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麻昭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创新理念克艰险技术革新筑坦途
2016-02-18
云南网讯云南麻柳湾至昭通高速公路是G85渝昆高速的重要路段,是云南省南北大通道建设的重要战常项目设计里程105.756公里,概算总投资145.28亿元,于2013年2月正式施工,计划于2015年底建成通车。作为目前云南省在建高速公路中,地势最险要、施工最复杂、公里造价最高的项目,在交通运输厅、公路局的坚强领导下,麻昭指挥部坚持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负重克难的进取精神、无私实干的奉献精神、优质快速的高效精神,率先掀起南北大通道建设高潮,强势推进项目建设各项重点工作,圆满完成各项生产目标任务,彰显了大昭精神、创造了大昭速度,诠释了云南公路人的责任和担当。
创新引领攻坚克难
2012年12月,刚刚挂牌的麻昭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就在驻地树起了施工倒计时牌,向社会公开承诺“4年工期3年完成,2015年底建成通车”,跑步进场,强势推进工程进度。大幕拉开,好戏上演,但“一只巨大的拦路虎”摆在了大家的面前。麻昭高速公路估算总投资达145.28亿元人民币,钱从哪里来?
面对筹融资难的问题,经过大胆探索,一种新的高速公路建设模式——“融资-合作承包建设-偿还”模式成型,开启了麻昭高速公路化解融资难的“破冰之旅”。
这种融资模式被指挥长刘和开形象地比喻为“巧妇能为无米之炊”。对于建设方来说,解决了启动资金和信贷资本金不足的难题;而对于合作承包投资人来讲,一方面,由于有利息收益作保证,降低了投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是合作承包建设,还能从项目建设中获得一定的利润,真正达到双赢的效果。
麻昭高速公路设计里程105.756公里,沿线山高谷深、悬崖林立,地形地貌极为复杂,全线桥隧比为50.79%,其中大关境内45公里桥隧比高达85.47%。融资难、地形难、地质难、气候难、征迁难、管理难、工程难等是建设者必须克服的“七大困难”,麻昭路就是在乌蒙高原修筑的“天路”。
为了打赢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麻昭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不断创新工作理念、管理理念、施工理念,用创新支撑筑起了乌蒙天路。
在施工组织中,指挥部对施工单位以每三个月为一个阶段目标,与之签订项目建设生产目标责任书,实行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严格进行考评表彰。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助推项目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武器,确保项目建设各项节点目标达标。采取国内较为领先的液压爬模等先施工工艺,将施工节点目标任务精确到每一天,确保各项节点目标任务达标。
绿色低碳平安通行
一辆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带来的的路面震动将转化为电力,可用于照明、监控、信号,甚至可以用于冬季路面融雪除冰。这不是幻想,而是一项名为“路面压电技术与设备集成研究”的低碳环保新技术,它将在麻昭高速公路上试点。
2013年,麻昭建设项目被列为交通运输部第一批“绿色低碳公路主题性”试点项目。如何将麻昭高速公路建设成为“云南省又一条绿色生态景观大通道”,建设者们采用了数控钢筋笼加工设备、液压爬模设备、梁板智能预应力张拉和循环压浆系统等节能新设备,组织实施了“施工区集中供电、拌合站综合节能、表土资源利用、隧道弃渣综合利用”等24项节能措施,积极探索了“零能耗隧道通风照明、汽车行驶自发电”等节能新技术。
麻昭高速公路沿线自然条件差,气候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公路沿线地形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多,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沿线各种不良地质分布广泛,需穿越7条地震断裂带,岩溶等潜在不良地质分布广,建设难度极大,安全生产更是难上加难。
“安全生产是头等大事,再难也要确保万无一失1这是麻昭高速公路建设者紧绷的一根弦。2013年正式开工至今,指挥部始终坚持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通过组织民工安全漫画创作比赛,运用“幸福指数公示牌”、“亲情爱心提示牌”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实行“平安工地”建设与企业信用挂钩制度,采用了无人机航拍监控技术,对桥梁高墩、路基高边坡安全生产进行监管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控措施,确保了麻昭高速公路安全生产“零事故”。
引进无人机航拍监控技术,是指挥部安全管控的“新法宝”,让施工现场监控更直观、更方便、更全面。
项目中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BIM技术,采用传感技术、卫星定位和视频技术对隧道、桥梁等重点部位以及危险源进行全覆盖安全监控。
面对项目建设“融资难、地形难、地质难、气候难、征迁难、管理难、工程难等“七大困难”,麻昭指挥部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在项目建设中开创了云南省筹融资建设的新模式、率先掀起了南北大通道建设的高潮,被交通运输部列为“绿色低碳公路主题”试点项目,被交通运输厅列为“安全生产示范”和“新闻宣传示范”项目,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全省在建高速前列。
本文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