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古桥> 正文
太原晋祠鱼沼飞梁 世界最早的水陆“立交桥”
2015-08-11 

  晋祠“鱼沼飞梁”被称为鼻祖立交桥 记者 马立明 摄

  中国作为桥的国度,古桥自然数不胜数。但多如繁星的历史名桥中,有十座桥梁尤为璀璨夺目——卢沟桥、广济桥、五亭桥、赵州桥、安平桥、十字桥、风雨桥、铁索桥、五音桥、玉带桥。其中,十字桥说的就是我们山西太原的晋祠十字桥。

  这座十字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十字桥。不过,你要是问太原人这座十字桥在哪儿,他们十有八九会摇头。因为本地人不管它叫十字桥,这座桥,有一个特别特别美的名字——鱼沼飞梁。

  A架桥为座 若飞也

  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有个悬瓮山,山下有座晋祠,是为纪念晋国始祖——周武王的儿子姬虞而建,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这座晋祠举世闻名,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公元7世纪至12世纪间极为辉煌壮美、璀璨绚烂的篇章。

  晋祠有三宝,鱼沼飞梁、献殿、圣母殿。

  鱼沼飞梁是一座精致的古桥建筑,其十字形桥是中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一级文物。

  在太原人的眼里,鱼沼飞梁是一座“神奇而古老的桥”。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因为这座桥南来北往、东去西行的游人都可以通过。这桥构造奇巧,桥上铺方砖,两侧有汉白玉石栏杆维护凭依。其次,民间传说,鱼沼飞梁是能工巧匠鲁班建造。

  但在历史典籍的记载中,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为了追封叔虞为汾东王,荣耀其母,建造了宏伟的圣母殿,同时,利用殿前的泉水筑了砌石泉池。古人以圆形为池,方形为沼,因沼中原为晋水第二大源头,流量甚大,游鱼甚多,所以取名鱼沼。

  至于所谓“飞梁”,本着“架桥为座,若飞也”“飞梁石磴,陵跨水道”的说法,沼上架十字形板,桥沼内立34根边长约30厘米的八角形石柱,柱顶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承托着十字形桥面,即为飞梁。飞梁也叫板式桥。

  这座桥桥面为十字形,东西长19.6米,宽5米,高出地面1.3米,前后与献殿和圣母殿相接,南北桥面长19.5米,宽3.8米,左右下斜连到沼岸。由于桥面东西宽广,南北下斜与地面相平,整个造型犹如大鸟的两翼翩翩欲飞。

  对于晋祠鱼沼飞梁,北魏学者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上有“枕山际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的记述。而据专家考证,其中34根石柱及柱础造型仍保留着北朝风格,其它部分则具有宋代建筑特点。由此可知,这座被人传颂的十字桥北魏时已建成,距今至少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的古代桥梁中,这种形制奇特、造型优美的十字形桥梁,仅晋祠“鱼沼飞梁”一座实物遗存,即使放眼世界,也是惟一保存完整的、最早的古十字形桥。难怪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赞叹道:“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

  鱼沼飞梁东侧有一对铁狮,亦是宋代作品,铸于宋徽宗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一雄一雌,骨骼强健,造型生动,毛发拉直,威武而独特,算得上是古代铸品佳作。

  B飞梁之下原为晋水第二泉

  桥是水的附属。飞梁所临的鱼沼是仅次于难老泉的晋水第二泉源。

  关于鱼沼灵泉,当地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

  太原西北有一座因奇景红叶和名士傅山而著名的崛(山加围)山。相传,为在崛(山加围)山顶创建多福寺,古代两位高僧每日沿山间小道到远处的汾河去挑水。他们的真诚和艰辛感动了文殊菩萨,菩萨送给他们一个锦匣,嘱其将匣放在修建的大雄宝殿工地上,并一再强调,路上千万不要打开。

  途中,两僧按捺不住好奇,将匣子拉开一条缝,想看个究竟。不料,突然从匣内钻出两条小龙,腾空而去,一条北骋上兰村化作烈石寒泉,一条南驰晋祠变为鱼沼泉,而崛(山加围)山仅余一眼锦匣幻化的浅浅水井。

  昔日鱼沼潺潺,清澈幽然,与难老、善利二泉汇为晋水,绵延数万年,浇灌和滋润着晋祠以东方圆数十里良田。可惜由于周边滥采地下水,善利、鱼沼二泉在1972年干涸,如今鱼沼飞梁只能凭人工引水徒以延续着美丽的传说。

  不过,这并不影响鱼沼飞梁的独特存在。鱼沼飞梁被誉为当代水陆立交桥鼻祖,除了其造型奇特优美,是中国少有的十字桥梁形式,其建筑功能也十分过硬。

  据建筑专家分析,在方形沼内,有34根石桥柱,柱头置木斗拱与梁枋,承石头桥板与石栏杆,石桥面中高两侧面低,木斗拱与梁枋改变了石桥面的推力传递方向,使重量垂直传到桥柱上,桥柱从梁枋荷载角度分布间距宽窄不等。桥梁充分利用材质在三种环境中的特长,石柱水中耐腐,木材韧性与塑性,石桥板耐磨、防火,达到了桥梁坚固、美观、耐久的效果。

  C建在圣母殿前 鱼沼飞梁涵义隽永

  古往今来,在神州大地上桥梁并不罕见,从涓涓细流到浩浩汤汤的大江大河,大都有形形色色的桥梁横架其上。而我国古代的桥梁建造者们,除了科学技术上的设计外,更注重其文化品位。不信你看,那些古桥之上,或饰以浮雕,或绘制壁画,无不渗透和蕴含着民族文化特点与地域文化特征。这些内容,赋予静止安详的桥以生动活泼、绚丽多姿的生命。

  鱼沼飞梁修建在圣母殿前,是供人们拜谒或参观圣母殿的通衢要道。人们不仅能从鱼沼飞梁雕工精细、优美大方的汉白玉勾栏体会其庄重与华贵,更通过这样一座不俗的桥梁,进一步感受到圣母殿的威仪。说起圣母殿,这里面也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传,宋朝年间,朝廷下旨要在晋祠内修建圣母殿,按照朝廷的旨意,圣母殿内还要摆放43尊塑像。眼看着朝廷限期交工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工匠们还是没有想出好办法来,大家焦急万分却又不知所措。

  突然有一天,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闲庭信步来到工地上,旁若无人地摆弄起工地上的碎木料。只见他将这些木料左一下、右一下地拼接起来,最后竟搭起一座小小的圣母殿模型。更为绝妙的是,这个模型内竟没有一根柱子,原来,老人将整座殿宇的受力点放在圣母殿四周的廊柱和檐柱上了!

  看到这个模型,工匠们兴奋万分,立刻决定就按照这个模型来修建圣母殿。本想感谢一下帮助了大家的老人,可老人却已不见,杳无音信。有人说,这位老人是古代木匠鼻祖鲁班显灵。

  传说很美,圣母殿前的鱼沼飞梁也很美。这样一座世界级的珍宝,就这样静静矗立在太原人身边。无论游人是否在意,是否留心,是否知晓它们的历史,它们都在那里,不悲不喜。

  链接

  太原与桥有关的地名

  在太原,有很多地名与桥有关,比如三桥街、坝陵桥、桥头街、桥东街……其中,历史传说最多的,大概要数三桥街了。

  由于年代久远,关于三桥街名称的来历含义,民间有许多神话传说。其一称,清武进士杨林 (后官至总兵),醉后归家不及,醉卧于家门口(在今下三桥街46号院,人称旗杆院,杨林作总兵时旗杆石还在)。醉梦中,见井里有三座金桥。其二为,后小河的一涌泉流入饮马河,河上有三座桥,今七一礼堂处原有一桥(酒仙桥),人民市场后侧为第二桥,三桥街三府巷口是第三桥。第三个传说是,三桥地势低洼,有一小河从街心流过,河上有三座草桥……

  不过,传说中最有趣的要数晋王李克用的故事。

  相传,唐朝末年,突厥沙陀部族首领李克用率大兵南下进军晋阳。酷暑炎炎,鞍马劳顿,将士们饥渴难耐,行军速度锐减。就在这时,探马前来禀报:“留后将军,前面便是古镇唐明,距北都晋阳约三四十里之遥。”李克用此时也口渴万分,便决定在此扎寨安营,养精蓄锐。

  埋锅造饭得先有水。士兵发现,附近只有一眼井,但连下了几只桶,都没有弄到一滴水。李克用闻报便向井台奔去。说来也怪,他跑到井台口后,便见井水突然翻腾上涌,直冲井口流溢如泉,而且,水中隐隐约约飘荡着三座金桥。李克用和围观兵士无不惊奇。

  这时,从水中传出一个老态龙钟的声音:“克用,此去晋阳不可妄杀无辜,维系唐祚,自有王爵。”此后两日,沙陀兵卒果然顺利得晋阳,未几,唐主又下诏,封李克用为晋王。

  井中所嘱应验之后,李克用对此井奉若圣明,立即派人在井台砌筑琉璃井口,形制八角,取名“琉璃八角井”,并把井所在的那条街定名“三桥街”。据说,此井就是后来下三桥街三府巷的那口琉璃八角井。当地老人说,此井汉代就有,用琉璃瓦砌筑,后来因水质苦涩不堪饮用,因而封存。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