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座爱心便民桥:打通雅安灾后重建的最后一公里
2015-09-23
图为:天全县仁义乡石桥村的爱心便民桥,一头连着学校,另一头连着33户村民便民安置点。刘彦君摄
图为:天全县小河乡曙光村的爱心便民桥,让留守村民更便捷的到山上去采山货,收益平均增加2层以上。刘彦君摄
图为:曙光村曾经的小桥不时会传出有人或牲口掉进河里。刘彦君摄
中新网雅安9月22日电(刘彦君)“现在上学全程都能真正的‘跑’起来了,再也不用担心滑到和迟到了。”12岁的孙枫淘笑着说。
22日,记者来到四川雅安,走访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在雅安开展的“娃哈哈溪桥工程”项目。
孙枫淘是雅安市天全县仁义乡石桥村第一中心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以前孙枫淘每天早上六点就要起床,匆匆吃完饭,便和小伙伴们一起走过通向学校的必经之路——一座长满绿苔的石板桥。每年八、九月雨季,河水暴涨,老石板桥就不见踪影,孙枫淘只能呆在家里,无法上学。到了寒冬时节,桥上全是霜冻,桥面湿滑,鞋子常常湿透,大人过桥都提心吊胆,孩子们更是心惊胆战。
“前年有一次发大水,把人都冲走了,现在新桥桥面宽,桥墩结实,一头连着学校,另一头还连着33户老百姓的灾后集中安置点。两头都是希望。以后过汽车、拖拉机、到镇里赶集都方便了。”仁义乡乡长张扬笑着说,最重要的是这里好学的孩子们可以安心上学了。“每年咱们乡的大学本科上线率占全县的四分之一,前两年还有一个考上北大的学子。”
事实上,像这样的爱心便民桥在雅安共有96座,是由娃哈哈集团公司在“4.20”芦山地震后,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给灾区捐款1000万元,定向用于灾后重建项目。
据娃哈哈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卢东介绍,自2015年4月,在雅安市政府、川农大专家等多方实地考察、调研后,经过严格的筛癣评估,正式启动了“娃哈哈溪桥工程”,围绕芦山地震灾区范围内10个贫困县,兴建96座爱心便民桥。“预计今年年底能全部完工,目前已竣工68座,每座桥辐射受益面人不少于300人。”
“这桥修的结实,不是糊弄人的1在天全县小河乡曙光村,80岁的老共产党员徐沛义见证着村里的便民桥修好。这个村常年留守的只有平均年龄60多岁的老人和一些小孩,青壮年都在外打工。
然而,村里的一条小河将本已人丁稀少的村子一分为二,也将村民唯一的经济来源——山货和药材与村庄隔开。每当汛期涨水的时节,村民们只能涉险度过颤巍巍的木桥上山,或绕行数公里山路来获取生活资源。就算是平时,也经常有村民或牲口掉入小河的消息传出。
常年的交通不便给村民带来生产和生活上的困窘,如今,村里也新修了2座爱心便民桥,不仅改善了交通,原来被小河隔绝的9户人家,也和对岸乡亲们的距离更近,串门不用再绕远路。
“这山上有1000多亩的黄柏,是珍贵中药材,桥修好了,村民将山货和药材运到场镇上的交易也频繁了,成交受益让每户村民的年收入平均涨了两成。”小河乡乡长李金武说。
天全县扶贫移民局副局长高文明告诉记者,“4.20”芦山地震后,雅安政府把扶贫当成灾后重建的重要路子,“要先富先修路”,道路交通是脱贫致富的关键。
“但由于乡村的便民桥基本没有纳入农村道路建设体系,很多便民桥年久失修,再加上地震的破坏,便民桥已经成为道路建设的‘最后一公里’。”高文明坦言,在国家政策资金到达不了,村里自我能力达不到的情况下,来自企业的社会力量成为了一种重要补充,尽管这不是常态,但难能可贵,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然而,如何衡量“溪桥工程”的质量安全也成为老百姓在建设中最关心的问题。
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四川办事处项目主管潘定国介绍,便民桥在修建中首先建立村民监督小组现场勘查,自主管理,同时聘请工程专家通过检测钢筋编号、水泥配方指标来判断是否符合工程标准;建成后由当地县交通局来验收,并请扶贫基金会检测部来检查,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完)
(原标题:96座爱心便民桥:打通雅安灾后重建的最后一公里)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