旧农舍,作为满铁长春事务所办公楼,是满铁员工集会和娱乐的地方。后位于长春站附近的新办公楼建成后,这里才改称“满铁创业馆”。
1909年10月,曾任日本内阁首相的伊藤博文来到东北,25日在创业馆举行迎送宴会。第二天伊藤搭东清铁路专车北上,在哈尔滨火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死,公园和创业馆,随之闻名中外。
1922年,长春满铁附属地内街路名称一律“日本化”后,改东斜街为日本桥通,日本人正式兴建公园,也就有了日本桥公园。公园呈不规则四边形,占地面积约10余亩。正门面临日本桥通(今胜利大街),门前是石砌的宽大四级台阶,左右两侧是一米多高的青石方形基座,基座上方各有一尊铁铸鹰首狮身高张两翼的司芬斯克巨像。设计完成后,由“满铁”沙河口工厂铸造而成。老百姓一般叫它“鹰虎子”或“望天吼”。公园门口还有专门为游客拍摄照片的流动照相馆。公园的四周砌着两米高的青砖镂空围墙,头道沟的流水,沿公园的南围墙向东流过。
1925年秋,日本人局部重建公园内建筑,改建成一幢中国古典式的平房,挂上“创业馆”的匾额。满铁创业馆又曾做过满铁俱乐部,还曾作为细菌研究所。
1935年8月,为了适应满铁附属地“商店街”的建设,日本桥作为头道沟暗渠的一部分被埋入地下,从此日本桥从地面上消失。1943年因修建火车站至东大桥的有轨电车线路,电车轨道就从公园中穿过,从日本桥通折向正东,园内的房舍被拆除了,树木被移走,公园逐渐荒废了。到了伪满后期,园内除三间瓦房和四五株剩下的古榆之外,连草坪都看不见了。
东北光复后,1946年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日本桥公园更名为广南公园,公园虽然没有废弃,但变成了头道沟的垃圾场。
1948年长春解放后,这里曾当过马戏场,后来拆除了满铁创业馆,建成长春朝鲜族小学,并使用至今。
2010年,当民进长春市委会组织踏查满铁附属地时,曾来到现在位于胜利大街的民族饭店北侧一座保存完好的二层伪满时期的小楼前,通过查找文献记载和比对老照片,最终确认,就是原日本桥公园正门北侧的那座建筑,建筑物的南侧即是公园正门。据居住在这里五十多年的李世海先生介绍,他就出生在这里,依稀对公园正门有印象,记得公园门前是石砌的一级级台阶,门的左右两侧,是青石方形基座,基座的上方各有一尊怪模怪样铁铸兽像,长春解放以后兽像还在,小孩子叫它“铁狮子”。他小的时候,每天放学后,经常和其他小朋友爬到上面骑“铁狮子”玩。“铁狮子”具体什么时候没的,他就说不上来了。
房友良: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春市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作品散见于吉林省及长春市政协文史资料图书中,先后合作结集出版《百年大马路》、《长春满铁记事》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