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古桥 > 正文
“中山大桥”命名的由来
2011-09-23 来源:网络
在大埔县三河坝,一座2006年5月建成的跨梅江的大桥,被命名为”中山大桥”这个桥名的命名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曲折过程.

    三河处于梅江、汀江、梅潭河汇合成韩江的交汇点,兴建一座从汇城至旧寨的跨梅江的大桥,使三河镇三乡(汇城、汇东、旧寨)六岸,通过已建成的三河大桥(跨韩江,建成于20世纪70年代)、朱德大桥(跨汀江,建成于1998年)及这座祈盼中的大桥联结起来,这是三河人民多年的愿望,也是大埔人民的愿望。

    经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积极争取,2003年春,省交通厅批准立项兴建这座大桥。这一喜讯传来后,县里德高望重的离退休老干部刘顶光(曾任三河公社党委书记,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达文(原县政协主席)、郭延祚(曾任三河公社党委书记,原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罗斯城(原县委宣传部部长)和陈访交(曾在三河公社工作)即走到一起,议论起这座大桥建成后命名的问题。我们一致认为:朱德曾于1927年率领“八一”起义军在三河坝与国民党反动派浴血奋战,因而三河坝已有一座“朱德纪念大桥”。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于1918年5月莅临三河坝,饬令驻守在三河坝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护法援闽,此举在民主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先贤徐统雄先生为纪念孙中山的丰功伟绩及三河坝之行,倡捐巨资于1929年在三河坝汇城兴建了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和中山公园。鉴于三河坝有这一历史人文渊源,这座即将兴建的命名的大桥宜命名为“三河坝孙中山纪念大桥”。这样,以两位伟人名字命名的大桥联成一气,交相辉映,对于加大三河坝这座历史文化名镇及次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对于促进人文兴县战略的实施都有重大意义。于是,我们五人于2003年5月13日联名向县委、县政府写了《关于三河坝汇城至旧寨兴建大桥命名的建议》书,建议将这座大桥命名为“三河坝孙中山纪念大桥”。

    县委书记张远方及县长叶解同志看了《建议书》后,十分重视这座大桥命名之事。2003年6月上旬,他们亲自主持召开了部分老干部座谈会,讨论这座大桥命名问题.因有些人提出一些凝问,引起争议,这次会上,一时未作出决定.会后,我们几位老同志积极搜集有关资料,又联名向县委、县政府写出了《再次建议》。直2003年冬,县委、县政府终于同意并由县人民政府作出决定,把这座大桥命名为“中山大桥”。

    2005年5月25日,大埔县在三河中山公园办了孙中山莅埔87周年纪念大会暨孙中山铜像揭幕仪式。美国夏威夷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主席、中国慈善会会员、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芳博士特莅临参加了这次会议。受县委、县政府之请,孙穗芳博士即席为在建的大桥书写了“中山大桥”四个桥名大字。会后,许多谋体相继报道了这次会议及孙穗芳博士书写“中山大桥”四个大字的消息。

    正当大家为桥名的确定并由孙穗芳博士书写而高兴之时,2005年12月25日,《梅州日报》发表了一篇《三河坝梅江大桥主体完工》“的报道,这篇报道把这座大桥称为“三河坝梅江大桥”。这篇报道使很多人感到惊奇,已定的“中山大桥”为什么又变成了“梅江大桥”?梅州早已建成一座历史悠久的“梅江桥”一条梅江河上两座大桥桥名相同又有什么意义?带着这些凝问,走访了县公路局,得到的答复是:此桥是省公路局出资,梅州市公路局承建的,桥名也是上级定的。

    2006年5月,这座大桥即将竣工。同位老同志又联名写了《建议将三河坝汇城至旧寨“中山大桥”命名落实的报告》呈送县委、县政府。刚到任不久的丘小宏书记看了后,立即安排县人大常委副主任袁光明同志负责落实大桥命名之事。经过袁光明副主任等人多次交协,梅州市公路局终于批复,同意将该桥命名为“中山大桥”。

    2006年底,省道S333线,由三河坝汇城至旧寨,横跨梅江的总投资1300多万,桥长406米,宽12米的“中山大桥”终于建成能车。桥两头及大桥上,由孙穗芳博士书写的“中山大桥”碑刻金漆大字熠熠生辉,它成为三河坝又一座具有深远政治意义和现实义意的丰碑。
上一篇:三堆殿桥
下一篇:坝头桥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