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第四次提速:高铁时代的泛珠“新脉动”
2015-09-09 




贵州外出务工人员有630万人,其中50%集中在广东。图为乘客在凯里南站等待高铁。





贵阳高铁站外“建设高铁经济带,深化粤桂黔合作”的标语。



编者按

速度改变世界,高铁改变中国。中国已经开启以高铁为核心的轨道交通大时代。去年年底,贵广、南广高铁同步全线开通运行,打通了西南、中南地区东联南下、出海通边最快捷的大通道,粤桂黔三省区形成了4小时经济生活圈。在此基础上,粤桂黔三省区签署建设贵广、南广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开启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大幕。继水运时代、公路时代、铁路与航空时代之后,高铁时代带来的“第四次大提速”将如何加快区域发展一体化、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将如何推动泛珠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8月以来,南方日报记者兵分多路对广东、广西、贵州三省(区)的南宁、贺州、桂林、柳州、贵港、梧州、贵阳、黔南州、黔东南州等高铁沿线城市进行深入调研,从今日起,南方日报将陆续推出“泛珠新脉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特别报道”,敬请垂注。

从云端俯视南方大地,你会清晰地看到,从珠三角到大西南,贵广、南广两条绵长的高铁线路,正穿越崇山峻岭的重重阻隔,与已经贯通广东与西南多省千万年的西江缠绕交互。从珠三角到大西南,因为高铁,已经进入了千里山川半日还的全新时代。

2014年12月26日,这一定是一个值得历史铭记的时刻。这一天,贵广、南广两条高铁正式通车;这一天,自水路时代、公路时代、铁路和航空时代之后,珠三角直通大西南迎来了历史上的“第四次大提速”。伴随着阡陌交通提速而带来的时空转换,同饮一江水的贵州、广西和广东三省(区),迈进了海陆联通、熙来攘往的全新格局。

今年9月下旬,一个以高铁经济为主题的试验园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将启动建设,并将同时举办首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及投资洽谈会。而就在一周前,《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正式获得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雷厉风行的三省(区)合作,正呼应着雷霆万钧的高铁速度,共同形成一股澎湃动力,把粤桂黔三省,以及它所依托的“泛珠”区域大合作,推到了一个更加开放、深化合作的新格局。

大提速

千百年后再著史

高铁正在重塑中国区域经济的版图,贵广、南广两大高铁的开通,大西南经济融合进一步提速。高铁时代,不仅是珠三角与大西南千百年交流史上的“第四次提速”,更是中国沿海与中国内陆的“第四次提速”。

高铁经济带,合作粤桂黔。这一开始频繁地出现在粤桂黔三地的现象,同样发生在了百威英博佛山公司企业事务经理赖爽身上。

“早上饮完早茶,我刚从佛山赶来,正好赶上中午跟你们座谈。”8月19日,广西南宁,百威英博南宁公司。特意从佛山公司赶来的赖爽,与同样来自佛山的粤桂黔跨省调研媒体团,在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里进行了一场座谈。“佛山与南宁相隔600公里,但高铁却让两地有了同城生活的感觉,下午我还可以赶回佛山办事。”

时间退回100年,彼时依靠西江水路往来的粤、桂两省,完全无法想象到当前这一幕。

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东麓的西江,流经滇、黔、桂、粤4省(区)。这条水域蜿蜒地淌过崇山峻岭,横亘东西长达2075公里,数千年来一直是西南各地与广东沿海地区经济往来、商贾物流流通的大动脉。

如果说西江水运是大西南地区第一次交通提速,那么上世纪90年代初期,粤桂黔三省(区)开始兴建、对接的高速公路网,则是大西南直达珠三角的第二次提速。也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桂林、贵阳等多个机场相继建设运营,大西南交通实现了第三次提速,从广州到贵阳自此实现了“千里粤黔一日还”的便捷。

历史继续书写。长距离、大规模运输的高铁则是大西南地区交通的第四次提速。高铁穿越村庄,穿越崇山峻岭,把西江流域诸省的时空进行了一次浓缩式的打通。国外研究表明,从节省旅途时间角度看,在200—1000公里距离内,乘坐高速列车比乘汽车和飞机总的消耗时间都要少。

“高铁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出行的方便快捷,同时对高速铁路沿线的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广西科技大学校长李思敏在接受南方日报独家专访时,谈起高铁经济颇有感慨,“高铁必将重塑区域经济版图,对大西南经济融合进一步提速,更何况西南地区诸省自古就同饮一江水,原本就有着悠远的渊源。”

贵广、南广两大高铁的开通,大西南地区人流、物流效率与质量将大幅度提高,区域经济的融合也进入高铁时代,文化同源的粤桂黔历史将掀开怎样新的一页?

海陆策

“一带一路”视野中的粤桂黔

高铁速度将把“粤桂黔”更为紧密联系在一起,西江流域迎来区域经济版图的新格局。这不仅仅是破解中国东西部不平衡的全新通道,更是中国打通“一带”与“一路”的重要支点。佛山,这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古镇也因此而迸发新的活力。

9月下旬,广东首个以高铁经济为主题的合作园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将在佛山南海启动建设。

全新的基础设施,将会带来全新的合作格局。

历史已经证明,每修建一条铁路,在铁路的沿线就会形成一条以铁路运输为基储跨区域协作的经济走廊。从这个意义上看,基于高铁经济的区域合作,不仅是自水运经济、公路经济、铁路和航空经济之后的“第四次合作提速”,更是中国沿海经济与中国内陆经济合作的第四次提速。

这对佛山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事实上,早在北宋,佛山南海就已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业重镇,各种商行遍布,商贾聚集,来自桂黔的山货、土产和木材、盐巴琳琅满目,借着西江之便利,货物经佛山源源不断走向海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珠三角得沿海地利之便,获毗邻港澳之利,以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率先实现经济腾飞,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领先于大西南内陆。而在广东崛起的过程中,与桂、黔两省(区)产业协同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上世纪80年代前的柳州曾是全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冰箱厂、电扇厂都在柳州。”柳州市常务副市长刘传林说,珠三角家电制造业不断崛起,柳州家电企业的技术工人也纷纷被珠三角企业家高薪聘用,成为佛山家电制造业最初的其中一批中坚力量。“当时不少珠三角企业家曾来柳州学习家电技术。现在是反过来,我们要向珠三角学习,加速工业化的进程。”

高铁带来粤、桂、黔三地经济进一步融合的契机,更使三省(区)抱团发力“一带一路”成为可能。

2014年,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被首次提出,广东、广西、贵州先后出台了各省加快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若干措施;2014年年底,贵广高铁开通之际,粤桂黔三省(区)的书记省长齐聚贵州,签下了粤桂黔高铁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改革开放30年后,广东需要产业发展的腹地,高铁带来了契机;广西、贵州迫切需要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高铁同样带来了机遇。”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说。

在丁力看来,高铁速度将把“粤桂黔”更为紧密联系在一起,西江流域迎来区域经济版图的新格局。“这不仅仅是破解中国东西部不平衡的全新通道,更是中国打通""一带""与""一路""的重要支点。”

因为高铁,“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的广西北部湾地区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因为高铁,中西部腹地的贵州依托生态优势、能源优势、区位优势打造国家“大数据中心”的战略进一步彰显;因为高铁,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珠三角进行产业升级和打造先进装备制造有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战略腹地。

新脉动

从“黄金十年”到“钻石十年”

“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提出,是泛珠合作过去10年与未来10年的一个连接点和新起点。它既浓缩了泛珠合作过去10年的成果精华,也将成为泛珠合作开启下一个10年的强有力抓手。基于这一经济带的三地合作,将成为泛珠在高铁时代的全新脉动。

跳出粤桂黔看高铁,这一全新的合作通道,串连的不仅是沿线三省(区),还将影响带动一个更为广阔的泛珠大区域。

2004年,由广东倡导并得到福建、江西、广西、湖南、海南、四川、云南、贵州等8省(区)政府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积极响应和有力推动,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平台为南中国进行区域经济合作打开了一扇门。而今在高铁效应的推动下,多地合作模式开始进入更为具体的实操环节。

9月3日,佛山南海一批出口冰糖凭南海检验检疫局签发的无纸化通关单,直接从广西梧州口岸以电子通关数据顺利报关出口,这是泛珠三角检验检疫一体化实施以来,南海首批以出口直通放行模式在广西口岸出口的货物。

事实上,泛珠三角区域检验检疫部门均在不断推进一体化。

“泛珠未来10年,则可能是更为宝贵的""钻石10年""。”资深媒体人龙建刚说,依托高铁带来经济要素的“新脉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将迎来进一步的深化。

从这个意义上看,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出现,是泛珠合作过去10年与未来10年的一个连接点和新起点。它既浓缩了泛珠合作过去10年的成果精华,也将成为泛珠合作开启下一个10年的强有力抓手。

回顾泛珠的过去10年,被誉为“黄金10年”。从珠三角,到大珠三角,再到泛珠三角,以“珠三角”为核心的经济辐射力呈现“涟漪效应”。在泛珠过去10年里,泛珠内地九省(区)经济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九省(区)GDP为18.6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总量的33%,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

事实上,依托高铁搭起区域交通的快速干线,武广、厦深高铁等先后建成,贵广、南广等高铁正式开通,泛珠“3小时经济生活圈”逐步成型。同时,随着《泛珠三角区域省会城市合作共同宣言(2015—2025年)》《泛珠三角区域省会城市金融合作框架协议》等战略开始实施,一个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深化、效率更加优化的“泛珠”再度出发。

而“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提出,以及基于这一经济带的三地合作,将成为泛珠在高铁时代的全新脉动。

泛珠大事记

跨省大协作的中国探路者

2004年,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在粤港澳三地启动,泛珠高举“合作发展,共创未来”的区域合作大旗,泛珠各省区从自发到自觉凝聚成一个区域发展“共同体”,从而成为跨省大协作的中国探路者。

回首10年前,2004年,泛珠各省在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时,珠三角要素成本还远未有今天这样高的时候,粤港澳三地联合湖南、贵州、海南等内地8省召开第一届泛珠合作论坛和经贸洽谈会,并在交通、能源等领域印发区域合作专项规划。

2009年,泛珠大会由广西主办,泛珠区域再孕育出《关于推进泛珠三角内地区域产业转移和合作的指导意见》,引导区内要素流动。

2013年9月,东道主“接力棒”传至贵州。10个年头过去,“9+2”省区已经各轮值一次。数据显示,前九届经贸洽谈会泛珠内地各省区累计签约项目1.95万个,金额达到37500多亿元。

2014年10月,第十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在广州开幕。在高铁经济的助推下,打造泛珠合作“升级版”的呼声高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致辞中表示,“努力使泛珠合作进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一倡议也得到了泛珠“9+2”省区的赞同。

10年来,泛珠各方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凝聚共识、建立机制,搭建平台、落实项目,有力推动泛珠区域合作取得显著成效。泛珠各方在合作机制、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经贸产业合作、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社会事业、生态文明等方面,展开了深入合作。

10年间,泛珠区域内“五纵七横”高速铁路主干线建设全部完工,泛珠内地九省(区)铁路营运里程增长25%,达到2.38万公里,预计2015年底区域内高铁营运里程超过1万公里。以此依托,九个省会城市广州、福州、南昌、长沙、南宁、海口、成都、贵阳、昆明将在高铁经济带上作为。

因为高铁,10年后的今天,“泛珠”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商道”传承:

那些源远流长的市场力量

自去年12月底贵广高铁开通后,自东向西的投资者如潮水般加速涌入大西南腹地。

“今年以来,贵阳吸收的外来投资中,珠三角占了60%,是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的3倍。”贵阳市发改委副主任程雁枚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高铁的开通,缩短了大西南到东南沿海的时空距离,加速了粤、桂、黔三地的跨区域协作,共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但同饮一江水的三省(区),早已因西江水域而紧密相连,穿梭三地、传承千年的商道,是三地广袤土地上一股自下而上、无法忽视的力量。

黄金水道上的“船话”流传

如今在佛山,贵州商人云集。这个制造业发达的工业大市,在生产链条上与贵州形成了密切的协作。由于产业协作密切,两地的商业往来频繁,目前佛山的贵州商会有100多家企业,产值超百亿元。

这仅仅只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珠三角与大西南经济协作的一个历史小片段。那些源远流长的“商道”传承实际上却有着千年的时光。

“你们那边是说白话吧,我老婆是土生土长的柳州本地人,却也会说白话。”在广西柳州,一位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见记者来自广东,不经意地说起,她的家族古时做船运生意,白话就是西江河船运营生人家的“船话”,也是西江航道各个码头营生的人的通用语言。尽管已经几代定居柳州,但是家族语言还是部分保留了下来。

沿着西江黄金航道自西向东,大西南的货物、农产品(000061,股吧)源源不断地抵达广州;商人们沿着这条商道逆流满载而归,回到大西南的故乡置田置业,扩大生产,进一步带动了大西南本土经济的发展。

高铁经济热的背后,传承千年的商道是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

“依托佛山陶瓷产业,我们正在打造碳酸钙产业和新型建筑材料产业两个千亿产业。”广西贺州市网信办副主任陆小毅向记者表示,语言和文化的天然相近,使得粤桂黔形成了更为密切的经济联系。

高铁的开通缩短了大西南到东南沿海的时空距离,高铁沿线城市进入同城生活效应。这让粤桂黔沿线城市投资陡然升温。

“我们正在与贵州、广西的高校合作,准备打造创业基地,吸引他们的大学生来创业。”艾格妮斯家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琨说,粤桂黔的合作,可拓展到人才、物流、采购等多个领域。

千年商路因高铁弥新

曾经那么远,而今这么近。从珠三角到大西南,联系内陆与沿海的市场通路亘古千年,而今随着轨道交通互联而带来的人流、技术流、资金流更加高效地流转,这条千年商业纽带因为高铁而弥新。

目前,贵州凯里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经完成商洽集聚的项目有广东盈华高科新材料、佛山珠江开关电器、广东玛盛液压设备、佛山康德医疗设备、美国STWRISI医疗设备等项目,上述项目一期投入18亿元人民币,预计2017年6月陆续实现投产。

其中,总投资6.5亿元的广顺集团贵州全世通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进驻贵州凯里炉碧经济开发区,产品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军工、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医疗器械制造等领域上。

佛山市南海嘉恒鞋业厂董事长潘健章开始了新一轮的谋划,“我们在广西有一个合作工厂的生产线,未来可能会形成""广西生产,南海研发""的格局。”他语调飞快地说,产业链资源的整合将会加快,各地的分工可能更明显。

产业因高铁而动,资源要素重新整合,千年商业历久而弥新。

“柳州、佛山均是高铁沿线的汽车制造重镇,我们联合柳州和佛山两地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上开展合作,在汽车产业链上互补,打造两地汽车发展全产业链。”柳州市工信委总经济师陆铫说,通过产业整合和协同,双方共同提高气体压缩机、塑料橡胶机械、柴油机、变速箱、驱动桥、液压元件等机械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能力。

产业融合,资本先行。高铁同城效应之下,资本的流转更加迅猛。

7月20日,广西首家港交所上市公司梧州神冠控股集团与南海里水的广东省胜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其中梧州神冠控股旗下的梧州神冠投资出资1.4688亿元收购广东胜驰51%的股权,未来双方将在技术、市尝产品、资金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南方日报记者:李乾韬摄影:丁铨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