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交通旅游公车改革你关注的事落实了吗
2016-02-19
“十二五”期间,宝鸡市建成全国文明城市;
“十二五”期间,宝鸡市荣获中国十佳最干净城市;
“十二五”期间,宝鸡市荣获中国十大美食城市称号;
“十二五”期间,宝鸡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全国幸福家庭示范市;
“十二五”期间,宝鸡市成功举办了第27届世佛联大会、省第十五届运动会……
2月18日,宝鸡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代市长惠进才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15年宝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
去年,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盛市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积极应对宏观经济趋紧、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突出做大总量、做优质量两大要务,打破常规扩投资,精准施策稳增长,“双千”活动、PPP项目、渭河百里画廊建设、乡村旅游、夜间经济、治污降霾等一系列创新性工作成效显著。让我们一起来盘点2015年以及整个“十二五”期间最值得关注的大事。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8.59亿元,增长10.4%,财政总收入达到195.51亿元,增长3.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475元、9511元,增长8.5%和9.5%,
1、旅游收入势头强劲,是2010年的3.63倍
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总量大幅跃升,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三次产业结构比达到9.2:64.4:26.4,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7%,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340美元,是2010年的1.86倍。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4.47亿元,是2010年的2.18倍。
非公经济、县域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50.1%和48.5%,比2010年提高1.8和3.5个百分点。
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38.73亿元,是2010年的1.9倍。外贸进出口总额五年累计达到42亿美元,是“十一五”期间的1.5倍。
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综合收入是2010年3.63倍。
2、93个10亿元企业落户宝鸡
十二五期间,全市招商引资累计落实到位资金2417.87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872个、10亿元以上93个,吉利汽车、青岛啤酒、农夫山泉等知名企业落户宝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8684.96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3.5倍。
3、多条客运专线建成通车
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西宝客专、宝麟铁路、宝平高速、西宝高速、绛法高速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宝兰高铁、宝汉高速开工建设;郭家河煤矿、150万吨甲醇一期、宝氮搬迁技改一期、通家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工业项目相继投产,开元商城、中国钛材交易中心、国家级眉县猕猴桃批发市场等商贸流通项目建成投用。
4、64万农民进城落户
以做强高新区、重塑蔡家坡、建设新蟠龙为重点,大城市建设在规模扩张、功能完善上实现新突破。主城区面积达到106平方公里,比2010年增加15平方公里。实施了以经二路、金台大道为重点的旧城改造工程,城市面貌全面提升。建成石头河水库向市区及沿线城镇供水工程,全面完成了县区供水管网改造。五级城镇体系基本形成,64万农民进城落户,全市城镇化率预计达到49%,比2010年提高7.61个百分点。
5、去年收获蓝天272天,居全省之首
实施绿色宝鸡“九大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5.26%,比“十一五”末提高1.48个百分点。治污降霾强力推进,去年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天数达到272天,连续两年位列关中各市之首。渭河综合治理工程主体竣工,新增河道水面100多万平方米,基本实现渭河干流全面截污。国家卫生县城实现全覆盖,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619个省级示范项目全面完成,生态文明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6、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基本完成
下放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95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总数减少35.6%,新增市场主体4.9万户,荣获中国驰名商标13件。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展开,岐山县、陇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成投运。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突破,市属企业所有者权益增长72.2%。
7、科技发展提高经济增长
高新区成为西北地区唯一获批的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凤翔、蟠龙新区和眉县科技工业园,分别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区、省级经开区。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新增金融机构56家,农商行、“新三板”挂牌企业、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实现了从无到有。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成效显著,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
8、宝鸡“大社保”全国推广
全市新增财力的82.8%用于民生支出,民生十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03.3亿元。教育创强走在全省前列,建立了全学段、无缝隙教育资助体系。率先在全省推行公办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医改宝鸡模式、农村幸福院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25万老年人喜领高龄补贴。“大社保”宝鸡模式在全国推广,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7.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均100万人,荣获全国创业先进城市。
9、实现50.6万贫困人口脱贫
建设保障性住房21.22万套。全面完成5910户农村“三无户”移民搬迁,在全省率先解决了农村特困户安全住房问题,累计实现50.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建成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4个,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承办游泳、射击等国内赛事33次,成功创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公众安全感、群众满意度、信访维稳工作名列全省第一,被省政府命名为依法行政示范市。
编辑:刘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