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观点> 正文
如何推进道路基础设施绿色建养,郑健龙院士提出四点建议
2022-12-07 来源:中国公路 

  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承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交通运输领域亟需在能源零碳转型、高效低排放技术应用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12月2日,在2022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主旨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郑健龙作了题为《我国道路基础设施绿色建养的发展与展望》的报告,介绍了我国公路建养与运营的能耗及碳排放情况,展望了公路建养与运营的绿色化技术发展。

  郑健龙表示,与美日欧等世界主要交通强国比较,我国公路人均占有量和汽车人均保有量有较大差距,我国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将倒逼道路基础设施发展。在公路建养与运营的能耗及碳排放方面,我国沥青混合料消耗巨大,其中材料加工与施工过程是能源消耗的主体,连续配筋混凝土的碳排放远高于其他道路材料。

  据欧盟报告,2030年后交通领域将成为最大的碳排放源。我国碳排放总量较大,但是人均碳排放水平远低于美日德等国;我国道路交通占交通行业排放量的82%左右,低于欧美日;我国汽车单位碳排放量高于日本,低于美国和德国。

  公路建养与运营过程中的能耗和碳排放在全行业和全社会的碳排放中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影响。由此,郑健龙对推进公路建养与运营的绿色化技术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发展耐久性路面,从源头上降低资源能耗消耗。我国沥青路面的设计寿命偏短,为15年左右,发达国家普遍在20年以上。这是因为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标准为100KN,而西方国家为80KN。提高路面耐久性是降低资源能源消耗的有效途径,发展长寿路面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世界各国竞相开展研究,希望将路面使用寿命提高到30~50年。沥青路面结构层设计寿命从上至下分层倍增的设计理念,可使其设计寿命成倍增长,提高到40~60年,是设计理念与方法的革命性进步。

  二是开展公路长期性能观测及在役道路延寿技术研究。开展公路长期性能观测与研究具有战略意义。全面掌握公路基础设施性能演变科学规律,是指导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养护与管理的必要手段,是实现公路基础设施建养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将交通基础设施的长期性能观测、数据分析技术作为一项长期实施的国家战略。我国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两次立项开展长期性能的研究。目前,交通运输部和科技部正在组建公路长期性能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公路长期性能观测研究可提升公路基础设施的本质安全,有助于开发以延寿为目标的沥青路面大中修技术。

  三是发展废旧沥青混合料的高效再生技术,降低资源能耗。我国公路网平均每年产生7000~9000万吨左右的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率达到95%,但利用效率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道路材料再生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沥青路面铣刨料级配破坏严重,铣刨前的加热造成了沥青二次老化,再生利用技术粗放,再生混合料的使用效率低。对此,建议开发新型的沥青路面铣刨装备,以废弃料中矿料的资源化为目标,转变设计思路。此外,在道路养护维修中进行油石分离是沥青混合料铣刨料高质量利用的有效途径。应通过铣刨设备和工艺的改造,最大限度保证矿料级配的完备性。另外,还应推进建筑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实现建筑固废源头减量。

  四是开展道路养护维修的智慧管理。道路养护维修智慧管理面临着检测数据挖掘利用不充分、智能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建议开发公路建设、运营与养护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和搭载一体化信息的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公路养护维修的智慧管理能够最大可能地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是实现公路养护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绿色化最有效的途径。公路行业应借新基建的东风,全力推进这一工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