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大交通”铺就脱贫“康庄道”
2016-05-10
(原标题:秀山“大交通”铺就脱贫“康庄道”)
行政村通畅工程
国道319线
渝湘高速秀山段
核心提示》》“家门口除了能享受到城里人的服务外,还能把山坳里的‘土货’卖到城里的餐桌上,实现脱贫增收。”这是秀山县石耶镇农户最深刻的感受。
为啥土特产能走出大山,成为农户们的“金疙瘩”?
“交通建设为秀山的脱贫攻坚起到了先行的作用。”秀山县委书记王杰认为,“交通先行,带动了脱贫增收产业的发展,为秀山的可持续脱贫奠定了基矗”
打通城镇“经脉”科学规划交通网“在交通建设中,除了限时完成脱贫攻坚重任外,还需要打通城镇‘经脉’,实现交通助推脱贫的可持续。”秀山县县长向业顺认为,行政村通上水泥公路虽然是此次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一项硬指标,但是要实现可持续脱贫还需要完善农村“大交通”网。
近5年,秀山累计投入资金14亿元,先后完成了国道319线、326线、242线,省道426线、306线近200公里升级改造任务,完成了近100公里县道升级改造任务,新修桥梁4座。同时,“十三五”时期,将投资20多亿元,完成“一环三射”(“一环”即城市外环线;“三射”即县城至秀松高速秀山南互通连接线、县城至清溪场镇快速通道、官庄至龙池快速通道)建设目标,搞好各乡镇、各景区、各园区互联互通,增强县城的辐射和集聚功能,让全县人民大步迈向小康。
在农村公路的通畅建设上,5年来,总共投入6.3亿元,新修和改造农村公路1600公里,安装农村公路护栏400余公里,全县行政村通畅率由“十一五”末期的50.2%提高到100%。“十三五”时期,将投入8亿元,完成所有撤并村通畅工程,实现村村寨寨通水泥路目标。
“进村路”成脱贫攻坚突破口
秀山是贫困山区,农民最大的愿望是有一条通畅的公路进村。因此,近年来,秀山县把农村通畅公路的建设作为交通部门最重要的一项建设任务来完成。
2012年,秀山县投入1.5亿元,开工建设农村公路行政村通畅工程项目73个,共253.2公里。同时,开工建设撤并村通达工程项目51个,共207.65公里。
“打赢限时脱贫攻坚战,交通人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让公路先通畅的重任。”秀山县交委相关负责人说,自去年7月攻坚战打响,县交委就主动提出:按照市交委要求,不仅要在今年6月底前将85个贫困村的进村公路硬化通畅,还要让全县267个村居(社区)的进村公路通畅。
膏田镇的水田村仅有一条机耕道,在脱贫攻坚中,县交委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对通畅公路的修建进行规划测量。在完成贫困村公路通畅的同时,县交委把眼光看得更远,将周边村交通的改善结合起来,让廷昌村、水车村的通村公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实现了村与村之间的互联互通。
去年下半年,水田村通畅公路工程动工建设,经过几个月的施工,到年底投入360万元,4.5公里长、4.5米宽的硬化公路建成。这条通畅公路的实施让水田、廷昌、水车3个村的7个村民组1091户农民享受到了通畅公路的便利。
在让脱贫攻坚公路通畅过程中,秀山县交委除保证按村公路通畅的现行要求,将硬化公路修到村行政服务中心外,更多的则是从产业发展、群众出行便利出发,科学地进行规划,并将一些村与村的断头公路连通,让脱贫路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对不是贫困村但还未实现公路通畅的村也同步进行规划建设。
据介绍,2015年全县整合各类资金2.286亿元,完成行政村通畅公路建设345公里,撤并村通达公路86公里。到今年6月底,全县267个行政村和社区全部实现通畅,行政村通畅率达100%。
“大交通”引领贫困户可持续脱贫“围绕脱贫进行的农村交通建设,畅通了秀山脱贫攻坚路的交通障碍。”秀山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村交通环境的改善,加快了贫困村脱贫特别是可持续脱贫的步伐。
“这公路通了后,在家门口就能买农资、销售鸡鸭和蔬菜等农产品了。”石耶镇鱼梁村邓家院村民组贫困户邓兴权说,再加上公路修通带来的休闲旅游等产业增加的收入,他家已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村支书陈立飞介绍,2014年6月,由上级补助,加上村里用土地复垦收入,总共投资360万元,把沿着梅溪河、横贯村中的4.69公里长的村公路硬化后,一批农业投资者就进村来,带动贫困户和农民发展产业。
陈立飞说,2014年10月,先后有新开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进村,从村民手中流转了上千亩的土地和荒山坡,成片种植中药材、西瓜等。贫困户和村民不仅获得土地流转金收入,还在这些药材园和西瓜园里打工,获得工资收入。
“这条公路激活了村域内4公里长的梅溪河、1000多亩森林以及红石林(一种红色的矿石)等旅游资源。”陈立飞说,进村来投资进行乡村旅游开发的公司,将投资在梅溪河上开发水上游乐、垂钓等旅游项目,在沿河两岸打造四季花海,把400余亩的红石林和上千亩的森林等生态资源开发出来,以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增收。
与鱼梁村不同的是,洪安镇平马村自古以来有种植茶叶的传统,但一直以来因为村公路不通,运输不便,种出的茶叶难以卖出去,久而久之,农民也不愿管理这片茶山,好端端的一项脱贫增收产业因路不通而荒废。
2014年,通畅公路修到这片茶山下之后,茶山又重新焕发出青春。不仅当地茶农重新把茶园管理起来,一些外地的投资者也带着资金进山来,就地收购茶叶搞加工,进行包装后销售出去。这片因路激活的茶山,让贫困户们摆脱了贫困,也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产业。
文/赵伟平刘玉珮陈志坚
图片由秀山县交通委员会提供
本文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