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初长成”两栋大楼28日封顶
2015-12-29
。6年来,在珠海情侣南路往东3公里的一片海域上,大型工程机械的轰鸣之声此起彼伏。在此,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人工岛从无到有,“茁壮成长”。
作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与珠海、澳门两地的衔接中心,这里是内地唯一同时连接香港、澳门的三地互通口岸所在地,也是整座大桥的桥头堡。
今天,岛上的珠海口岸两大主体建筑——旅检大楼、交通中心双双实现封顶,标志着这个大桥建设的先行工程翻开了新的篇章。
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效果图
自2009年12月港珠澳大桥正式动工以来,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珠海市委、市政府全力落实国家战略,成立了珠海市推进港珠澳大桥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大桥涉及珠海市的重要事宜进行决策及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工作机构。
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施工现场
为推进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和珠海口岸工程的建设,珠海分别委托成立了珠海格力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人工岛公司”)和珠海格力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口岸公司”)进行项目代建。
联检大厦与交通中心封顶
在市大桥办的精心组织和全体建设单位的奋力拼搏下,不到四年时间,大海之中就建起了一座人工岛,随后,经过两年的努力,珠海口岸从人工岛上拔地而起。六年磨剑,建设者们夜以继日、攻坚克难,付出的智慧与汗水自不待言。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正加速港珠澳国际都会区的形成。展望未来,珠海口岸人工岛将成为一个集交通、管理、服务、商业、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在大桥经济的拉动下,它有望成为粤港澳区域乃至南中国地区的又一强大引擎,有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筑梦·心血浇筑“桥头堡”
珠海口岸人工岛上塔吊林立,工人们各自埋头忙碌。今天,旅检大楼和交通中心这两个主体建筑将封顶。
六年前的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工程在珠海开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位于珠海拱北湾南侧,作为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先行工程”,担负起了重要的历史使命。
2013年11月,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历经四年完成了填海工程。一个月后,珠海口岸项目正式开工,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们登上了这片两百万平米的海上土地。
珠海口岸建筑体量巨大,核心建筑、加上交通中心和交通连廊,总面积近52万㎡,为工程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其中,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机电系统等所涉及的施工工艺、难度更是前所未见。与此同时,人工岛地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复杂多变,灾害性天气频繁。
口岸建设者们不分寒暑,夜以继日,将心血浇筑在这座“人工岛”上。或许,正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细微铺陈,才使得宏大的命题能够娓娓展开。
徐光春,口岸项目主施工方——中建三局派来的一线生产执行经理,自去年底乘船登岛以来,便一直住在岛上。
“刚来时,岛上是一片黄沙”,在徐光春登岛时,口岸项目桩基工程已然完工,地平面上仍是一片荒凉,施工便桥并未开通,夜里只有工地上有电灯。
寒冬时分,徐光春带着建设任务上了岛,在集装箱里铺上垫子一住就是一个月,也吃了一个月的泡面。
今年1月,施工便桥以及随桥而上的临时水电正式开通,项目建设用水、电等市政管网线路也随其长驱而入,生活区板房搭建起来,岛上的食堂开伙了,越来越多的工人们陆续进常
“雨季是施工最头疼的麻烦”,徐光春告诉记者,暴雨不但使得施工延误,还要组织专人用水泵排水,海上施工本就难度较大,难于预料的因素常常使正常工期无法保证,因此工人们只好24小时两班倒地作业,夜深人静的时候口岸建设现场仍是灯火通明。
中建三局的雷刚今年初登岛,他是口岸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从事建设工程已有13年之久,曾参与深圳机场T3航站楼的建设。“一个月的产值相当于普通项目的四倍”,在他看来,口岸项目的建设难点主要是体量太大、工程太紧,联检大楼、交通中心从今年元旦算起,计划总工期是730天,本计划在年底封顶,“总算是排除外部影响,稍稍提前完成了封顶”。
珠海格力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公司工程部徐艳龙介绍,人工岛珠海口岸项目工程量大、工期紧、施工技术难度高、安全控制难度大。为此,格力口岸公司创新工程管理,例如从材料进场把关到施工现场的检查验收,每个标段都有专门的负责人,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执行。每个管理人员每天至少要开5个,甚至七八个工作协调会议。每个管理人员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项目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我每晚睡觉的前一秒都在计算着工期”,徐艳龙说,对于一个从事建设的人来说,能参与这样举世瞩目的工程,实现海上筑梦的理想,人生履历都就此变得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