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精英 > 正文
北交大是如何服务于轨道交通发展的
2015-03-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曹国永

   当前,中国高铁正在编织世界规模最大、速度等级最高的交通网络,并将随着高铁“走出去”战略实施有望改变世界交通乃至经济格局。应该说,跨越式发展的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需要的更强有力的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撑,给交通大学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在这方面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为了给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国产化、自主化和国际化”战略提供持续支持,北京交通大学近年来进行了如下探索:

   联合培养 共育高水平人才

   北京交通大学在110多年的办学历史上已为轨道交通事业输出了大批人才。据统计,北京交通大学在铁路行业的校友占据相关领域半壁江山,全国18个铁路局局长、副局长大多数是北京交通大学校友,各铁路局的绝大多数总会计师也都是由我校培养的,校友遍布各铁路局客货运、车务、机务、电务、工务等站段的领导和基层岗位。

   近年来,为了适应轨道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也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培养轨道交通事业所需人才,学校积极开展产学联合培养。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学校全面恢复了铁道信号、机车车辆等6个铁路特色专业,编写了近80本特色教材,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前已有41家企业参与产学联合培养,通过“3+1”订单式等模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了近300名适用人才。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北京交通大学联合轨道交通等领域重点企业,建设了101个联合培养基地、12个社会实践基地,建立了500余人的双导师队伍,通过产学人才培养计划、“3+1+2”复合式人才试点班、海外项目经理培养试点班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为轨道交通行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如今,北京交通大学毕业生在轨道交通行业就业比例稳步提升,2014年本科生在轨道交通相关领域就业人数占41.33%;目前学校累计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3000多名,均在轨道交通相关领域就业,就业率近100%。

   学校还积极服务于专业人员的培训,已为企业培训大批轨道交通行业管理、运营和技术人才。受铁路总公司、教育部、外交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轨道交通相关企业等部委和单位的委托举办管理干部培训、铁路局职工培训基地专兼职师资培训,以及1万多人次的动车组、通信信号等高新技术培训。同时,北京交通大学还积极服务国家高铁“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配合商务部、外交部、铁路总公司,开展了泰国、印度、蒙古等国家高铁储备人才培训,目前正配合相关部门援助印度、蒙古以及非洲部分国家相关大学铁道学院的建设。

   搭建平台 合力攻坚技术难题

   高校的科学研究,首先强调的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这样的科学研究才有生命力。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立足我国高铁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之所需,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引导师生积极深入工程现场、生产实践中,与企业导师和科技人员共同破解技术难题,同时也凝练出了大量的科研课题,为学校许多领域的科技创新明确了攻坚方向,充分体现了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

   由此,学校的年度科研经费从2007年的1亿多元上升到现在的8亿元,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服务行业的纵向课题超过了60%。

   同时,学校在科技创新上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近五年,学校在轨道交通领域获得10项国家级奖励。构建了“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速铁路系统实验”国家工程实验室等46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面向高速铁路控制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研究”等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为我国轨道交通科技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牵头攻克了一系列轨道交通核心技术难题,科技产业推广产值年均近20亿元。例如,我校自主研发的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占有北京新建线路70%以上的市场份额;主体化机车信号系统,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已迫使国外企业彻底退出了中国市场;计算机联锁系统占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国内市场份额。

   协同创新 保障轨道交通安全

   高校作为推进协同创新的主体,应着眼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加强与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共同研究和解决国家急需的战略性问题、科学技术的前沿性问题以及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公益性问题。

   轨道交通安全事关重大,是轨道交通发展的“生命线”。而轨道交通安全涉及诸多领域,从技术上讲,最核心的是信号控制系统,必须安全、高效、可靠、管用。为此,北京交通大学凭借数十年的科研和人才积累,在国家有关部委及北京市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联合了包括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系统集成、试验中试、示范应用等在内的企业和科研院所,精诚合作、协同攻关,在不同的阶段由不同的创新主体牵头,其他单位通力配合,充分发挥了各自优势和基础,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轨道交通CBTC系统,扭转了长期依靠国外引进的状况,实现了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解决了困扰我国多年的信号系统国产化与自主化问题,并以知识产权入股的方式,由北京市作为最大股东组建了实体公司,实现了成果的产业化。

   自2008年起,该项目研究成果先后在大连快轨3号线、北京亦庄线、昌平线及重庆单轨3号线运用,近期,又推广应用到北京14号线、重庆、天津、成都、长沙、深圳等十多条线路,力争获得国内1/3的市场份额,并力争尽快进入国际市场。同时该项目也产生了良好的间接经济效益,CBTC信号系统投入应用后已迫使国外引进系统每公里造价下降超过30%,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国家节约几十亿元人民币。CBTC系统研发的成功,探索了一条适合于高校开展“政产学研用”结合的科技攻关道路,成为高校协同创新的典型案例。

   下一步北京交通大学将把研发城市轨道交通CBTC的实践和经验拓展到高铁上,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更好地服务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和高铁“走出去”战略。为此,由北京交通大学牵头,联合西南交大、中南大学和北车等行业骨干企业,建立了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这是国家首批认定的14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该协同创新中心近期主要工作目标就是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和协同创新,力求解决好高铁运行安全监控系统的自主创新,力争为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