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中企马其顿高速公路项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用心做好融合
2016-09-12 
        (原标题:中企马其顿高速公路项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用心做好""融合"")

        马其顿艺术团的演员们在中国春节期间到中水电集团七局马其顿项目部进行慰问演出,并和员工们合影留念。李思摄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和工程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选择。然而,在与对象国合作过程中,中国企业如何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和施工环境?在与当地人合作时如何化解各种各样的矛盾和纠纷?如何避免因误解和利益冲突而导致项目搁置甚至取消的现象发生?这些都是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经济日报》记者就此走访了中水电集团七局马其顿基切沃—奥赫里德(KO)高速公路项目部,他们在马其顿项目施工中的思路和做法或许可以带来一些有益的借鉴。

        由中水电集团七局承建的马其顿基切沃—奥赫里德和米拉蒂诺维奇—斯蒂普两条高速公路,是“中国—中东欧国家100亿美元专项贷款”项下的首批落地项目,也是“一带一路”建设在巴尔干地区的重要项目。其中,基切沃—奥赫里德高速公路项目为泛欧8号走廊的一部分,公路总长为56.6公里,一半的路段要经过信奉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族聚居区。公路修建战线很长,每向前推进一步,都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自2014年5月2日开工以来,并未发生过任何当地居民以环保等为借口有组织的抗议活动。相反,当地阿族居民还与项目部保持着友好往来和互动,甚至当地的歌舞团在中国春节期间还主动到项目部慰问演出。

        媒体推介突出互利双赢

        中水电中标该项目后,即对媒体推介作了细致的规划,将项目建设可提升当地经济发展作为推介切入点,突出互利双赢。我驻马其顿大使多次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或撰文,介绍两条高速公路贯通后将会为马其顿经济的发展带来哪些实际利益,解决当地多少就业,对沿线地区民众的生活和出行有怎样的好处,对该国旅游业的发展有多大促进作用等等。当地媒体的正面报道增加了民众对该项目的理解和支持,政府也因民众的好感与支持加大了对项目的重视。

        2015年下半年,马其顿时任总理格鲁埃夫斯基视察该高速公路施工现场,交通部部长米萨伊洛夫斯基、国家公路局局长施托雅诺夫等陪同,马其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记者随行报道。正面的报道不仅为项目施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施工单位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提高了政府的支持力度。马其顿交通部部长甚至多次召开包括中水电在内的现场会,解决诸如拆迁等问题。

        让沿线民众分享现实利益

        项目从规划到施工,在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上都充分考虑到本土化的因素。凡是由当地公司承揽的工程都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分包比例清晰。在人力资源方面,项目部也都充分考虑本土化,主要的专业骨干技术人员来自国内,同时也会聘请一些当地的工程技术人员,普通工人则全部在当地招聘。项目部每年都要表彰当地优秀员工,让当地员工在中国企业的团队里也能发挥他们的作用。

        设备资源和建筑材料等也都采取本土化的策略,能够在本土租赁或者购买的设备,都尽量在本地购买。有些产品如果本地没有,项目部就会通过本地公司在国外采购,大型特种设备也基本上是通过本地代理在国际市场上采购。这样做可使项目所在国家的相关方都能分享到中国投资带来的现实利益,以实际行动阐释“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仅着眼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也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是互利共赢。

        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共进

        2015年8月3日,马其顿泰托沃市遭遇强降雨,发生了大面积山体滑坡,造成多人伤亡。部分村落因山体滑坡阻断了通往外界的道路,导致村庄与外部隔绝。8月6日市政府向中国驻马其顿大使馆求助,项目部立即组织了突击救援组,调用救灾所需的重型机械设备奔赴灾区,救援队伍在当地政府的指挥和安排下立即投入了清淤除渣工作,全力打通受灾村庄通往外界的生命线。随后又开始着手清除村庄内因泥石流而大量涌入的淤泥,尽快恢复灾民的正常生活。中国在第一时间派出救援队参与现场救灾一事经媒体报道后,在当地产生了十分积极的社会影响,各界都对中国水电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示敬意。

        在工程建设中,项目部还特别注重与地方政府和社区交往。比如,项目部所在地的山上,旱季经常会水源不足,项目部就赞助了几千欧元为村民打口井。每逢重要的当地节日,项目部都会买些慰问品,通过村长发放给村民。

        同时,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也不可或缺,尤其是在当地重要的节假日,项目部都要给当地政府和村委会发邮件,相互祝贺。事实表明,开展这些活动对维护公司的正面形象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可使当地民众感觉到中国公司并不是西方媒体炒作的那样,是经济殖民和文化侵略,而是互利共赢。把容易产生的矛盾化解为和谐与共,这样就可以相互包容。

        在项目部与当地社会的互动中,基切沃市歌舞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中国春节主动到项目部来慰问演出。正是在与当地民众的互动和交流中,中国企业展现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与沿线民众形成了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

        各项业务标准与国际接轨

        善用本土律师事务所和税务规划,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项目运作必须要借助一部分本地的资源,比如项目的主管律师和会计师,都是在当地聘请的,律师主要负责解决劳工方面的问题,还有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法律问题。两名会计师一个是从德国银行聘请的,另一个来自本地,负责解决项目的税务问题和本地日常账目。同时,从英国一家著名工程事务所聘请高级监理,负责项目监理与战略规划,并提供咨询。这些举措让中资企业在工程标准、保护环境、尊重传统社区文化等方面,学习掌握了国际一流的业务标准,避免了中国企业在国外经常会遇到的种种障碍和麻烦。

        尽管KO项目部的做法看似平常,也并没有太多的“高科技”。但他们的一些尝试说明,中国在对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方面既有优势,也有一些需要弥补的不足。只有保持自己的优势,不断学习和借鉴,中国在国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才能有更大的作为,为中国和项目所在国谋求更多的利益,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经济日报驻索非亚记者田晓军)

        (原标题:中企马其顿高速公路项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用心做好""融合"")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