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秦岭部分峪口内出现强行收取游客过路费现象
2015-08-14 
        

        游客扎堆进山避暑,在给交通、环境等带来压力的同时,安全隐患也随之上升;村民违规收取进山费、停车费的情况十分普遍;相比于进山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进山“捡垃圾”也成了市民的旅游时尚……这个暑期,秦岭不平静。

        夏日的炎热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无比渴望清凉,时至周末,很多西安市民都会选择进山、下乡的方式避暑降温,被称为“西安后花园”的秦岭自然是第一选择。近日,陕西日报记者对秦岭多峪口进行了逐个走访,一些问题让人深思。

        游客分流不平衡,沣峪口人满为患

        西安环山公路一带的秦岭峪口,从东边的蓝田到西边的周至细数秦岭峪口大大小小一共49条,有些峪口人流如织,而有些则门庭冷落。8月1日,记者沿长安—户县—周至方向,接连走访了大小11条峪口后发现,游客进山扎堆现象严重,以沣峪口人流量最大,在给交通、环境等带来压力的同时,安全隐患也随之上升,亟待分流。

        早上九时整,环山路上的沣峪口盘道就开始出现游客堵车现象。首尾相连、看不到头的车流在210国道上缓慢行进,随着时间推移、温度升高,时不时可以看到一些私家车主暴躁地从车流中驶出,或掉头离开,或快速逆行数十米后在一片骂声中重新插进队列,惊险异常。

        长安大队环山路中队的交警李涛告诉记者:“我们中队负责的区域里,每逢周末,沣峪口这段国道是最堵的路段,几乎全天都是高峰期,从早上九点开始的进山潮一直持续到晚上九点的返程潮。此路段本就路窄弯多,事故多发,加之部分游客不按秩序行驶,随意路边停车,更增加了道路行驶的危险。”

        相比于沣峪口的门庭若市,距离沣峪口5、6公里远的祥峪可谓门可罗雀。驱车从环山路拐入祥峪森林公园,一路50迈的速度行至游客中心,沿线很少遇到其他进山车辆。

        为何相距不远的两个峪口游人数量天差地别?“祥峪森林公园门票30一位,沣峪口是免费的。都是进山玩水,大家肯定更青睐不掏钱的地儿。”携家人前往祥峪游玩的西安市民吴先生说,“在我看来,祥峪比沣裕的游玩环境成熟很多,无论是景区里的景观建设,还是垃圾桶、公厕等公共服务、配套都十分完善,收取门票无可厚非。反观沣峪口,垃圾随地丢,厕所随处上,车辆随便停,烧烤炉子直接扔进河里冲洗。建议政府强力管理,保护好大秦岭。”

        据了解,秦岭多景区近年来都曾上调过门票价格,游客进山避暑除需交纳每人几十元不等的门票费用外,进山车辆还需单独交纳车辆入门费,这对于夏日里频繁进山避暑的市民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部分峪口惊现“山大王”,收取游客“买路财”

        在本次秦岭峪口的走访中,记者还真遇上了一回拦道的“李鬼”。

        蛟峪,位于长安区太乙宫街道办事处环山旅游公路东约2公里处,峪内东侧有二郎山,南面是翠华山。二郎山属于游人罕至的未开发峪口,游客一般不闻其名,但山上风景别具一格,深受驴友喜爱。记者一路驱车进山,行至山脚下却被一道铁门拦住了去路。

        “进山一人二十。”听到喇叭声,一位中年汉子手持烟卷慢悠悠地从铁门后的民房里走出来,一条半人高的大狗威风凛凛地站在树下,让人望而生畏。

        “这又不是景区,咋还收门票呢?我听人家说咱附近人都是随意上山的。”记者问道。

        “最少一人15块,都不收你停车费了,你自己看吧。”汉子执意要收费用,同时表示不提供任何票据。

        据资深老驴友赵先生介绍,秦岭山附近村民私自收取进山费、停车费的情况十分普遍,尤其大量出现在未开发成景区的各条峪口。“这也算是村民靠山吃山的一种方式吧,一般就是一人10块、20块,数量不多,大家也都不跟他们多纠缠,给了便是。”赵先生说:“但也会经常有人不服这种收费,甚至与村民发生口角争执。按理说,没有景区建设,没有配套服务服务,没有意外保险,没有营业资质,这种收费确实不合理,但当地政府都没说啥,咱就是来玩的,何必较真儿找不自在呢1

        也有市民建议蓝田、长安、户县、周至沿山四县区在环山路上给每个峪口设置指示标识。“都说咱们大秦岭有七十二峪,但人们熟悉常去的来来回回也就那几个。一个个不是收费过高就是人满为患,要是没有老驴友带路,想走走别的峪口还真的找不到门儿。”市民郭小姐说,“建议政府给峪口都装上‘门牌号’,同时加强统一管理。秦岭是座百姓山,不能成了少数当地人牟利的工具。”

        游客随手扔,驴友弯腰捡

        白道峪、土门峪、天子峪、竹峪、甘峪,在本次秦岭峪口的探访中,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峪口以其秀美的景色、鸟鸣虫吟不见游人的清净、未遭破坏污染的原生态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凡游人多的地方,环境就被破坏的越大。像我们这儿,来的人少,所以保持的还好。不过过些年会变成啥样就说不准了。”在天子峪里偶遇的一位老人说起这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忧心忡忡。

        采访中发现,在游客集中的沣峪口,国道两旁有着不少从车里抛出的果皮、包装袋、水瓶等生活垃圾;许多游客在河边自助烧烤后往往直接离开,而不进行打扫,有的甚至将还未彻底熄灭的木炭倒在树下,把火红的炉子扔进河里冲洗降温。“我们也会对客人进行劝阻,不要乱扔垃圾,尤其不要在河里洗炉子。但有些客人就是劝了不听,我们也没办法。”一户农家乐的老板无奈地说,“现在破坏环境查得很严,也罚得很重,我们这些店面都被通知过注意事项。说实话,咱们基本都是在这山里附近长大的,看着有人破坏环境咱心里也不高兴,但总不能撵客人出门吧1

        相比于“只图自己高兴,不顾秦岭感受”的不文明游客,采访途中遇到的几波年轻驴友让记者感动不已,这些经常行走在山林间的访客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在周至县的田峪,记者看到多位驴友的腰间都别着一个塑料袋,里面塞满了他们在山路上捡拾的食品包装袋和饮料瓶,一行人一路说说笑笑,当遇见树下、草丛里有生活垃圾时,他们会十分自然的弯腰捡起,塞进腰间的塑料袋。小鹏今年13岁,几乎每周都会跟着爱好户外的父亲进山“捡垃圾”,他说:“我喜欢大山,这里比在院子里玩有意思多了。爸爸说不能乱丢垃圾,所以每次我们都会把瓶子什么的装在包里带走,还会捡一些别人扔的垃圾带出去。”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