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推动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
2016-01-27
1月19日至23日,习近平主席新年首访沙特、埃及和伊朗三个中东国家,共叙友好、共话合作、共谋发展,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串联起共同的愿景和期待,用共建“一带一路”的举措延展双方的战略和构想,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树起新的里程碑。
从“和”出发,追求协同发展和联动增长
中国自古推崇“协和万邦”“四海之内皆兄弟”;阿拉伯国家笃信“独行快,众行远”;伊朗常言“哪里没有相互间的和睦,哪里就没有生活的富裕”。正是对于“和”文化的推崇,让中国与中东国家找到发展的契合点,命运的交汇点。
“发展事关人民生活和尊严”“破解难题,关键要加快发展”“道路选择,关键要符合国情”“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只能由这个国家的人民,依据自己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决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在发展的问题上从实践到理念再到实践,彰显备受世界欢迎的中国特色。
在利雅得,沙特国王萨勒曼对习近平主席说,“沙中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安全,王国感谢贵国为此所作的努力”;在开罗,阿盟秘书长阿拉比对习近平主席说,“所有阿拉伯国家感谢中国对阿拉伯事业特别是巴勒斯坦事业的支持”;在卢克索,埃及总统塞西对习近平主席说,“愿深化两国文明交流,永远做中国真诚的发展伙伴”;在德黑兰,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对习近平主席说,“感谢中方长期以来给予的支持”……
面对低迷的世界石油价格,产油大国沙特需要一个增强石油加工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的“良方”。1月20日,习近平主席和萨勒曼国王共同启动了中沙延布炼厂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92亿元人民币,设计总加工量为每年2000万吨,是中国企业在海湾乃至整个中东地区投资最大的项目。这一项目符合沙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契合中国同相关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开展互利合作的发展思路,正如沙特国家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哈立德·法利赫所说,“中沙合作一定会成功,两国人民一定会高兴”。
习近平主席是1月16日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执行以来首位访问伊朗的大国元首。而在此前,中国同伊朗的友好合作一直没有间断过。伊朗街头,经常能看到中国品牌的汽车。伊朗最大的外资汽车生产企业是来自中国的奇瑞。该公司2004年进入伊朗,目前已经建成一个拥有2500多名员工,年产6万辆整车的汽车生产基地,在伊朗的汽车保有量达到18万辆。伊朗很多地铁、城市轨道、高速公路等项目,也都由中国公司承包建设。
中国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便车、快车,实现协同发展和联动增长,郑重承诺做中东和平的建设者、中东发展的推动者、中东工业化的助推者、中东稳定的支持者、中东民心交融的合作伙伴。
埃及前外长助理、中埃友协副主席艾哈迈德·瓦利说:“中国与埃及的合作不掺杂任何政治条件,有利于两国关系进一步深化拓展。”伊朗资深媒体研究员哈迪·扎扎迪说:“习近平主席从历史深处发掘两国的共同之处,在现实世界中找到了两国的交汇点。”习近平主席去年在联合国讲坛上曾说:“对各国人民而言,发展寄托着生存和希望,象征着尊严和权利。”如今在中东,中方宣布“今年将再向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利比亚、也门人民提供2.3亿元人民币人道主义援助”“为改善巴勒斯坦民生,中国决定向巴方提供5000万元人民币无偿援助,并将为巴勒斯坦太阳能电站建设项目提供支持”……一系列援助举措,是中国对深处乱局之中的中东和阿拉伯国家真情相助的写照。
俄新社文章认为,中东局势紧张,相对于选择在国际冲突中的阵营,中国更希望实现经济合作和发展。日本《朝日新闻》评论道,中东国家对坚持不干涉内政并推进经济合作的中国寄予期望。
“一带一路”,追求百花齐放的大利
“一带一路”,是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赢之路、文明互鉴之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受到中东国家欢迎。这次,中国同沙特、埃及、伊朗分别签署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中沙还签署了加强“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1月21日,习近平主席同塞西总统为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二期揭牌,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作为“一带一路”上的明珠,愈加璀璨夺目。统计显示,始建于2008年的该产业园区,入园企业已经有68家,每年向埃及政府缴税约3000万美元。契合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埃及“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计划,园区又吸引纺织服装、石油装备、摩托、太阳能等领域的100多家企业入驻,提供超过1万个就业机会。未来,园区可吸引投资30亿美元,实现销售额100亿美元,最终形成“产业+生活”的国际化产业基地和现代化新城。埃及经济学家、民族进步统一集团党领导人萨义德·阿尔表示,埃及就是想找到与中国共同生产、经营的领域,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承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外包合同总额178亿美元,增长42.6%,其中西亚国家外包合同同比增长113%。新签订合同3987份,金额达到926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总额的44.1%。在全球经济低迷,全球贸易总额萎缩的情况下,这一成果来之不易。
埃及《金字塔报》执行总编辑曼苏尔的话,代表了众多中东民众的心声——“中国近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阿中都面临实现发展的‘黄金机遇’,彼此之间交流互鉴,恰逢其时。”
“中国阿拉伯友好杰出贡献奖”获得者、苏丹前能源和矿业部长穆罕默德·贾兹这样描述“一带一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对整个区域发展影响深远,甚至改变沿线国家的发展轨迹。”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作为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出访,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了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演讲,就强调中国致力于“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倡导“共同走出一条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各国共同发展”。而今中东三国之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习近平主席3年来外交足迹完成了全球覆盖,进一步让世界看到,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真诚推动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本报记者焦翔、周輖、刘睿、韩晓明、宦翔、赵明昊、张志文)
《人民日报》(2016年01月27日2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