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桥上夜钓者守望州河两岸的乡愁与发展
2015-07-24 




通州桥上夜钓的人群



川桥不仅是达城的交通要道,更是市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炎炎夏日倚栏乘凉,已成为达州市民的生活习惯。通川桥上的市民也为这座桥增添了许多风景。一到夏天,来通川桥夜钓的人们就会在桥上支起鱼竿钓鱼,不仅钓上了鱼,也“钓”起了市民的注意力。

夜钓者常年坚守通川桥,不仅守望着通川桥的沧桑变化,也见证了州河两岸市民生活的日新月异。有市民笑称:“他们真能算是通川桥的一道风景线。”



A夜钓者们“武器”配备齐夜钓为休闲

7月13日的达州,即使太阳下山,暑气依然久久不退。傍晚时分,三三两两吃完晚饭的市民便散步来到通川桥纳凉。此时,桥上也渐渐聚集起了“夜钓迷们”。他们大多是“独行侠”,带着自己的“兵器库”:粗细不一的鱼竿码在一起等待“出鞘”,提着的是“诱敌上钩”的鱼饵,当然还有钓鱼者的标配:供坐等鱼儿上钩的折叠小凳。

占据了通川桥人行通道中间的有利位置,夜钓者首先检查鱼竿鱼线,再伸长鱼竿勾上鱼饵,接着小心翼翼地把鱼竿前端伸出桥外,向下垂着运力往前甩,轻轻用力试了两三次之后,一下气运丹田,振臂一抛,100米长的鱼线就刷刷扎进河中,再将鱼竿靠在大桥栏杆上。这之后就是支起小凳子,吹着河风等鱼上钩啦。

来夜钓的基本是四五十岁的男子,“其实说是钓鱼,更多的也是耍,钓不钓得到无所谓。晚上来这吹吹风,休息娱乐呗。”当被问起为什么来通川桥夜钓,几乎所有“夜钓迷”都这么回答。

B

夜钓现场一人钓鱼大伙关注路人“神助攻”

今晚来夜钓的“眼镜”收获喜人,“眼镜”是位40岁上下的男子。记者刚走到他的“蹲守据点”,就听到一个小男孩给自己的朋友炫耀:“你刚刚没看到,他好厉害呀,一次钓上来两条鱼1听到赞美,坐在凳子上的“眼镜”也没有转过头来,而是定住神,望着自己的4支鱼竿。“竿在动1听到有人呼喊,“眼镜”呼地一下站起,飞快移动到正在“点头”的鱼竿前。同时,附近乘凉的市民也齐刷刷向鱼竿靠拢。只见“眼镜”一手稳住鱼竿,一手握着鱼线,头探出栏杆,判断上钩“猎物”的潜逃方向。观察不到两秒,他就支起鱼竿,快速而有节制的转动绕线轮收线。但是水里的“猎物”还在拼命抵抗,眼见鱼线越来越松快被拖到桥墩下,旁边的一位市民立马出手相助,接过鱼竿,让“眼镜”腾出手来,双手并用提线。此时,水面出现的一条白线,随着白线愈加丰满,市民也纷纷惊呼:“是条大鱼!赶紧收上来,别让它跑了1

当所有人都在开心时,只有“眼镜”还屏气凝神,小心翼翼地收线。鱼一收进桥内,大家便欢呼雀跃,大声叫好:“大家伙啊,三四斤随便有,确实厉害1这时,“眼镜”才露出笑容,向旁边的人说起钓鱼经过:“我看鱼线都扯松了好多,还以为钓不起来了,还好它的尾巴也被挂住跑不脱,竿都快断了,还是值得。”

祖孙夜钓齐上阵行人争相聊夜钓

在不远处,一位大爷也钓起来一条一斤左右的草鱼,在观看的人群中,有一个小女孩格外兴奋,围着大爷又跳又拍手。大爷介绍:“这是我孙女,还在上幼儿园,今天要跟我一起来钓鱼。”“看爷爷钓鱼很好玩,”小女孩说,“我没有经常来,今天和爷爷奶奶一起来的,爷爷钓了鱼就会带回家给我熬汤喝。”

“告诉你,这个大爷还钓起过一斤多的青波鱼,要值点钱哦。”旁边的一名男子羡慕地说。“你要的话,我卖给你怎么样?”大爷转过头来笑道。“我经常来通川桥,这还是第二次看到鱼钓上来。”又一名男子插嘴道,“四五斤的鲤鱼,直接拉起鱼线游,钓鱼那个人从大概我们这个位置,往南外那边拖了十来米,最后还是钓起来了。”通川桥上,因为夜钓话题而相谈甚欢的市民不在少数。

夜钓故事七旬老人忆通川桥:战时“生命线”建设“输血管”

“大爷,你才来哦。”一位头发花白,身材瘦小的老人,还没设好夜钓阵地,周围便有人向他打招呼。“还不是要把我们屋头那个老婆子安顿好,才能出来。”老人一边回答,一边摆放鱼竿。闲聊之中,记者得知这位周大爷已经72岁了,已经钓了二三十年。

“具体什么时候开始都已经忘记了。”周大爷介绍,他就住在仙鹤路附近,平时吃了饭有空就会来钓会儿鱼。周大爷指向南外说:“这片地方,基本都是1999年之后才开始建的,以前都是农田,我们上班经常都要踩泥巴地的。1998年新通川桥修好之后,南外发展才有这么快呀。要是没有通川桥,怕是现在都还住在田埂边边上哦。现在南外的夜景比对岸还要美丽绚烂,真的叫华灯初上,这已经成为了达州的一道招牌了。”

“但是这以前,通川桥还不叫做通川桥。以前的老桥叫铁桥,是我们小的时候就修起的。那座桥的柱子上都是放的石狮子,就和卢沟桥一样。”周大爷说着,双手又比出排球大小的圆,“大概这么大。以前打日本鬼子的时候,桥上天天都是车来车往,要运送物资啊,我们达州是重要枢纽,通川桥就是‘生命线’呀。”

会做木工的钓鱼者:鱼竿代言生活质量达城人钟情通川桥

经常来夜钓的刘大爷,也和记者讲起了和通川桥的故事。“我现在六十几岁了,但是也没钓好多年,十几年不算多,年轻的时候要工作,来得少,现在有了空闲,就经常来了。”

“以前穷嘛,想钓鱼要自己做鱼竿。”刘大爷调整着鱼竿的长短说,“我们都是自己去砍竹子做。”“看不出来你还会木工活也。”坐在相邻位置的一位钓鱼者笑道。“没办法的嘛,又没钱,现在让我做,早就想不起来了。”刘大爷介绍,现在来夜钓的人,基本都是带的四五竿鱼竿来,一竿起码也是一两百,三四百的也多。“现在生活好了,舍得给自己投资,所以钓鱼也就更来劲了。”

“我家住廊桥那边,挨到还有红旗大桥,达州还有州河大桥和其他的好多桥,但是我还是最喜欢来通川桥。”刘大爷笑着说,“通川桥两边修得宽,你看嘛,一到夏天,来乘凉吹风的人多得很,我们钓鱼的也都喜欢来这里。通川桥两边是达州人最多的,最热闹。晚饭后散步到通川桥,这早就是达州人的习惯了。”

华西城市读本见习记者李雪艳摄影报道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