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顺跨海大桥主塔下横梁浇筑完成。(记者 张锋锋 摄)
12月17日17时30分,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泵送入模,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调顺跨海大桥挺起了“脊梁”——东西岸两个主塔下横梁均完成浇筑。这一重要进展也向湛江人民宣告了一个喜讯:大桥建设将全面进入上塔柱结构施工阶段。
力克难题,确保安全高质量建设
“下横梁又称大桥的‘脊梁’,承载着桥面的重量,相当于人的脊骨。脊骨是否硬朗结实决定了大桥的质量与安全系数。”项目总工程师戴军翔向记者介绍道。
调顺跨海大桥下横梁跨中高5米、根部高9米、宽7.2米,为预应力混凝土门式框架结构。
16378多根大小型号不同的“钢筋丛林”、106束直径为15.2毫米的钢绞线、1700多方C55海工高性能混凝土,共同构筑成英伟挺拔的“脊梁”。
由于下横梁为单箱单室结构,横桥向为拱形断面,导致底板倾角大。为确保浇筑质量,浇筑过程中必须设置压板,分层浇筑,这为本就流程精细复杂的下横梁施工增加了工艺难度。
项目部在施工前采用软件进行三维立体建模,模拟多维空间结构内钢筋与预应力孔道的位置关系,提前预判冲突及处置方案,从而实现钢筋钢筋精确下料、安装及预应力管道的准确定位,确保大桥质量的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
据了解,170余名大桥人员日夜兼程,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两个主塔下横梁的浇筑。
“主桥施工作为大桥最重要的控制性节点,在项目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调顺跨海大桥建设已经大步迈进生产快车道!”中铁大桥局调顺跨海大桥项目经理代强波说,“在这年末岁关之际,‘鞭炮齐响’、节点紧密,大桥建设好事连连。今天主桥下横梁浇筑完成,大桥海湾区内钻孔桩也全部灌注完成同时西岸梁场首片预制箱梁也圆满浇筑,可谓‘三喜临门’!这不仅为明年大桥主塔封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明年年底大桥全线拉通提供了保障。”
红门跨越,将绘湛江湾点睛之笔
以“风调雨顺,湛江红门”为主题的调顺跨海大桥设计方案出自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之手,与世博会中国馆“同宗同源”,是国内首座以中国文化和地方文化为设计理念的桥梁。
桥体采用“中国红”作为主要色彩,为这一平凡使用的民生工程赋予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桥身以简约、大方的“门式”形体宣扬着中国南大门——湛江市悠久的历史与辉煌岁月;同时坚定了湛江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未来发展的铿锵步伐和执着信念。
桥塔上部则采用新中式简约手法,以中国传统印章作为设计灵感,篆体书写“调顺”二字,意寓“风调雨顺”呼应桥名与地名。
“大桥整体构筑物的色彩应用和概念意向都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建成后在宽阔的湛江湾上将描绘点睛之笔,成为城市的视觉焦点。”中铁大桥局调顺跨海大桥项目经理部党工委书记郭琦琳说。
蓝天白云之下,630余名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正每天奋战在建设一线。万顷碧波之上,一座承载着湛江人民期盼的气势恢宏的大桥呼之欲出。
“大桥建成通车后,预计从调顺岛到海东新区的出行时间不到20分钟,比原G325国道的行车时间缩短了四分之一,行车的舒适度也将大幅提高。”代强波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