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一样的千年古镇不一样的发展路径
2015-12-20 
原标题:一样的千年古镇不一样的发展路径

一张互联网,让世界认识了中国乌镇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枕水人家……

拥有这种“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诗境的江南古镇绝不仅仅只有乌镇,加上周庄、同里、西塘,江南水乡四大古镇就凑齐了。

很多人觉得,古镇长的都一样。但只有靠的足够近,才能体会到各自的妙处。

从旅游开发到古迹保护,几年下来,这些古镇愈发不一样了。

现代快报记者毛丽萍杨露孙佳桦

内里绝不一样的古镇水乡

江南水乡有着共同的神韵:小桥、流水、人家,宛如一幅水墨丹青。

但其实,每一个古镇的骨子里都是不一样的。

都是小桥、流水、人家

为何要保留这么多的古镇?

到达西塘,已是下午。

走在石板铺就的老街上,你却不能脱俗。街边的老房子里,有人在洗衣服,有人在看电视,有人在喝茶……

穿镇而过的小河沾染着霞光,小木船慢慢摇过来,又慢慢划远。

夜晚来临时,古镇里满是食物的味道,让人想起家与故乡。

尽管都同样有小桥、流水,但你知道,你在西塘。

很多人都会有同样的困惑:江南古镇都差不多,为什么还要留这么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阮仪三在他的新浪博客中这样回答:你不会看,此小桥非彼小桥。周庄是水弄堂,没有路的,“家家门前泊舟航”。乌镇则像唐诗里写的那样,“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房子是架在水上,在屋里听得到水声。西塘都是廊子,下雨天鞋子不湿。一样都有廊子,但是南浔的廊子上面有楼,因为那个地方富。同里又有不同,旁边六个湖,桥桥相连,当地人到60岁,一定要到三个桥上走一走,回家吃碗面,新娘子一定要在三个桥上过一过。

都很有名

有的傍名人,有的很亲民

乌镇有茅盾故居;知道周庄的人,想必也一定对“沈万三”这个名字耳熟能详。

与沈万三有关的沈厅,是周庄必游的景点之一。沈厅的价值就在于它的亲民。它不是官宅,而是民居,民居能有这么大的规模,而且保存了两百多年,这在江南一带是极罕见的。

游古镇,除了风光山水,更要把玩它的古。以周庄为例,你从沈厅出来,兜兜转转,就会遇见筹建南社的柳亚子,看见狂奔出门的叶楚伧,撞见把周庄装进画框的陈逸飞……

比起名人众多的周庄,西塘则是普通人的西塘。

对此,西塘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怀红霞称,西塘没有特别有名的名人可傍,也没有特殊的园子,但是他们要展现的是“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她告诉记者,尽管历经了世事变迁,可是西塘依然原汁原味地保留着上千年的人文习俗,2600多户原住民依然延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古镇历史沿革最为恰当的概括。

“大凡古镇,都有自己的气质,西塘就是平民文化。”怀红霞说。

都是影视取景地

“碟中谍”曾在此一路狂奔

《碟中谍3》曾在西塘取景,实际上,很多影像都曾在古镇取景,这也是古镇的另一桩好处——你走过的地方,明星也曾踏足。

西塘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淳朴的民风民俗是一个“天然摄影棚”,深受国内外电影公司的推崇。2003年,西塘古镇与中国电影家协会合作成立了“中国西塘影视摄制基地”。2007年6月,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古镇西塘获得“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成为中国八大影视摄制基地之一。

从1982年开始到目前为止,在古镇西塘拍摄的各类影视剧作多达四十几部。其中比较有名的有:《碟中谍3》、《画魂》、《像雾像雨又像风》等。尤其是2005年,由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碟中谍3》剧组考察了江浙十几个水乡古镇后,最终选择了古镇西塘作为外景拍摄地。影片中最后最精彩最浪漫的部分都是在西塘古镇拍摄完成的,导演J·艾伯拉姆斯给了西塘很高的评价:“我们想选择一个中国的古老城镇作为情感戏的外景,于是我看到了西塘古镇,它独特而美丽的外景非常适合美国电影。”

而同里则最受偶像剧青睐,记得《何以笙箫默》里的萧筱吗她的“家乡”在同里;记得《克拉恋人》里的米朵吗她的“老家”也在同里;暖男“备胎”雷奕明没忘吧,他的逆袭“求婚”更在同里。《致青春2》也在同里完成取景拍摄……目前,同里也成为了中国十大影视基地。

同样,周庄一样备受影视剧宠爱,陈逸飞的电影遗作《理发师》、郭富城和张柏芝版《浪漫樱花》、《新白娘子传奇》、《江南巨富沈万三》等等。

古镇开发都不是一帆风顺

古镇几乎都是在拆毁前夕被救下来的。

从不情愿,到从中获利,再到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双赢,这一切经过了差不多20年时间。

周庄

在最危急的时刻被救下来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工业化的浪潮中,周庄成为一个异数,在濒临消失的最后时刻,它被拯救了下来。“周庄远离城市,水域面积近半,可用地少,而且交通不便,进出都要靠船摆渡。”周庄镇原镇长庄春地是古镇保护与旅游兴起的亲历者之一,1981年,他遇到了影响他一辈子的人——潘群教授。

当时,南京大学教授、中国思想家研究会秘书长潘群为研究沈万三,来到了周庄。作为向导,庄春地带他看了农机厂七进深宅(即沈厅)。当时的沈厅七进100多间房屋,楼下办工厂,楼上住工人,没一扇完整的门窗,破墙残壁,惨不忍睹。除了农机厂,里面还住着17户人家。看完农机厂七进深宅,潘群不禁摇头叹息:“我看那个沈厅不亚于孔府,该保护起来!”潘群教授一句感叹,让庄春地一下子掂量出沈厅的分量,也下定决心,要保护沈厅。

就在沈厅修复如火如荼开展时,阮仪三到周庄考察,他惊喜地发现了周庄的历史和旅游价值。阮仪三教授提出的“爱护古镇、建设新区、发展经济、开发旅游”的十六字方针,让庄春地很受触动。

1986年,周庄将“发展经济、开辟旅游、提高生活水平”这样的字眼写入了规划中,明确规定0.47平方公里的古镇保护区,在古镇区之外另外规划新区。新区、古镇区功能分开,既保护了古镇原有古色古香的传统风貌、民俗风情,又考虑了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空间。正是因为这一规划,周庄的古镇保护从最初的沈厅扩展到整个古镇区,从而使古镇区整体得到了完整保护。

1988年周庄旅游公司成立,在经营古镇旅游的同时也肩负着筹集保护资金的使命。1989年4月1日,修复后的沈厅正式对外开放,卖出了第一张6毛钱的门票,周庄旅游迈出了第一步。

同里

古建筑保护“摸着石头过河”

1983年,苏州黎里镇上来了个叫阮仪三的大学教授,他自愿为黎里做规划设计,呼吁对黎里进行保护开发,但他遭到了拒绝。当地居民宁愿拆掉老屋发展经济。

阮仪三只能离开,却在距离黎里镇26公里的同里受到了热情的欢迎。也是在那个时候,同里进入古镇保护与开发的议程。

那时候的中国,不止苏州,全国多地都出现乱拆乱建的情况。

同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谦虚地表示:“上世纪80年代开发古镇的时候,法律法规不健全,古镇保护开发一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过去同里一直把周庄当作学习的对象,周庄发展得比较好的地方,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不好的地方我们及时刹车,尽量避免出现错误。”

同里古镇在“保护古镇、开发旅游、发展经济”总体思路指导下,制定了“旅游兴镇”的城镇发展战略。1983年初考虑对同里进行保护、开发,1986年开始发展旅游事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同里在变与不变之间,谨慎地做着保护与开发的平衡。

西塘

刚开发时,村民还很不乐意

怀红霞说,她是西塘第一个导游,也是第一个销售员,是跟着西塘的旅游成长起来的。她告诉记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西塘就是吴越相争之地。据《西塘镇志》记载,元代这里依河建市,到明清时期已是江南手工业与商业的重镇。

“开发旅游其实是件偶然的事。”她回忆,当时周庄古镇旅游推出后,西塘有人去游玩,发现那里的小桥、流水跟西塘很像,“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开发旅游呢?”

在1986年,紧跟着周庄,西塘邀请浙江大学编制了西塘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开始提出“保护古镇、开发新城”的思路。在此基础上,1996年又邀请上海同济大学,围绕全面保护古镇的风貌特色,从性质、职能、布局等方面对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进行了全面修编。

“不过,当初带着第一拨游客进来时,西塘村民并不乐意。”怀红霞记得,当时她带队经过时,后面就有人泼水,他们不习惯古镇的平静被打破。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卖矿泉水的市民赚钱了,看到能挣钱,沿街居民也拿出自己家做的菜、烙的饼,发现生意越来越好,慢慢地,大家接受了,直到全民参与旅游。”怀红霞称,目前西塘客栈有1000多家,仅核心区的老宅子就有700多家,还有酒吧50多个。

“由于古镇开发保护得当,居民生活方式并没有改变,与现代是相通的,悠闲小资。”怀红霞强调。

古镇的现状与未来

在日渐热闹的同时,古镇也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几个古镇纷纷转型,这样一来,内里的风骨更不一样了。

年轻化,连接互联网,千年的古镇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周庄

把年轻居民“请”回古镇发展

上世纪90年代末,周庄名气在国内已是响当当,但和诸多国内知名景区一样,面临着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的问题。为了让游客有不一样的体验,古镇上亮相“周庄十二坊”,由酒作坊、竹艺坊、豆腐坊、糕团坊、铁铺坊、木器坊、砖坯坊、苇画坊、中药坊、土布坊、乐器坊、绣鞋坊组成,集中展示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手工艺文化,展现了明清江南水乡街肆市俗文化。

目前周庄游客团队散客比达到3:7,和10年前正好颠了个倒,外籍游客占旅游总人数16%,这一数字意味着,周庄旅游正逐步从“一日游”向“休闲体验游”转变。目前,周庄常住人口2.2万人,其中,劳动人口1.1万人,70%直接或间接参与旅游业。“我们始终是社区型景区,周庄大部分的旅游资源都在老百姓手中。”江苏水乡周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丽荣介绍,周庄全镇旅游年度总收入约20亿元。公司收入为2亿元,其余的18亿元都是老百姓通过开办民宿、特色体验项目、个性化产品服务等形式赚取的家庭收入。

今后,周庄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融入古镇生活的旅游、推进历史城镇的同构。”朱丽荣说,这就是他们现在的方向,要让来的游客看得到古镇的风景、听得到古镇的声音、品得到古镇的味道。想要做到这些,关键在于人,而且是年轻人。“年轻人们必须承担起开路先锋的作用。”

此外,周庄在智慧旅游方面也非常值得期待。早在3年前,周庄就实现了Wifi免费全覆盖。明年,他们计划推出“一码游周庄”,让游客甩开复杂的APP,凭借一个二维码,就可以享受整个景区的旅游服务。

同里

高速发展导致压力逐渐显露

今年69岁的庞昌荣是土生土长的同里人,他亲眼见着同里一天天热闹起来。上世纪80年代初古镇的萧瑟已然不见,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古镇游客数量达到了巅峰。

但是精巧的同里旅游环境承载力有限,面对越来越多的游客日益力不从心。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陈建忠副主任表示:“那时候随着同里游客量的大量增加,出现了管理跟不上的问题,居民出行也与景区产生了矛盾。”

在这样的情况下,同里开始探索古镇保护与发展的“同里模式”,即景社合一。在“党委领导、多方参与、共促和谐”的理念下,统筹古镇景区内社区、旅游、文化、卫生、行业协会等各类单位和组织,整合服务资源,解决矛盾。

另外,同里通过进一步修复原有风貌,将可游览区域扩大到2.4个平方公里,注意提升环境,严格保护核心区。同时改善8000个原有同里居民和4000个新同里人的出行条件。

陈建忠坦陈:“矛盾一直有,但是整个同里呈现出越来越好的状态。我们一直在注重协调个体利益与整体发展的矛盾。”

当地政府目前注重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改善民生。对同里旅游的考核早已走过了看重门票收入的阶段。原先以线路为主导的团队旅游方式正向以旅游目的地为主导的散客旅游方式转变。并且,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推动智慧旅游的发展。

2013年11月1日,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同里镇正式实行“区镇合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

未来的同里,要走的是“大同里旅游格局”。

西塘

历史是根,居民为魂,活态传承

“我们的保护,主要体现在‘活态’的保护1提及未来规划,怀红霞说,仍旧遵循一贯以来的原则,“保护传承,挖掘民俗民风展示给世人,让我们的西塘为每一位游客找到自己的江南水乡梦。”“西塘古镇首先是一个社区,其次才是有着生活内涵的景区。”

据介绍,西塘古镇的保护一直坚持两个理念:合理追求GDP,保护文化DNA;古镇保护的核心是生活。当GDP与文化DNA发生冲突时,首要的就是保护后者。今天,这个理念已成为居民们的生活自律。经多年抢救性挖掘整理,西塘一直传承着多彩的民俗文化。如西塘田歌、七老爷庙会、跑马戏、剪纸艺术等,原真性地存在博物馆、本地居民的演绎中。由西塘田歌改编的音乐剧《五姑娘》,还在中国国际艺术节上荣获大奖。世事沧桑,到如今西塘仍是生活着的古镇。

除此以外,怀红霞认为,他们还及时处理好了三大关系,就是“保护与开发、政府与群众、历史与未来”,西塘人的正确处理,可谓榜样。“把保护放在首位,‘修旧如初、以存其真’,是我们坚守的原则。”1997年以来,西塘已投资2.75亿元,用于古镇景区建设、立面整治、管线地埋、拆除不和谐建筑、河道清淤等。

“印象最深的是,乘船穿行时,岸边一位老妪正要将窗口的杜鹃花搬进屋。忽的她又从窗口探出,轻轻抖了抖花盆,一只蝴蝶从花上展翅飞开……”致力于古镇保护的作家冯骥才说,西塘连生活的诗意都保存下来了,这种和谐让他感动。怀红霞说,西塘,走出了一条让人羡慕的“活态保护”之路。目标就是让每一个游客都找到自己心中的江南水乡梦。

对话专家:

互联网连接古镇是好事

就古镇发展及保护问题,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现任中国社科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院长傅崇兰。

现代快报:您怎么看待如今的古镇拥抱互联网

傅崇兰:互联网与古镇联系在一起是好事,所谓古镇保护,并不是要让古镇与外来的人事鸡犬不相闻。而恰恰是要和互联网联系起来,古镇存在的形态我们要保护,信息化功能也应该提倡。理由很简单,古镇保护需要资金,现代人需要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会吸引更多人前来古镇,欣赏古镇的风貌。

现代快报:您认为为什么互联网大会永久地址会在乌镇,而不是西塘、周庄、同里?

傅崇兰:互联网大会选择在哪个地方开,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可能国家领导人比较喜欢这个地方,但更重要的是要对这种大型活动举办地的风土人情、道路交通、建筑高度、环境承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此外,这种活动也承担着进一步提升世界范围内对我国传统历史文化认识的责任。

现代快报:很多人说这几个古镇同质化严重,您都去过吗?您认为未来他们该向哪个方向发展?

傅崇兰:我曾经去过乌镇、周庄,说他们同质化是不对的。这几个古镇都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虽然都处在江南水乡,但它们之间有禀赋差异,历史风貌,建筑、自然环境都是不一样的,说他们同质化其实不太对。我们要鼓励不同地方走向差异化发展道路,防止同质化。

现代快报:应该怎么保护这些古镇?

傅崇兰:古镇发展,一定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根据其保护级别定位严格保护,是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按照这一级保护条例来保护,是世界遗产就按照世遗标准来保护。

在古镇发展时一定不能改变原有格局。要严格把握当代建筑和古代建筑的边界,不破坏古代建筑的风貌。

我要反馈保存网页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