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南昌地铁:城市发展“新引擎”
2016-05-09 
(原标题:南昌地铁:城市发展“新引擎”)

江西省南昌市创新地铁经济模式,把地铁项目提升为引领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既丰富了城市功能,优化了发展空间,又拓宽了融资渠道,实现了建设运营的可持续发展。

更可喜的是,通过地铁建设,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缓解拥堵痼疾构建公共空间

去年12月底,南昌地铁1号线开通试运行。试运营一周即创单条地铁线路全国最高日客流量记录。正式运营以来,日均客流量近20万人次,远远超过10万到12万的设计客流。单条地铁线路累计客流量破千万的速度,超过郑州、哈尔滨等多个城市。

南昌地铁超出预期的高效用,一个重要因素是充分借鉴了其他城市的经验教训,以地铁站点为核心,组织城市生活,构建公共空间,既最大程度满足了市民准时、快捷的出行需求,又使其成为活跃的公共服务中心。

南昌地铁1号线长28.8公里,设24个站,东西两端是人流量集中的高校区,中间串起新老城区的多个核心商业区,还途经滕王阁、八一起义纪念馆等旅游景点。

“线路的科学性、站点的通达性,是稳定客流量的保证。”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总工程师胥明说,南昌地铁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紧密衔接,地铁线路围绕城市发展布局、城市发展围绕地铁线路延伸,二者形成了一个有机良性循环整体。

“与水、燃气、电等市政设施共用、共享地下空间,是南昌地铁规划的又一个亮点。”南昌轨道交通集团副总工程师胡蒙达说,通过合理规划,与市政、交通等部门共享地下管线空间,让城市发展成为一个整体,既降低了成本又高效利用了公共空间。他表示,随着设施和功能的不断完善,将来每一个地铁站都会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城市公共服务中心。

聚人气赢商机促需求侧提升

在当前我国积极探索和解决“城市脖的背景下,通过地铁这一公共服务带动需求侧的满足和提升,让城市发展更科学、市民生活更美好,是南昌“地铁效应”的又一显现。

“过去,想去老城区吃个饭、逛商尝看演出,因堵车或停车难而经常取消。如今,地铁不仅方便了市民生活,还拉动了市场消费。”家住红谷滩新区的市民郭蓉说。

从地铁八一馆站下车,不用出站,便有通道直接进入百盛、天虹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地铁开通后,商场人流量至少翻了一倍,辐射面大大扩展。

地铁带来的便利,使那些因通达性差、日渐萧条的核心商圈又恢复了生机。老城区东湖区提出,要借助地铁1号线这条黄金轴线,开启高端商业的新一轮发展,打造集商业、餐饮、娱乐、传媒等业态于一体的综合地铁商业轴。

提升地铁新定位筹资还贷不再难

据了解,南昌地铁1、2号线一期工程预计总投资达370亿元。以南昌市的财力,靠财政投入无疑是杯水车薪。建设之初,“钱怎么来”是头等大事。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总经济师林洁介绍说,一方面,依托政府信誉,从国家开发银行获得项目基本融资;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债、融资租赁、国际贷款、保险资本利用等多种方式,目前已获得贷款近200亿元。这些成本更低的新融资渠道,不仅破解了融资难题,还摊薄了融资成本。

解决了筹资,如何还贷?南昌市把地铁从传统意义上的交通设施定位,提升为一种综合经济体,有效实现了建设运营的可持续发展。

——依靠土地收益和地铁资源开发利用。南昌市政府特批轨道交通集团成立了土地收储分中心,按照一条线路收储1万亩土地的计划,目前已收储土地近3万亩,市值升至数百亿元。

——围绕地铁上盖大楼、下展物业。南昌地铁大厦是南昌轨道交通集团创新发展地铁产业的得意之作。“这栋面积13.7万平方米的大楼,除了办公外,有7万多平方米的写字楼可供出租。”南昌轨道交通集团董事长毛顺茂说,仅1.9万平方米的下沉式广场10年的经营权就拍出了3.72亿元。

——以地铁建设为中心延展上下游产业链。由于地铁建设,中车集团决定在南昌建立生产基地,南昌轨道交通集团入股22%参与合作。在已经运行的1号线,27列车就有2列是南昌造的,此举不仅实现了南昌地铁南昌造,还提升了南昌制造业水平。

新华社记者余孝忠陈建华沈洋(新华社南昌5月7日电)

本文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