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交通强国建设目标,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两新一重”建设,这些词汇与交通运输行业密切相关,为未来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推进“两新一重”建设,既能有效发挥基建托底经济的作用,又符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如何为交通强国建设、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出一份力,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需要思考的命题。
尤其对于公路建设行业而言,“重”是加快重点工程建设,而“强”不仅是道路里程的增加,更是服务水平、保障水平以及应急水平的大幅提升。根据《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4.96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但由于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受设计理念、技术标准、施工工艺等因素制约,加之近年来交通量剧增,造成一部分高速公路出现通而不畅的问题,所以,适时对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进行改扩建十分必要。
在合理评估资源环境约束力和承载力的前提下,改扩建通过集约利用运输通道资源、土地资源和路产资源,能够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既有公路提质升级,既可有效解决我国公路交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又能满足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需要,将成为提高通行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改善出行体验的“钥匙”。
广东开阳高速公路跨线桥群快速拆建工程旧桥拆除现场。
全过程融入绿色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工程建设必须坚持“谋划长远”和“干在当下”相结合,紧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16年,交通运输部提出要打造品质工程,即在建设理念、管理举措、技术进步方面有新作为,在工程质量、安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新成效。通过打造品质工程,实现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由产品向品牌转变。
当前资源环境的承载压力与日俱增,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要以统筹资源利用、集约节约资源、降低能源消耗为重点,从规划设计、施工组织及运营维护等多个维度统筹考虑,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融入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的绿色理念。
高速公路改扩建符合现代高速公路建设集约化和节能低耗的思想,通过充分利用现有高速公路的永久用地并适当加宽,在确保降低永久土地占用率的前提下合理增加现有高速公路的交通容量,还可通过技术改造来优化平纵面线形提升道路性能,使高速公路整体服务性能得到大幅优化和提升。
例如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简称中交养护集团)在京藏高速公路呼和浩特至包头段改扩建工程中,以“绿色、集约”的设计理念,在局部高填方路段创新采用了轻质泡沫混凝土材料,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采取客货分流管理理念,以“分车型、分车道”的通行思路,最大限度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根据轻重载交通具有的明确方向性特点,对路面结构进行差异化设计,在轻载交通方向使用低碳材料,在重载交通方向推广使用耐久性好的路面材料,以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同时,中交养护集团在河北省石家庄至磁县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大范围应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修复空心板桥梁工程结构。相较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该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性和耐久性好的优点;在高速公路改扩建沿线施工中,采取桥梁整体顶升技术用于空心板旧桥的改造,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综合谋划做好施工组织
如何保证交通流正常运行、减少施工对交通出行的影响、确保道路行车安全,已成为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组织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高速公路改扩建的施工组织主要通过交通组织和工程方案两个方面来协同完成。交通组织方面应遵循安全、保通、保障施工进度、收益与环境影响最低、路网分流与现场组织相结合等原则,通过分幅通行、路网分流等措施保证施工期间的交通安全与施工安全。
工程方案方面除了要考虑便道便桥设置位置外,还要合理安排各分项工程交叉施工。如工程开始阶段清表、基底处理等施工基本不影响旧路通行,可安排在同一阶段交叉施工;设备人员充足时,尽量在既有高速公路两侧同时开工以节省工期。
解决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与交通组织冲突的策略在于对施工总体方案的透彻理解和研究,以高速公路营运状态下施工及营运安全、施工工效等作为问题导向,用切合实际又高效的交通组织适配施工方案和施工环境,确保施工组织的总体协调。
持续创新占据发展高点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在高速公路改扩建中同样重要。
如今,“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现代化”管理理念已融入高速公路建管养运全过程。利用资源共享技术可实现交通信息有效整合,信息间的无缝衔接与共享构建了高速公路综合信息“一张图”,使用户及时了解高速公路及周边相应交通信息。
目前,中交养护集团正在积极运用大数据、云平台等方式,致力打造全国交通养护“一张网”和基础设施运行维护“智网”。通过设计阶段构建改扩建工程数字化模型,真实呈现高速公路设计全景;在施工过程中,实时调整需要修改的设计数据,实现建设方案与设计的一致;与道路沿线监控系统联动,自动识别交通事故等异常情况或应急事件,智能化形成应急预案,供决策者参考。
在实施成都至乐山高速公路扩容建设工程中,中交养护集团应用BIM技术完成了对该项目的基础建模、施工工艺展示和病害信息建库管理。该技术以三维信息模型为载体,实现对结构物改造扩容设计、施工与养护全过程全信息可视化管理,帮助作业人员在结构物维修改造、扩容建设的施工过程中进行工艺分析决策,建立结构物的病害信息库,实现全寿命周期的信息共享。应用这种新型、高效的管养模式,不仅辅助管理人员开展科学养护,还降低了管理成本,延长了结构物的使用寿命,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及效率。
桥梁、隧道在改扩建中也是重难点。为了充分利用现有桥隧,减少投资和浪费,除了要做好充分的桥隧“体检”外,还要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在桥隧改扩建中的应用。比如SPMT智能移运技术(即桥梁快速拆建技术)作为前沿创新科技已在多条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得到运用,有效提高了工程的时效性和投资利用率。
早在2018年,中交养护集团就将SPMT智能移运技术首次成功用于上海沪常高速公路入城段北翟高架桥落地段桥梁的快速移除中,创造了1小时完成世界单体最大重量(3050吨)梁体拆运的纪录。2020年,在中交养护集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实践工程——广东开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此项技术又被创造性地用于全线跨线桥的同步拆建上,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实现了13座跨线桥的拆除与10座跨线桥的新建。
SPMT智能移运技术安全、环保、快速、低交通影响等优势,开创了改扩建工程中桥梁快速更换的新模式,实现了高效、安全建设高速公路改扩建品质工程的目标。中交养护集团对该技术的灵活开发与运用,开创了集成化、工业化和产业化的桥梁快速更换新模式,为我国未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装备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与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只是通过新技术提升工程效率的一个缩影。随着5G技术的推广应用,智慧交通、无线充电等新技术的兴起,必然会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来说,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不仅要拥有超前的设计理念,更要不断创新高速公路运营体制机制、商业和协同管理模式、资源整合方式、智慧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