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古桥 > 正文
鹤洞大桥 珠江上最重要的过江“主肠道”
2011-09-20 来源:南方都市报
鹤洞大桥

    提名辞

    把海珠与芳村连在一起,担负着两地之间主要的交通运输,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广州市跨江大桥中技术含量最高、跨度最大、工艺最复杂的一座双塔双索面复合斜拉桥。

    索引

    以当地的名字来命名(地处芳村白鹤洞)的鹤洞大桥是跨越珠江后航道,连接海珠区与芳村区的主要交通枢纽工程,东侧连接海珠区的昌岗路,西侧连接荔湾区的鹤洞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广州市跨江大桥中技术含量最高、跨度最大、工艺最复杂的一座双塔双索面复合斜拉桥。如今,大桥老化问题严重及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却考验着广州这座城市的公共领域执政能力。

    唯心

    桥上江湖事

    在传统教育下长大的一代,总免不了接受主流桥文化的“熏陶”。关于桥,一方面是小桥流水的诗情画意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好爱情,另一方面则是小学课本上南京长江大桥、卢沟桥等关于革命与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如果以此界定桥的范畴,那么广州的鹤洞大桥应该被排除在外。一来没有海珠桥可以与革命战争沾染的光荣历史,二来不适合行人,更别提有脍炙人口的“风流韵事”。

    但是从交通功能与城市形象的角度出发,不得不说鹤洞大桥仍然是主流桥文化的产物。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鹤洞大桥摊上广州城市的转型大潮,不但解决了芳村与海珠区之间百年的交通联系问题,更是作为一项重点形象工程被带入了公众的视野。技术含量最高、跨度最大、工艺最复杂……带着一系列的技术革新使命,鹤洞大桥轰轰烈烈地建立起来。只是没想到,十年后,大桥的迅速老化以及无休止的维修却把我们带入一个更加深不可测的江湖。

    在桥上的江湖恩怨之中,与去年广州城亚运工程的扰民事件颇为相似。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一座城中政府与民众的博弈关系。有人问:是城市面子重要还是人民生命安全重要?为什么12座D级“病”桥要争取在亚运前大修完毕,如果不是亚运会,“病”桥是不是要继续“病”下去?说是江湖,当中也还包括更复杂的人际关系。比如在桥的工程投标中,一个普通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预计发包价4370万元,有283家单位投标。而当初海珠桥喊了5年要动“手术”,却一直征不到“主刀者”?

    如今我们看到为城市改造整体战略部署而实施的“光亮工程”已经完成,鹤洞大桥有幸成为一部分。夜幕降临,在离鹤洞大桥更远处,桑拿洗浴的霓虹灯光也开始装点广州城市的另一番天地:那又是一个不同于桥上江湖的江湖。

    在桥上与桥之外叹生活,是两种不同的江湖情怀。而从一座桥看一个城市的公共领域问题,“革命理想主义”在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中业已过时。在这里我想起上世纪80年代,刘小枫在比较语录教诲与《金蔷薇》中写道:理想主义的土壤已然重新耕耘,我们已经开始倾近怕和爱的生活。

    现场传真

    装点广州门面又展示草根生活

    不可否认,只要以珠江水系为中心,珠江上的任何一座桥都受制于这个城市与水系的空间格局,因此在广州我们可以套用“门脸”与“腹地”的空间类比,把桥分为东中西三类,而在白鹅潭以下,除了那条看不见的小肠——— 芳村隧道外,鹤洞大桥就是珠江上一座最重要的过江“主肠道”。它既承担着海珠区与芳村交通上的紧密联系,装点着广州的城市门面,也深藏着与光鲜亮丽城市生活不同的另一面。

    鹤洞桥底 广州城底层人的生活

    冷空气刚刚过境,春节后的一个下午。在鹤洞大桥与昌岗路的交接处,年轻的搬运工迫不及待地穿起了短袖衫,桥下角处正在铺新砖,他把砖块一箱箱地搬往施工地点。右边的人行道站点,两侧的交通协警正繁忙地吹口哨指挥路人过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协警告诉记者,因为临近下班时间,此处接近培英中学、广钢集团、广州糖尿病医院,人流量相对较多。

    沿着大桥桥底的西边走,旁边两侧的店铺多为汽车修理厂、票务小卖部、垃圾回收站等,杂乱而安逸。附近工厂刺耳的机器声在不停地响,一位三十出头的妇女和几个玩耍的小孩坐在出租脚架机、切割机的档口里,围着21英寸的旧彩电看着台湾家庭伦理剧。或许大年刚过,鹤洞肉菜市场里四层楼空荡荡,窗外多半贴着大号字体“出租”二字。而市场门口则摆满了很多颜色各异的陶瓷,远处看时,还以为是堆积着荒废物,摊主正和七八个人围成一团玩牌。

    收购废品的小王习惯性在石化厂的院子门口下车,从口袋里掏出红双喜递给院子大门的保安。他说话有点腼腆,走路有点瘸,附近的人说他出过车祸,每天骑着小三轮车到大桥底下附近工厂和宿舍收废品是他的主要生活。在离院子门口50米处卖饼干年货的老板是一位老奶奶,据说已经七十多岁,她一边卖东西一边介绍,路过的小居民都跟她很熟,经常会在她的摊档上买点东西。“平时卖点别的,年后改为卖饼干,正规厂的,包装都很靓、很喜气……”虽然上了年纪,但是老奶奶说话很大声,她急速地向记者推销她的饼干。

    对于江西小伙小军而言,这个桥底下的小世界就是他享受“罗曼蒂克”的小公园。据了解,比他小两岁的女朋友是湖南人,今天刚从老家过年回来,小军春节留守在工厂值班,今天他们俩买了玫瑰和啤酒可乐,补过情人节。“玫瑰是在山顶市场那边的地摊上买的,不过很漂亮。”女朋友摆弄着小军买给她的玫瑰花,两个人正商量着今晚到附近的大排档吃水煮鱼。

    大桥维修 附近居民心里没底

    从桥底下偏角处向上看,午后鹤洞桥上的车辆并不多。由于行人难以上桥,记者坐的士上去,看见通过车辆最多的是工程车以及公共汽车。桥上没有明显的单车道,都是车辆在通行。在通往“昌岗路———新港路”方向的桥上,有一辆公交车因故障停靠在路旁,车尾闪烁着黄色灯。一些路面凹凸不平,工程车经过时,总有车轮摩擦很大的声音发出。这种震荡摩擦声在桥底下更为明显,住在附近的陈姨告诉记者:“入夜有时候也会被吵得睡不着觉,听说是桥有质量问题,已经很久,好像没有解决。”而下桥时候的士司机透露:“在这一带活动,过桥挺方便的,只是大桥老化严重,半年前维修方案已经出台,据说主要是将发生剥落的梯桥部位全部拆除。交接处用钢板固定后再灌水泥,为了避免更严重的损坏,还实行限载吨位。但是半年过去,结果怎样谁也不知道。”

    在桥底处的大桥维修现场,可以看到原来桥身破损处的网兜还在,旁边还多了一些三色纸,有些已经脱落。“桥体掉石头也令我们很担忧,以前就经常发生,后来有人来处理了。但下雨和潮湿天气还是不行,路过的时候必须小心翼翼,有脏水和水泥碎掉下来。”旁边小卖部的清洁工告诉记者。她指着桥的另一头说:“那边有市政维修告知的报料电话。”沿着她所指方向,记者找到维修监管的办公地。旧楼层的楼下是珠江夜游和美食店的招牌广告,楼上亮着灯,不见人,工地上看管门口的老狗见记者东瞧西望就狂吠起来。

    数 字

    广州鹤洞大桥全桥总长2300米,主桥位于珠江后航道省石油公司油库和芳村区广中码头之间,长648米,通航净高34米,抗震按7度设防。主桥采用双塔双索面复合斜拉桥型,主跨跨度360米钢-混凝土叠合梁,一跨过江。东、西岸桥塔高128 .45米,全桥设36×4对共144根斜拉索,最大索径为145m m,最大索长为191米。主桥桥面宽30.3米,其中车行道22.5米,为双向六车道,两侧各设2米宽人行道。设计车速为60公里/小时,设计荷载为汽超-20,验算荷载为挂-120。

    桥·段

    技术含量最高的桥梁

    鹤洞大桥是当时广州市跨江大桥中技术含量最高、跨度最大、工艺最复杂的一座双塔空间索面复合斜拉桥。由于斜拉桥属于高次超静定结构,温度变化、日照影响等等也能造成它们的变化,这就有可能使实际施工的索力、标高与设计不符。传说当时进行了施工控制,而合拢段则采用自然合拢方法。为保证大桥能在自然状态下合拢,选择的温度持续时间要足够长,据广州市中心气象台提供的广州市1995年至1997年三年来1月份的温度变化情况,并预测1998年1月份中、下旬温度,最后确定合拢温度为10℃。

    夜晚的鹤洞大桥如梦如幻

    碍于其安装及维修上的困难,以往拉索上是没有灯光效果的。而在鹤洞大桥上,经隧通公司与有关方面的反复论证,并听取上海等地国内光亮工程方面的专家意见,采用长寿命发光二极管(LED )安装在斜拉索上;同时桥身采用300多盏蓝色金卤灯作侧光灯。技术上的突破才使得如今的鹤洞桥,每当亮灯时分,格外迷人:1000多盏泛光灯展示了鹤洞桥主跨360米、一跨过江的宏伟气势,新装的蓝色侧光灯和拉索灯,在其他光源的配合下,显得瑰丽迷人,如梦如幻,给人以丰富新颖的视觉享受。

    把海珠与芳村连接起来

    鹤洞大桥建成前,旁边有个白蚬壳码头,有小渡轮来回接渡市民过江,渡轮可以载人也带自行车,行人每次过江只要五毛钱,带自行车过江多五毛。现在有了鹤洞大桥,不用再坐船了。现在去芳村只要十来分钟。鹤洞大桥的建成使海珠与芳村相连接,使该地区与整个广州紧密相连。

    曾经不堪回首的江中悲剧

    2007年11月23日上午9时30分,渡轮“穗轮218”从白蚬壳码头开出,在开往白鹤洞码头途中遭受到南海的运沙船“南岐机123”碰撞,船上34人全部落水,26人当场获救,8人失踪“沉船事件”惊动市政府,在广州城轰动一时。历史似乎是惊人的巧合,31年前白鹤洞江面也曾发生特大海事,一艘油轮撞沉客船,11名乘客魂归珠江:1976年11月18日中午1时许,鹤洞大桥附近江面上:顺流而下的广道供601号油轮追尾并撞沉了同向行驶的广州轮渡公司32号客船。

    绝·桥

    这座“肠胃之桥”比广州大桥气派

    ◎发言人:冯原(建筑学博士、文化批评家、中山大学教授)

    都市气象和混乱之状并存于一体

    广州名片:有人说鹤洞大桥是交通事故的频发地,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冯原:鹤洞大桥本来就位于广州的腹部,超载的泥头车、运输车也尤其多。而这座大桥上的交通事故频发,那就只能说明这个城市的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或者说,广州这座“肠胃之桥”总在拉肚子。这个现象也反映了广州的一个双重特点:都市气象和混乱之状并存于一体。当广州的东南边越来越CBD化之时,它的西南边就总脱不掉城乡接合部的乱象。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城市中的各个区域也愈来愈要讲究功能协调、分工合作,如果广州西面的腹部和主肠道老是闹肚子,迟早会连带着让它东边的头胸区域脸面无光。

    桥运取代水运,盘活了一大片

    广州名片:假设没有鹤洞大桥,会对广州的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造成什么影响?

    冯原:海珠-芳村水道是广州城的腹部和“消化系统”,此地的“生产性”一直大过它的“景观性”。不过90年代后这一格局发生了变化。原因是广州需要重新调整它和周边四乡的城乡关系,过去的四乡已发展成新兴的工业卫星城了。建造鹤洞大桥显然是为了打造一个向西的出入口,其目的不仅是为了沟通海珠-芳村两岸,而是为了连接南海至顺德一线。可能也正是基于这个目标,鹤洞大桥的体量造得与番禺大桥相差无已,不过由于海珠区并没有提供一个足够宏大的干道,虎头般的桥接上了昌岗路的蛇尾,出城还好,进城就显得疏导不足了。当然,鹤洞大桥建成,桥就取代河道充当了广州腹部的主要肠道。如今,工业大道的工业区正被改造成滨江楼盘区,芳村岸边的旧厂房也被改造为创意产业区,一句话,当桥运取代了水运,广州城腹部的“生产性”就会向滨水景观的“展示性”发展。离开鹤洞大桥,这一切都不会实现的。

    因地理位置无法成为“门户之桥”

    广州名片:与广州其他主干桥梁相比,鹤洞大桥有哪些自己的特征?在这些城市桥梁中占据怎样的地位?

    冯原:作为典型的斜拉桥,西南面的鹤洞大桥与东南面的番禺大桥堪称姐妹桥,它们长得实在太相像了。两座桥担负的任务很相似,其外观相似也并无不可。至于说到鹤洞大桥的地位,鹤洞大桥为什么不会被命名为广州大桥呢?原因并不是在于它长得比东边的广州大桥差,事实上,大型斜拉桥的外观和体量都要比城东边的广州大桥气派得多。对于桥梁来说,决定地位的根本原则还是在于桥所处的位置,如同广州大道和工业大道的命名一样,无论位于西边的鹤洞大桥多么气派,它都不是东边的“门户之桥”,而是一条“肠胃之桥”。

    超载的泥头车令桥体过早老化

    广州名片:才建成使用十多年,鹤洞大桥就已经“老态龙钟”,这些问题是如何造成的?从当今城市桥梁的建设出发,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冯原:鹤洞大桥迅速地“老化”与这座大桥的年限不相称。这座“肠胃之桥”过早地出现了“肠梗阻”的质量问题,却与设计和建造这座桥的目标没有直接关系。应该说与建造它的体制和使用它的规则密切相关。仅以建造体制来说,到底是设计有误还是施工不达标,都应该以专业的检测和判断为依据。至于使用规则,为什么严重超载的泥头车总是禁而不绝,为什么修好的路面屡屡破损,这些问题都在直接拷问规则的执行力和有效性。经验告诉我们,我们从不缺少规则,但如果执行规则的成本很高而违反规则的成本很低,那就不能只怪那些亡命的泥头车司机了。桥梁是城市空间中最典型的公共领域,因为它联系到所有的民生利益。鹤洞大桥的质量问题就是个例子,如果我们造不好或管不好一座桥,本质上只能说明这个城市的公共领域出了问题。

    民间语文

    鹤洞桥景点功能一点也不亚于交通功能,远处看更像一件工艺精湛的艺术品,比一个女人的身体更迷人,让人想入非非,珠江上桥很多,有如此胸围强劲外貌的却不多。——— 网友水上漂

    从人民桥到猎德桥,是为城中的脸面之桥;以东以南则为门户之桥;人民桥以西以南的,就是肠胃之桥了,鹤洞大桥就是一座过江“主肠道”。——— 冯原

    史记

    鹤洞大桥是广州市重点工程,1995年破土动工,并于1998年7月23日建成通车。

    1999年鹤洞大桥获得广州市改革开放二十年十大建筑提名奖。

    2002年底,市政府进行鹤洞桥二期、三期光亮工程改造。

    2003年,鹤洞大桥曾因混凝土桥面出现破损进行过局部维修。

    2007年,为了避免鹤洞大桥石碴掉落伤及路人,维修公司挂上了大网。

    2009年,有关部门开始计划对鹤洞大桥进行大规模整修。
上一篇:吴坑桥
下一篇:仙林桥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