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新线路将全面推行全自动驾驶技术
2018-01-13
深圳轨道交通四期工程开工典礼在14号线四联站隆重举行。南都记者赵炎雄摄
南都讯记者张艳丽深圳轨道交通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的线路开工。2018年1月10日上午,深圳轨道交通四期工程开工典礼在14号线四联站隆重举行。这意味着,6号线支线、12号线、13号线、14号线、16号线全面开工,5条线全长148.9公里、总投资约1345亿元,计划2022年竣工。届时,深圳将形成15条运营线路、总长约57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进一步优化深圳城市空间布局,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生活圈。
四通八达
打通城市便捷通道
目前,深港之间的罗湖口岸、福田口岸、皇岗口岸均已有地铁直达,此次开工的地铁13号线首次连接深圳湾口岸,将极大便捷港人北上深圳后的交通出行,并对促进南北片区的交通,提升深圳湾口岸人员疏导,缓解市区交通压力有重要作用。
12号线是支撑深圳市西部发展轴带建设,支撑前海(蛇口)自贸区、空港新城地区城市发展。16号线连接龙岗区、坪山区,是深圳第一条位于城市外围组团内部的区域骨干线,主要承担集约土地利用、支撑城市空间结构、缓解交通压力等功能。
另外,此次开工的5条线中,6号线支线与14号线分别向外延伸至东莞和惠州。6号线支线位于光明新区内,支持光侨路、公常路走廊两侧发展,并且未来可与东莞1号线衔接,助力深莞一体化进程。14号线横跨福田、罗湖、龙岗、坪山四个行政区,并预留向惠州延伸条件,支持深圳东进战略实施和推动深圳一体化发展,加强珠三角东部都市圈区域融合,使龙岗区进入30分钟交通圈,坪山进入40分钟交通圈,深惠进入“1小时都市圈”。
深圳地铁集团董事长辛杰表示,三期二阶段建设工程6、8、10号线及延长线共计126公里线路正在火热建设中,计划2020年陆续建成通车。四期开通后,全市轨道交通同期在建项目达到14个,同步在建里程高达275公里。同时,对标国际一流城市,深圳启动了远景轨道交通规划修编工作,提出了32条轨道网络新方案。线路全部建成后,可以实现深圳城市核心区与外围组团中心快速通达的目标,加快推进原特区内外一体化进程;可以实现城市核心区至临深组团中心快速通达的目标,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今年首次探索打造“车辆智慧运维系统”
据深圳地铁集团建设总部总工程师张中安透露,新线路将全面推行全自动驾驶技术,实践自动运行,将人工智能与传统检修相结合,提高运营维修服务水平,保证车辆安全可靠的运营状态。
张中安表示,在地铁列车技术方面,对标发达国家地铁线路,拟采用全自动运行系统(FullyAutomaticOperation,简称FAO)。FAO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此项技术尚处在起步阶段,与国际差距较大,但轨道交通建设是百年工程,深圳地铁在迎来四期大规模建设的同时,将全面推行自主化的全自动运行系统的研究和实施,有信心建设高水平的FAO系统,此乃深圳市轨道交通的首次应用。
深圳地铁今年还首次革命性探索打造“车辆智慧运维系统”,运用先进传感技术、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新型信息化工具和智能化检修设备,将人工智能与传统检修相结合,开展车辆全寿命周期管理,保证车辆安全可靠的运营状态。
此外,结合四期线路部分区间工程,深圳地铁将首次采用双模盾构修建区间隧道,采用双模盾构机,减少工程造价,方便后期运营。在轨道方面,四期工程将采用减振及减振降噪一体化设计技术,进一步减小地铁运行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设计把功能与文化相融合
在车站设计方面,深圳地铁注重文化融入,实现地铁与周边建筑景观、人文景观的和谐发展,打造人文地铁、绿色地铁。
地铁14号线沿线的清水河车站结合罗湖区城市更新项目,统筹考虑整个片区发展,利用地铁车站上部空间与地块建筑完美融合,建成以轨道交通为中心的多功能复合的城市客厅,提供有复合价值的城市公共空间,实现轨道周边用地开发价值最大化和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地铁16号线选择了大运北、龙平、双龙、文化中心、坪山围、田头站等6座车站进行特色设计。其中大运北、田头站,贴合文化氛围,创新站型采用无柱拱顶车站;龙平站,利用规划公园用地,结合环境及规划打造园林车站;双龙站,将轨道交通车站与公交非机动车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整合;文化中心站、坪山围站,地铁和周边城市的无缝衔接,实现站城一体化。
此外,为充分考虑市民乘车的便利性,车站出入口、车站站厅至站台均计划设置双向扶梯并保证每个车站道路两侧均设置垂直电梯,以保证老年乘客和拖拽行李的旅客更方便、安全搭乘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