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2019第三届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办
2019-07-12 
   勘察设计行业如何依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7月11日—12日,2019第三届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围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全过程工程咨询,数字化转型,工程总承包,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等行业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以期为拓展行业发展思路,准确把握新时代脉搏、推动行业新发展提供动力。

  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工程师、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宜明,原建设部总工程师、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许溶烈,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施设、副理事长王树平、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子牛,住建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工程技术处副处长文捷等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领导、专家学者、知名企业高层出席论坛并作了精彩致辞及主题演讲。

  此次论坛主题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指导,《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中国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联合主办。本届论坛设有综合论坛及“全过程工程咨询”和“数字化及高质量发展”两个专题论坛。综合论坛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社长郝莹主持。专题论坛分别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全过程工程咨询研究和推进工作部主任委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琪,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IT总监王金锋主持。

  施设在致辞中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他指出,从国内看,工程建设市场将从满足市场短缺的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和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时代,要更加关注生态工程、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环保升级工程、城市更新改造工程;从国际上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将会带动更多的投资和建设项目,提供更多的国际工程市场机会;从工程勘察设计服务范围看,随着互联网、物联网、CIM、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工程设计的灵魂作用更加突显,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服务。

  针对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如何创新发展,施设谈了4点思考。第一,要深挖客户价值,进行企业业务再定位、再创新,延展业务链;第二,要及时补足企业动能和活力,适应新的业务发展要求;第三,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着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第四,要努力提升企业品牌价值,打造行业品牌企业。

  许溶烈在致辞中对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和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认清建筑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顺势而为,助推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二是运用系统性和产业化思维,助推建筑产业转型实现新发展;三是坚持以创新为引领,积极开拓建筑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综合论坛上,宋春华作了题为《坚持设计创新,引领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对如何坚持设计创新引领城乡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他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城乡建设和人居环境也必须对标高质量,以高质量服务于新时期的新发展。他表示,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需要设计的积极引领,无论是规划设计、城市设计,还是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设计,都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都必须坚持创新,以新的理念和方法,大胆实践。第一,以城市群为主体形体,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第二,在城市中建设城市,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增质;第三,让财富积累起来,让存量资产提质增值;第四,补短板、惠民生,让群众获得高品质的生活;第五,低碳是标配、绿色是底色,节能减排在路上;第六,以工业化、智能建造引领建筑业优化升级,提高产品供给质量;第七,培育特色小镇,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第八,坚持设计创新,提高设计质量,以精品奉献给新时代。

  陈宜明在题为《新形势下加快推进房地产技术升级对勘察设计行业的要求和影响》的主题演讲中指出,建筑本身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双高”的产品,但这个“双高”在现实生活当中出现了一些背离。把这两个偏离回归到客观事物的本身就需要设计,只有通过设计,才能更好地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技术是保证建筑质量和功能的重要手段。一定要通过设计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他同时指出,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步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一是从注重满足数量到更加注重提高建筑的品质和功能;二是从建造过程粗放式的管理到建造过程精细化的管理。如果能够在项目上做到这两条,那么这个项目就可以实现转型。如果一个行业普遍做到了这两条,这个行业就实现了转型和发展。在这个转型发展过程当中,设计担负着艰巨的使命。

  中国市长协会小城市(镇)发展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经营创新与体制改革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泛华集团董事长杨天举,结合泛华数字科创城的建设实践,提出设计是系统解决城市高质量发展、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动力源;设计是起爆城市发展的加速器;设计是促进城与市协调发展的动力源泉。通过设计引领产业链底层效率改造,可以实现价值链重塑,用创新设计赋能,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秘书长、中信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志宏在《数字化转型与创意主导型工程总承包实践》的报告中,以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PPP为例,就建筑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了分析。他指出,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意主导型工程总承包;以科技为支撑,发展数字建筑、智能建造;坚持人才主导原则,推行执行建筑师制度。

  优秀人才为何招不进、留不住?设计事务所在我国为何走不下去……在时代变革的大背景下,当行业顶层设计、产业政策接踵而至,如何认识变革,如何创新思路、创造出路?行业将开启怎样的时代?企业可做出怎样的选择?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民营设计企业分会会长、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建华在题为《建筑设计行业的新格局新未来》的报告中,从民营分会会长及企业家的双重视角分享了他的观点与思考。他表示,未来企业发展,核心在于人才。未来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企业只保留核心团队,大量的工作将会采取合作或分包的形式;绝大多数的个人,借 “平台”与客户联系,联手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服务。行业未来发展具有人本性、专业性、地域性、整体性的特点,传统设计企业将向区域(服务)平台、全国性行业平台、专业(产品)平台三类平台化企业定位转变。

  中信和业投资有限公司原副董事长、总经理王伍仁在题为《EPCO工程管理模式及创新》的报告中指出,EPCO“规划/设计、采购、建造、运营一体化全生命周期工程管理模式”,将建筑开发企业从追求投资、建设阶段效益最大化(着力降低建设投资额),变为着力综合效益最大化,追求建筑初期投资建设与运营,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投入产出比最大化,有效推动承包商从施工图编制入手,提高对设计、采购、工期、造价的把控能力。他同时以中国尊等建造开发管理创新实践为例,就在当前国内建筑市场管理条件下,如何做到既能确保建筑产品的品质、又能缩短开发周期,如何控制住开发预算或合同总价不被突破等开发商或承包商最为关切的问题提供了借鉴意义极强的解决之道。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何兴华在《关于工程咨询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的报告中结合苏交科全球市场布局、机制创新、市场化转型的企业实践,提出对实现工程咨询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何兴华提出,行业企业要相互融合、打破企业边界,建立行业共享、沟通的渠道和机制,打造行业命运共同体,通过企业间更紧密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参与国际竞争,提升中国工程咨询行业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原安全副总监、《建筑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主要起草人、《建筑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实施指南》主编李森,从《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修编方法、内容重大调整和补充、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法等方面入手,对《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作了解读与应用介绍,提炼了管理精华,并对工程总承包管理进行了思考与展望。他强调,成功的工程总承包项目就是按照既定的工作范围交付,按照既定的工期完工,费用控制在预算之内,QHSE 零缺陷、零事故。工程总承包项目的三个前提条件:双方是否有足够时间沟通交流;“地址”条件是否复杂;业主的能力(参与程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规划发展处处长刘美霞在《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部品库和产业链信息系统研究》的报告中,总结梳理了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政策要点,对“一体两翼两大支撑”引领装配式建筑规模逐年扩大的现状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呼吁相关利益方要避免在热闹的资本驱动下,盲目地投资部品部件生产企业,要做好供需测算和投资可行性分析,避免部分地区出现产能过剩。她同时结合行业管理的问题分析,对统计信息系统、质量追溯系统、部品部件生产管理系统、SinoBIM 4D项目管理系统以及部品库、人才汇等装配式建筑产业服务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介绍。

  在“全过程工程咨询”专题论坛上,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王树平,就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何才能有效落地等进行了分析。他同时阐述了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理念及适用范围,提出对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业务以及关于建筑师负责制的思考。

  如何使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不再那么难?同济大学教授、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丁士昭,从用国际视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的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借鉴全生命周期工程顾问的国际经验;正确理解设计在全生命周期工程顾问中的地位和作用;关注国际全生命周期工程顾问提供项目控制与管理服务的方向。报告介绍了德国有关工程顾问酬金条例和酬金标准,提供了具体和详细的有关设计基本服务、设计延伸服务(施工图完成后的)和全生命周期项目控制与管理的服务标准,为研究和编制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标准提供了参考。

  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副教授、工程担保与建筑市场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邓晓梅,通过对工程咨询、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及建筑师负责制等概念的对比分析,对什么是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概念进行深入梳理,并分别从咨询服务委托方、工程承包方、咨询方及其合作伙伴自身以及法律和政府监管等多方面,讨论了全过程工程咨询所需面对的各种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咨询设计部总经理董博浩在《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实践探索》的报告中,对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提出了5点思考:一是对结果负责。全过程工程咨询方为业主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因此,业主信任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方实际承担起项目总控的部分责任。而业主赋予了其项目总控的部分权利,也必然要求其承担起“对结果负责”的责任。二是市场对全咨的认知及市场的供给是影响全咨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咨服务对业主的价值即需要业主自身的体会,也需要宣传;市场供给的导向也是重要方面。三是全咨的执行的精髓。首先是不能只管不干,要以干为主,以管为辅,或边干边管。化外部协调为内部管理,这个内部不仅仅是一个单位,而是一个项目团队内部,可以由多家单位组成,但要有各家认可体系来协调;优先以合同为主线进行管理,次选以业主授权进行管理。四是全咨各环节融合度不够。在部分全咨项目实施过程中,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企业组成联合体,却没有组建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咨询部,相互之间没有实现真正的深度融合,发生“化学反应”,仍然停留在几项业务的简单叠加上。五是合同和费用的问题。全咨服务商的法律地位与责任体系不明晰;其一缺乏部分业务取费依据;其二缺乏具有广泛认可度的收费指导标准;没有统一的《全过程工程咨询合同(示范文本)》,缺乏对合同双方责任、义务、质量标准的评价机制。各地均未出台实施意见,顶层设计有欠缺。

  在 “数字化及高质量发展”专题论坛上,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图学学会BIM专委会主任委员张建平,介绍了大数据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国家战略以及问题需求,提出智能BIM是面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建设领域信息化发展的技术路径;阐述了何谓智能BIM,并从BIM集成应用、BIM平台支撑和智能技术融合等方面,展示面向大数据的智能BIM发展的最新研究和应用,并提出面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BIM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

  同济大学教授、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广斌在《建筑业创新发展与IPD/BIM:模式研究与实践》的报告中提出,对于传统建筑业而言,重要的不是在评价过去的基础上寻求改进,而应当考虑和它的客户一起,按照一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方式开展工作。他结合相关实践案例研究,对建筑业生产与管理范式进行了分析,介绍了IPD/BIM模式的理论与关键技术。他介绍说,集成项目交付(IPD)是在建设项目全过程中,集成人员、系统、组织、实践,整合各参与方智慧以提高项目绩效,为业主实现增值、减少浪费、效益最大化的工程项目交付模式。集成体现在多方的协作,即原有设计、施工、采购等各方集合成一个利益体;整合体现在各阶段、各参与方的相互融合及相互补充。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CIOB)西部区副主席汪洋以《数智化赋能 高质量发展》为题,对林同棪国际的“综合技术+项目管理+数智化(BIM)”全过程工程咨询能力模型进行了分析及介绍,提出了智慧建设的发展趋势包括融入智慧城市、数据中台的实现(智慧决策)、业务中台的实现(平台)、项目集智慧管理、单项目智慧建设。他提出,数智化全过程咨询可以根据业主需求,以运营为导向,按照项目管理方法,定制化提供的基于数智化应用的综合工程咨询服务。

  人工2周,AI只需30秒,利润还多1亿元以上;30秒内,测算10万种方案,利润提升3.6亿元,是怎么做到的;没有任何建筑设计经验和背景的新人,如何运用AI秒杀专业设计师?北京汇睿达科技有限公司首席AI测算师侯文云以《AI拿地测算,地产开发的利润魔法师》为题,给建筑设计带来了颠覆性的认知。

  论坛同期还举办了优秀品牌、优秀企业、经典工程推介展示、世园会参观考察。

  本届论坛由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讯飞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协办,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市政工程设计分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民营设计企业分会、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支持。来自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地方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工程公司、科研院所、信息化产品服务商、材料供应商等单位的代表300余人出席了论坛。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