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郑守仁获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系三峡工程设计者
2017-07-27
(原标题:院士郑守仁获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系三峡工程设计者)
7月8日,国际大坝委员会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第85届执行会议。按照惯例,委员会每年要评选1到3名终身成就奖,授予对世界大坝发展做过突出贡献或在坝工领域有重大成就的专家。
今年,这一殊荣授予了一位来自中国的年近耄耋之年的老人——郑守仁。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
生长在淮河边上的郑守仁一生与水利结缘。少时,他亲身经历淮河水患,见证防洪水利工程的修建;求学时,他报考河川枢纽及水电站建筑专业;工作后,他在多个大型水利工程中锻炼成长,攻克围堰截流等难题,三峡大坝终成其治水生涯杰作。
当日,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贾金生代表郑守仁院士,接受了荣誉证书和奖牌。
时隔11天,7月19日上午,中国大坝工程学会、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为郑守仁专门举行了一个授奖仪式,祝贺他获此殊荣。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理事长、水利部原副部长矫勇以古语形容郑守仁不居功、平和、谦逊的品质。
郑守仁在会上表示,三峡工程是几代长江委人共同努力奋斗、集体智慧的结晶。他将继续努力,加强三峡综合效益有关方面的研究。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理事长、水利部原副部长矫勇(右),长江委党组书记、主任魏山忠(左)向郑守仁颁发奖章和奖状,并送上鲜花。长江委姚忠辉图
荣获世界级终身成就奖
7月10日,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官网发布消息称,7月8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大坝委员会第85届执行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郑守仁荣获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贾金生代表郑守仁院士接受了荣誉证书和奖牌。
在授奖仪式上,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安东斯莱斯高度赞扬了郑守仁对中国和世界大坝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7月19日上午,长江委16楼会商室掌声雷动,中国大坝工程学会、长江委专门为郑守仁举行了一个授奖仪式。
清瘦、低调,身着土黄色的布衫,显得大方简朴,这是郑守仁给在场人的印象。他没有“院士派头”,早早就赶到会场等候,这是他一贯作风。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理事长、水利部原副部长矫勇,长江委党组书记、主任魏山忠向郑守仁颁发奖章和奖状,并送上鲜花。
矫勇盛赞郑守仁“水利万物而不争”“润物细无声”的崇高品质,“作为三峡工程的总设计师,郑院士不居功,不争名,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己任。发扬团队精神,时刻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榜样力量带动着整个三峡设计团队,攻克了一个个工程设计难题。”
魏山忠表示,这一殊荣既是对郑守仁多年投身水利工程建设的肯定,也是长江委全体干部职工的荣誉,是对做好当前工作的巨大鼓舞和极大鞭策
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于2000年9月在国际大坝委员会第68届年会(北京)上设立,授予对世界大坝发展做过突出贡献或在坝工领域有重大成就的专家,获奖者年龄一般在70岁以上,每年评选1到3名。
本年度共有两人获此殊荣,另一位是来自巴西负责伊泰普工程技术工作的坝工专家JoaoFranciscoAlvesSilveira。
长江委为郑守仁举行颁奖仪式。长江委姚忠辉图
少时见证淮河水患和水利兴修
解放前的淮河流域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水旱灾害频发地区。郑守仁就出生在这样的地方,一生与水利结缘。
1940年,郑守仁出生在安徽省颍上县淮河边上一个小镇润河集,全家靠父亲经营杂货店为生。
他童年经受了淮河水患之苦。1948年冬,家乡解放,随后淮河沿岸各地政府在毛泽东“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指引下,开展了大规模的治淮工程建设。
国家在郑守仁家乡修建了润河集水利枢纽工程,截断淮河,修筑了泄水闸、分水闸(大洪水时分洪到蓄洪区)、船闸等水工建筑物,这是在淮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水利枢纽工程。
他当时在家乡小学念书,亲眼看到这座治淮工程建设的过程,他下决心长大了也要参加水利工程建设,献身祖国的水利事业。
1954年大洪水,润河集水利枢纽泄水闸及分水闸泄洪时,水闸基础冲刷破坏而导致水闸冲毁,造成洪水淹没附近的村庄及农田,洪水退后,这座水闸被迫拆除,成为治淮史上的一个失败的水利枢纽工程。
郑守仁在大学读书时,才逐步了解到润河集水利枢纽泄洪闸及分水闸被冲毁的主要原因是设计洪水标准偏低、闸基地质勘探尚未查清、基础处理结构措施不当等,导致遭遇1954年大洪水闸孔泄洪时,闸基被淘刷破坏,造成水闸冲毁。
这使他进一步认识到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工程技术人员一定要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精心设计,确保设计的水利工程安全可靠、科学合理。
高中毕业后,郑守仁选择了报考水利工程院校,1958年考取了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河川枢纽及水电站建筑专业。大学五年使他学到基础理论和水利专业知识,并到浙江新安江水电站和富春江水电站实习,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矗
郑守仁获得的国际大坝委员会颁发的荣誉证书。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官网图
攻克围堰截流难题,三峡大坝是其一生杰作
1963年7月,郑守仁大学毕业分配到国务院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长江水利委员会前身)工作。当年夏天,他来到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的陆水水利枢纽建设工地,开始了他的治水生涯。
1994年以来至今,郑守仁一直担任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并长期负责长江三峡工程的设计工作。他说,三峡工程是几代长江委人共同努力奋斗、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峡工程一期土石围堰轴线全长2500多米,围护基坑面积75万平方米,在如此大的范围内采用传统的清基方法,不仅投资巨大,而且工期拉长,势必严重影响整体计划的安排。
郑守仁深思熟虑后提出,采取排淤挤淤的办法,将一期土石围堰直接建在粉细砂层上,这样便可赢得时间,缩短工期,并可节省工程投资。
三峡大江截流是继围堰后又一重大难题。
为此,郑守仁冥思苦想,夜不能寐,常靠服安眠药才能强行休息一会。他常对设计人员说,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是牵动全国人民关心的大事,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胜利的标志之一。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人造江底,深水变浅”的设想。即预平抛垫底设计方案,在正式截流前一个枯水季,用石渣料将大江截流龙口深槽河段最大水深从60米预先垫至水深40米以内,把截流江段江底的淤沙“压妆,将江底抬高到安全高程。这样既可减轻戗堤坍塌程度,增强安全施工,又可降低截流合龙时的抛投强度。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设计获国家优秀设计金奖,其技术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跻身于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列。
郑守仁在会上表示,随着工程的平稳运行,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三峡工程效益会越来越突出。他将继续努力,加强三峡综合效益有关方面的研究。(原标题:院士郑守仁获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系三峡工程设计者)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