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苗乡侗寨全域公交
2016-07-08
从贵州凯里的市中心乘坐17路新能源公交车,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下司古镇。这里曾是清水江上游的商埠重镇。交通的便利带动商业的兴起,下司成为黔东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镇上商号、货栈、会馆、餐馆遍布街巷、彻夜营业,被誉为“小上海”。
当年“小上海”的灯光早已消掩,如今凯里的全域公交,成为引领“苗乡侗寨”发展的新动能。
县县通公交引领全州抱团发展
“只需一张公交IC卡,就能走遍黔东南,确实很方便。”在凯里当业务员的小刘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到黔东南州各县出差,谈到这几年凯里公交发展带来的便利,他由衷感叹。小刘告诉记者,即便忘记带公交卡也没关系,还可以使用中行、建行、工行、农行等8家银行带有闪付功能的银行卡直接支付车费。
凯里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州辖一市十五县,2010年之前只有凯里市有公交车。“将城市公交发展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探索以‘市政府+县政府’的合作发展新模式,推进‘全域公交’的发展,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和各民族人民的团结进步。”黔东南州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何山说。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这是人们对贵州的印象,曾经,偏远山区的部分居民出行十分不便。今年7月1日,随着剑河县开通县域公交,黔东南州实现了何山口中的“县县通公交”,打造了与“苗乡侗寨”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公交体系。
“公交+”探寻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凯里公交完成了从“量”到“质”的跨越,并不断拓展发展内涵,发展“公交+”模式。
“想去凯里周边的旅游景区散散心,以前要转很多次车,现在有了直达公交车,特别方便,想去就去。”在凯里上班的王先生对记者说。
目前,凯里按照“一座城就是一个景区、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旅游集散地”的总体思路,大力推动旅游发展,凯里公交也围绕着这一目标,实施“公交+旅游”的方案。从凯里出发,可以到下司古镇,感受当年“小上海”的繁华;还可以深入西江苗寨、肇兴侗寨,体验独特的民族风情;在雷公山原始密林洗肺,在苗舞侗歌和米酒中陶醉……随着凯里公交,开启一段又一段充满美丽和惊喜的旅程。
此外,凯里公交按照“公交+就业扶贫”的方式,为城乡居民提供就业岗位,2007年以来,共解决了1288人的就业问题,其中71.45%来自周边乡镇。既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又破解了公交车驾驶员紧缺的难题。
谈到凯里未来的公交发展,凯里市委副书记、市长罗杰说:“将对城市公交在规划、用地、场站建设、投融资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并在公交公司投融资方面进行突破,让公交公司具备“造血”功能。”
百姓享受公交“红利”
凯里是西部欠发达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但城市公交的发展思路及进程,“苗乡侗寨”并未落下脚步。
2012年9月,凯里就成立了面向全州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指挥中心,对公交实行智能化、网络化、可视化管理。“以前就是拿支笔,拿个本,搬个小板凳在路边坐着,几个人调度一条线。现在一个人可以调度几条线,真是感觉太幸福了。”在凯里公交调度岗位上工作了26年的王光环说。
公交智能化,幸福了公交人,也方便了老百姓。记者发现,凯里的“智行公交”软件不仅可以实时显示公交车运行情况,还能搜索目的地,准确提供乘车方案。而推出的“60分钟换乘免费”和“分段收费”的优惠措施,更是让老百姓得了方便又得了实惠。
在州邮政局公交站台,记者见到一位身着苗族服饰的女士,漂亮的打扮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我现在去参加朋友聚会,平时上班也是坐公交。现在的线路很全,1小时免费换乘也很划算,为什么不坐公交呢。”这位女士对记者说。
公交改革这块蛋糕,既要做大又要分好,其最终目的在于不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下一步,凯里将进一步加强公交停保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快速公交系统(BRT)建设,推动公交专用道建设,提高公交运转效率,让市民出行更多选择公共交通。
风雨桥上听风雨,便民路上看公交。凯里公交由成立之初的3辆公交车、2条线路的小规模运营,发展成为覆盖全州、71条公交线路、576辆公交车的全域公交,幸福公交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苗乡侗寨”的每一个角落。
来源:2016年7月8日第一版本报记者庄妍张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