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古桥> 正文
茶马古道上的桥梁趣谈
2013-10-15 
  风风雨雨涟漪桥
  茶马古道上有许多工艺独特、建造秀美宏伟的石拱桥、风雨桥(又称廊桥)、铁索桥(又称吊桥)。不少桥梁历经数百年的岁月,今日尚存,泽富后人。

  平凡的人民亦有伟大的创造。建筑在山远水长之中的桥梁就是这种伟大创造的最好的例证,它们饱含着地理地质、水系水文、建筑雕塑、碑刻书法、民俗心理、环境美学、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学科的内容。一座桥梁就是一座多门学科完美结合的实物载体,一座桥梁就是一座劳动创造奇迹的丰碑。

  在流失的岁月里,我们的先民创造的美轮美奂的桥梁,有的被洪水冲圮,有的因种种原因改建或撤除。大部分桥梁,已无踪影,仅在百姓中留下了一个名字。但是,这些建筑在崇山峻岭间的各类桥梁,无疑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仍有许多完美无暇地融合于山水之间。

  墨江的龙坝乡的八道河上有一座造型十分优美的古桥——双星桥。除双星桥之外,龙坝还有三座建筑于解放前的古桥,即建在石头寨脚一条小河上的永安桥,建在距竜巴大寨一千米左右一条小河上的竜巴石拱桥(此桥于1999年秋被洪水冲毁),建在南大河和竜巴小河交汇处的南大古石拱桥。

  龙坝地处墨江县的东部,山河纵横,交通闭塞,一直被人们认为是蛮荒之地。但就是在这样的地方,先人们却建造了四座石拱桥,不能不说是滇南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龙坝是滇南哈尼族居住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这些建筑于建国前的石拱桥是当地哈尼族先民与居住在周围的其他民族共同建造的,代表了当时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建筑文化瑰宝。

  “花桥”水云间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新安乡和孟弄乡交界处,有一座建造在那卡河上游的花桥。在这远离城镇和交通要道的大山深处,当时的哈尼、彝、拉祜、傣等少数民族建成这样的桥梁,实在是一种奇迹。站在离那卡河约500米处的蚂蚁堆街的梁子上,只见那卡河从高耸云天的滑竹箐梁子轰然而下,一泄千里,河的右边是当地有名的九头山,左边是滑竹箐梁子南下的一个小山脉,两山之间是层层叠叠的梯田,河流就在梯田间流过,在九头山脚折西而去。现在的花桥就建造在那卡河折西西去上游150米的地方。现在的花桥是一座石拱桥,是建国以后重建的,可以承载10吨以上的汽车通过。

  站在花桥上,云高水长,空旷阔远。

  桥之上,云去云来;桥之下,长水不息。

  花桥的美丽景观。

  在以普洱为中心通向昆明和中原的 “茶马古道”北路上,有一座以水波命名的桥梁——涟漪桥。它是“茶马古道”进入思普境内最宏伟、美观的桥、房、亭结合的桥梁。被人们称为千里迤南古道第一桥。

  涟漪桥座落在具有双子星城美誉的墨江县城南郊联珠河和清溪河交汇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墨江这个昔日“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日渐繁荣。涟漪桥已经成了县城的一部分了。

  据《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志》和《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地名志》记载,涟漪桥始建于康熙初年,道光二年(1822年)被洪水冲毁,道光四年(1824年)重修。同治元年(1867年)墨江大水,又被冲毁。为方便过往马帮、商贾,他郎厅署游击将军孙世恒等邑绅捐资于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光绪二年(1876年)落成。桥身系土砖木混合结构,木梁,木板铺桥面,木架筒、板瓦屋面。桥正中魁阁楼瓦屋面为四面分水。桥身长27米,宽4米。桥中心魁阁为5.5×5.8米,高16米。河中桥墩以条石顺水方向砌成梭形,使流水顺畅,岸坡稳固。桥墩长22.8米,宽8.4米,每孔净跨8米。修桥投资共用了白银2384两。涟漪桥的特别之处是桥中心的魁阁楼是一座方形二层楼亭,并于两边的两座小魁阁楼浑然一体,青瓦粉墙,四角飞檐,错落有序,美观大方,看起来结构严谨,古朴优雅,玲珑标致。桥上的过道左右,木板相连,置有椅凳,供游人或过客歇脚休息。

  古道的马帮已经远去,涟漪桥至今犹存。踏上修茸一新的涟漪桥,脚下流水波光粼粼,涟漪成调。凭栏远眺,叮咚水声,使人遐想幽思。“茶马古道”着载遥远的历史,带着普洱茶香,仍在走进你我的生活。

  茶马古道上唯一用水波命名的涟漪桥。

  从墨江县城出发,往东,穿过了紧连县城竹木森森的玉皇阁旧址后,一条山路就向大山里延伸,翻过大山,就可以看见座落在水癸河边的水癸寨了,一蓬蓬竹子和标直的棵棵棕榈树,婀娜多姿,幢幢青瓦灰墙的房子静静的卧在竹子和棕榈树丛中,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缓缓的流过阡陌田畴,从水癸寨脚流向东南。就在水癸寨脚的水癸河上,完好地保留着一座小巧古朴的石拱桥,这桥是千里“茶马古道”出思普地区的最后一座桥了,过了桥,越过背阴山就进入了云南省玉溪市的元江县。

  在水癸河桥的南桥头北一侧,高高低低的立着八九块石碑,每块碑上都记载着建桥或修缮此桥的经过。最远的一块石碑,立于清朝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最近的一块则立于1992年。除几块碑文能够清晰地辩认字句外,大部分石碑的内容已在风霜雨蚀中被风化,不能一一解读了。碑载,水癸河桥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一年,同治十年(1871年)水涨冲圮,他郎守备李应元率士民张树宇、蒋春秀、杨恒兴等捐资重修,桥长4.3米,宽2.7米,高4米。1988年、1992年墨江县人民政府曾两次拔款修复加固,使这一古桥至今亦然发挥着作用。

  位于墨江县境内阿墨江上的忠爱桥,自古以来就是滇南边疆各民族通往内地的咽喉要冲,是闻名天下的“茶马古道”北路上的重要关卡,常年重兵把守。忠爱桥,因建造艰巨,历史悠久,磅礴宏伟,被人们誉为“滇南第一桥。”

  普洱市旧称思普地区,其域包括今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全境以及临沧市的一部分,虽然地处边陲,远离祖国传统的中原文化,但万水千山、高山峡谷终挡不住文化的交流和人员的往来,早在唐代就渐渐形成了以今宁洱、思茅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茶马古道”。以当时的思普为起点,通过磨黑过把边江吊桥到通关,从通关过忠爱桥上墨江后入玉溪市元江县到昆明的“茶马古道”北路自唐代以来渐渐形成。而忠爱桥(当时尚没有桥,称之为阿墨江瞻鲁平渡口)两岸因山高谷险、江水湍急而成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据点。此古道的大部分路线走向就是后来昆洛公路所经过的地方。

  唐宋以后,因内地和藏区对盛产于思普地区的普洱茶的需求量大增,大量的商贾驮着内地的产品到思普等地交易后购买普洱茶,古道上终日人流不断,马铃不绝,仅以简易的木筏等摆渡,远远满足不了过往行人的要求。这样,在清朝道光十二年(1832年)在阿墨江瞻鲁平渡口附近修建了瞻鲁平铁索桥,在铁链上铺上木板为桥面。南来北往的商贾爬山越岭,来到江边总是想歇歇脚,认为江上仅有铺上木板的桥面是远远不够的。当时,他郎城(墨江旧称)里的文人绅士们因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正在积极的筛选“他郎八景”,他们选来选去,选中了这阿墨江上的忠爱桥,如此一来多方筹资于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年)把铁索桥改建成风雨桥。改建后的风雨桥桥面长125米、宽3.2米,桥两则有伸臂木梁,下有八字形园木撑架,桥上有瓦顶,楹柱、廊阁,桥墩两面有两间飞角翘檐的瓦房,这是牌坊,牌坊上各悬着“滇南第一桥”和“长虹天际”的金字扁。人们把瞻鲁平铁索桥改名为忠爱桥,意为此桥来之不易,过往行人要忠心爱护此桥的意思。

  有江,有桥,桥上有房,两端有牌坊,牌坊上有金字扁,看上去风雅多了。此及一景,忠爱桥就成为“他郎八景”之第七景“墨江锦澜”了。

  到了民国时期,当时的云南省政府提出要在思普地区修筑昆洛公路,曾于1930年、1936年、1941年、1944年、1948年五次筹建。1936年,当时的国民党墨江县政府按户籍摊派民工,要求民工自带行李、工具、炊具及口粮修筑公路。施工期间,当时的政府只派监工,对民工衣食住行一慨不管。管工者还常常毒打民工,民工无力继续坚持下去,致使公路挖挖停停,而工程仅捡容易的地方挖,一旦碰到艰难的工程就搁置下来,所挖公路累计不足10公里,草草了事。

  1951年1月24日,云南省人民政府转发政务院(现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的昆洛公路测设要点,对路基宽度、平曲线最小半径、最大纵坡、山路面宽等公路主要指标作了明确规定。昆洛公路由政务院交通部西南公路工程测设组组织施工。1951年9月,昆洛公路建设从玉溪县(今玉溪市)大栗园破土动工,1953年昆洛路全线修通。为了修建能够通行汽车的桥梁而撤除了历时121年之久的忠爱桥铁索桥,另建钢索吊桥,桥两头各置一对石狮子,乃沿用旧称忠爱桥,但赋予了“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新意。

  各族兄弟姊妹在满怀信心、热火朝天地修建昆洛的1952年,中央慰问团来到当时的普洱区专员公署(1952年1月始称,辖今普洱市、西双版纳州)所在地普洱(今宁洱县),代表中央在普洱县公路工程局举行授旗仪式。授予的两面锦旗上分别有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亲笔题词,随后,题词分别拓印镌刻在忠爱桥两头的狮蹲石上。

  十年后的1964年,因车辆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大吨位的车辆增多,忠爱桥钢索吊桥已远远不能满足车辆通行,另修建大跨径的石拱桥,桥全长79.53米,单跨径58米。石拱桥建成后,再次拓印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题词,选用元江县因远镇的“因远石”镌刻两位领袖的手书,镶嵌在桥两头岗房(守卫大桥站岗用房)墙上。北面的是毛泽东主席的题词石碑,碑长1.13米,宽0.77米,厚0.08米;题词为“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毛泽东”。南面的是朱德总司令的题词石碑,碑长1.17米,宽0.78米,厚0.08米;题词为“以一往无前的精神,战胜天险。打通昆洛交通,实现巩固国防,繁荣经济的光荣任务!——朱德”。

  忠爱桥作为内地与滇南边疆连接交通上的咽喉要冲,自古以来都都受到各方的关注。

  在忠爱桥不远的山中,至今依然能够寻访到当年精心铺设的石板古道,静静的躺卧在荒岭草丛之间。


上一篇: 永昌桥
下一篇: 宜兴画溪古桥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