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整的路面、新装的绿色防炫网、崭新的标线标牌……3月15日,记者试跑焕新的成绵高速,不仅92公里的路面重新铺装了,路中间原本遮挡视线的绿化带也换成了防炫网,路侧护栏还进一步加装,防护效果提升50%。
据蜀道集团川高公司副总经理宋俊杰介绍,除环境整治外,全线还进行高速公路智慧化建设,毫米波雷达、鱼眼摄像头、RSU等智能设备实现全线覆盖,可实现对道路拥堵、异常停车、非机动车上高速等异常事件进行实时智能监测。
截至目前,成绵高速全线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圆满完成,预计将于15日24时恢复通车。
刷新新速度
18天,升级改造92公里
1998年12月21日,成绵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运营。对于一条运行时间长达25年的高速公路来说,已经出现中央绿化带杂乱、路侧护栏陈旧、路面破损等情况。
“成绵高速公路建成后,一直未进行大的改造,原有道路已出现各种病害情况,改造工作势在必行。”宋俊杰告诉记者,此次改造,重点解决疫情三年期间高速公路低频使用、养护失修、路域环境不优、群众反映强烈等突出问题,着力营造“畅、安、舒、美”出行环境,助力成都承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四川成都至绵阳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规划网放射线北京至昆明高速公路(G5)、地区成渝环线(G93)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川省南北向出川至陕西省的一条主要经济干线。
此次改造路段起于成绵高速北起绵阳磨家,与绵广高速相接;南至成都白鹤林,与成都城北出口高速和绕城高速接壤。路线全长92.27公里,沿线设新都、新都北、青白江、广汉、广汉北、德阳南、德阳、德阳北、白马、罗江、金山共11个匝道收费站及德阳南服务区和罗江金山服务区。
“改造施工于2月24日启动,仅用时18天,便实现了道路的‘洗心革面’,刷新了超大流量集中养护新速度。”宋俊杰说。
创造新模式
5000人进场,超大流量集中养护
此次提升工程,主要是对成绵高速全线92公里路域环境进行全面整治提升,涉及单幅路面铺筑153公里,护栏提升200公里,栏杆涂装亮化126公里,中央隔离带改造67公里,路侧清杂140公里。并同步开展了智慧高速建设,安装相关设施设备130套。
成绵高速串联成都、德阳、绵阳重要经济产业带,同时也是北向出川通道,自全线贯通以来,车流量平均年增长14%。2008年灾后重建以来,车流量更是跳跃式增长,至2022年日平均流量超过10万标准车/日,是四川最为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为尽量减少改造对市民出行影响,改造工期一再缩短,最终确定为20天。
“为了减少工期,我们用1天时间完成了5000名施工人员、2500套机具的进场工作。”宋俊杰表示,作为国内时间最紧、里程最长、作业量最大的应急性集中养护工程,蜀道集团第一时间成立项目指挥部,调集省内最强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力量跑步进场,将施工任务分解到每一公里,把时序进度细化到每个小时,分秒必争,昼夜奋战,创造了超大流量集中养护新模式。
据成绵高速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临时指挥部指挥长龙绪良介绍,除了材料、人员、器械组织上的高效准备,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也让这次改造成为可能。
施工现场采用了无人摊铺碾压技术,现场共设置1台智能摊铺机与6台无人压路机组队进行摊铺作业,通过加装在摊铺机、压路机上的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和可视化等智能技术,无人摊铺机群实现了24小时协同作业,与传统路面摊铺相比,施工效率提高了1/3。
同时,采用了智能3D路面铣刨技术,为后续路面摊铺平整度的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现场还应用了标线自动画线车,施工效率比传统人工划线施工提高6倍。
因地制宜
分类分批,有序推进全省路域环境提升
据了解,此次改造并行建设的还有智慧高速道路外场基础设施,以及既有通信网络和供配电系统改造升级。全线共铺设安装130根雷视融合一体杆,含摄像机(枪,球,鱼)、RSU路侧单元,以及蜀道集团国内首款基于国产MMIC雷达芯片的高性能交通毫米波雷达(精度控制在1毫米以内),以实现主线道路99%以上空间雷视覆盖、车辆全线轨迹融合还原。建成后,将对道路拥堵、异常停车、非机动车上高速等异常事件进行实时智能监测,助力通行效率大幅提升。
“目前全线已经具备通车条件,预计今日24时,成绵高速将恢复通车。”据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处四级调研员赵海东介绍,今年2月,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全省运营高速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助力成都承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召开,当好全省“拼经济、搞建设”的开路先锋。
“G5京昆高速公路成绵段是整治提升的试点路段,通过18天的集中整治,路域环境、通行效率、服务质量均得到了显著提升。”赵海东表示,下一步,将总结、梳理改造过程中的典型做法、特色亮点、经验教训等,分类摸排、分析,因地制宜确定整治提升方案,分类分批、稳步有序推进全省路域环境提升。
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